本报记者
王晓兰
与孤寡老人为伴,视他们为亲人,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父母,为老人们养老送终……当农村的留守老人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关注时,在我市偏僻的山乡,却有这么一群人,坚守在山区敬老院里,每日与孤寡老人为伴,用真情演绎百孝为先大爱,为孤寡农村老人构筑了一座座颐养天年的幸福家园。
11月24日和25日,市福彩中心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驱车赶往浮梁和乐平的乡村敬老院,把沉甸甸的荣誉奖牌和证书,颁发给了荣获全省“最美护理员”的琚西财和黄英。
琚西财:
偏僻乡村敬老院的第一个大学生
一个大学毕业生到敬老院里做护理员,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但7年前,琚西财毅然返乡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走进鹅湖敬老院,一眼就看到了一个面色黝黑的女孩站在院子里微笑着。县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她就是我们最美护理员琚西财。”放眼望去,两层小楼围成的小四合院里,静谧安详,雪白的墙壁,宽敞的卧室,漂亮的食堂,院子后面,一大片的菜园子郁郁葱葱,三五成群的老人聚集在走廊说笑着。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就如走进一户有着勤劳女主人的家。
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说,这都是琚西财的功劳,她既是敬老院的一家之主,也是老人们的护理员。听说要为琚西财颁奖,老人们把我们领进了活动室参观,活动室墙上“孝亲敬老,弘扬美德”横幅下,挂满了各种荣誉牌匾,省级的、市级的,也有国家级的。
2009年1月,大学毕业的琚西财,放弃了城市工作,竞聘成为鹅湖敬老院院长。她也是这所乡村敬老院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鹅湖敬老院是一所省“三星级”敬老院,供养着镇里30多位孤寡老人,从进敬老院第一天起,琚西财就给自己立下了信条:把院里的老人当父母,让每一位老人安享晚年。如今七年过去了,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了孤老们爱戴的家长和共同的女儿。
七年来,琚西财用勤勉和爱心,赢得了老人们的认可。敬老院资金有限,她四处奔走,争取各种民政资金和社会公益金,一点一滴地把敬老院打造成了一所星级养老院,温馨优美的环境,让敬老院远近闻名,成为孤寡老人向往的家园。不懂如何护理老人,她多次去北京、南昌等地学习,把先进的养老护理专业知识和理念带入养老院。老人行动不便,她精心照顾,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洗漱擦洗,铺床盖被。每次为老人体检,她开着车一趟趟地接送,抱着老人在医院上上下下奔忙。院里的老人病了,她夜以继日衣不解带地陪护,连到镇上开会,身上还留着来不及擦洗老人呕吐物……
其实在琚西财心目中,院里的老人早已如同自己的父母。长年累月的悉心照顾和早夕相处,老人们与琚西财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只要我出去开会或办事,他们都会牵挂着,晚了没回来会打电话问,过了吃饭时间,还会把留好的饭菜热在锅里……”浓浓的关爱和亲情,也让敬老院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几乎月月都有人来看望慰问,村里的人都羡慕说,儿孙一大片,不如敬老院。”在琚西财的撮合下,院里还有两对孤老喜结了连理。“连镇长、村长都亲自来参加婚礼和敬酒呢。”琚西财牵着两对夫妻的手,一脸的开心。
琚西财,2014年,被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个人,荣获浮梁县政府“最美基层干部”称号;2015年被授予“最美院长”荣誉;2012年在江西省首界福彩杯技能大赛中,获全省养老护理员理论知识比赛全省第一。2015年在江西省民政厅“走进养老乐园寻找最美护理员”活动中,以3000多票排名全省第三。
黄英:
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
黄英有着农村妇女的朴实和泼辣能干。走路风风火火,言语不多,骑着电动车带100多斤的白薯袋上下坡,如年轻的小伙利落。
接过福彩中心负责人颁发的荣誉证书,黄英有点腼腆。民政女干部一边介绍一边埋怨她:“看你,要领奖了,都不晓得提前打扮一下。”黄英低下头一边拍打衣襟,一边拉着民政女干部的手憨憨地笑:“我买不来衣服,只会做事。”
2008年,只有高中文化的黄英,用踏实苦干赢得了公开招聘,走上了众埠镇第一中心敬老院院长岗位。院里的老人回忆说,当时院里只有2名六七十岁的男护工,黄英就兼任了护理员的工作,成了敬老院全天候的护理员。
黄英参与竞聘院长,并没有想干什么轰轰烈烈的业绩,她只想着“踏实的做事,让老人多享点清福,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
刚接手时敬老院资金不足,配套设施落后,环境又脏又乱。黄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院里的面貌。她先从卫生抓起,制订了方案,划分责任区,发动身体条件好的老人参与院内管理,付给参与劳动的老人一定报酬,很快就让院容院貌发生了变化。
“我每天检查,带着老人一起打扫,不能自理的老人房间,我就亲自打扫。每隔一段时间还开展全院卫生评比,优胜的发给一定的奖金。”黄英的管理调动了全院老人的积极性,脏乱问题终于彻底解决。
设施陈旧又没有钱添置,怎么办?黄英另想办法。她经常跑有关部门争取,多方与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联系取得支持,为敬老院争取了改造资金和社会捐赠,添置了新床新衣橱;安装了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院子里也装上了活动器材,还专门设立医务室,解决老人头疼脑热上医院的难题。孤寡老人终于过上“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新生活。
上岗前,黄英对养老护理一窍不通。为了能胜任工作,她从头开始学,参加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班”,不断摸索老年人心理抚慰的技巧。如从关爱入手,关心老人的身体状况,了解老人心理需求,很快就赢得了老人们的信赖。
87岁的张金菜老人,无儿无女也没有亲戚。她偷偷告诉黄英:自己存了一万多元钱,如果自己去世时不要火化,就用这钱土葬她。临终前,黄英来到了老人身边,告诉老人一定会满足她的请求,老人才安详地走了。按照老人的遗愿,黄英买了一块地土葬了老人,每年清明为老人扫墓,深深地感动了院内其他孤寡老人。老人们都说,再不用怕没人养老送终了。
徐高峰老人从小残疾腿脚不便,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结石。黄英开车亲自送他到县医院治疗,医院说手术风险大建议转省级医院。黄英二话没说,从自家拿了一万多元钱,立即把老人送到省城的医院。由于从小严重畸形,医生不敢接收,黄英一次次找医生苦苦哀求,以至于医生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等待手术时,黄英又不厌其烦地陪伴做各种检查,来来回回跑前跑后一个多星期。
86岁高龄的贾信老人,双目失明,耳又聋了,生活无法自理。黄英每天端饭打水送到老人手中,为他打扫房间。性格偏激、脾气暴躁张金才老人,与人发生口角,黄英经常与老人促膝谈心,告诉老人:“相遇是缘,敬老院就是一个家,相互谅解才会有和谐幸福晚年。”朴实的话语,化解了老人心中的怨气。
乡村敬老院生活条件有限,为了改善老人的生活,黄英带着全院工作人员和身体健康的老人发展副业。在院子里种上瓜豆各种蔬菜,用食堂的剩菜剩饭养了10多头猪和几十只鸭和鹅。不但改善了老人生活,也让老人有了精神寄托和生活乐趣。
看着敬老院一天天变化,老人们夸黄英是个好当家。而黄英也早已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一年到头只有除夕、初一、初二晚上回家住,其余时间都住在敬老院里。”黄英说自己离开敬老院久了,还真就放心不下。
黄英对老人的孝心,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得到了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敬老院被省民政厅授予“三星级”,她也被评为全省“最美养老护理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