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地以及中国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纪念活动。
前不久,民革景德镇市委与民革上海市宝山区委共同举办了“小茶壶,大抗战”
胜利纪念壶复制的意义和创新研讨会。由此牵出了一段景德镇生产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瓷的历史。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七七芦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战火不断向内地燃烧,景德镇这个在历史上相对少受战火侵扰的小镇也未能幸免。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939年11月至第二年春天,日本飞机多次对景德镇进行轰炸,有时低空轰炸,而且用机枪扫射,许多无辜群众被枪杀或炸死。前不久,笔者采访了民国时期景德镇有名的“冯益泰瓷号”的主人冯隆忠第三代人、今年已85岁的冯招弟老奶奶,她告诉我:她的爷爷冯隆忠一手创办了“冯益泰瓷号”,最鼎盛时期有9幢坯房,两座柴窑,都分布在爆竹弄、狮子弄、小绣球弄一带。那时很多窑户老板都集中在这一带,烟囱很多,日本佬认为这里是重工业基地,对这里炸的厉害。窑场被炸毁了,工人都四处奔命,她们家也到都昌乡下躲飞机去了。“冯益泰号”
就此败落。
另据有关资料显示:
抗战前景德镇有窑150座,产量19954万件(年)
,抗战爆发后,特别是日本飞机对景德镇直接轰炸以后,仅剩窑33座,产量只有3000余万件。可见日本侵略者对景德镇瓷业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举国欢腾,万众喜悦。景德镇作为瓷都,义不容辞理应承担抗战胜利纪念瓷的制作任务。从目前获取的资料来看,有两件比较大的事情。
一是“抗战胜利壶”的制作。据说为了制作抗战胜利壶,景德镇还成立了“胜利壶”制作公司。胜利壶的器型属于扁壶序列,俗称“抓壶”,基本造型借鉴了元代“四系小口扁壶”模样,园唇,口较大,肩稍园溜,腹呈隋园形,平底,容积不大,约为20件规格。既可盛酒,也可喝茶;既可把玩,也可收藏。其中有一款由陶瓷名家王庭芳(王隆夫之父)“建名”(
可能是王庭芳题写的)的胜利壶,极其珍贵。该壶品极一流,完美如新,胎质细腻,釉水滋润,该壶和同时代的,有画有饰有题款的名家胜利壶不同,既没有绘画,也没有边饰,只有文字修饰,壶的正面书有:“(民国)三十五年秋,倭寇授首,适景德镇新式壶,友人王庭芳建名胜利,名命高雅,会意深远,劫后归来,敬选为通如兄存念,并庆重逢。丁亥仲夏,吴香岩赠”
壶背面书有“壶名胜利,全民之功,饮水思源,永扬雄风”16字。此外,壶顶部盖纽为拳头造型,盖纽两侧书“铁拳”两字。而在壶流柄左右两侧铸有描红篆书“胜利”
二字。还据了解,汪小亭、刘希任、郑瘦梅、王锡良、邹国钓、万云岩、聂杏生、王云泉、陆云山等众多绘瓷名家都参与了胜利壶的绘制工作。
二是制作“抗战胜利纪念瓷”。1946年7月,适逢抗日战争胜利一周年前夕,蒋介石携宋美龄在庐山避暑,在庐山他想到了景德镇及景德镇的瓷器,更想到了要与盟国搞好关系,于是决定在景德镇订制一批抗战胜利纪念瓷,赠送给盟国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为做好这件事,他还特意通过当时的江西省主席找一位景德镇的陶瓷专家上山来商量此事。于是就推荐了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的校长汪璠。据说蒋介石邀请了汪璠共进晚餐,并在饭桌上商量抗战胜利纪念瓷的事,最后的定位是:仿乾隆时代的风格,瓷质力求细薄,色调务求高雅。汪璠回景后,立即召集专家进行商议,经过多方征求意见,提出了具体方案,最后报批为6个品种投入生产,其中陈设瓷3个品种,单件一个品种,中西餐具各一套。参与设计和制作的有:彭友贤、张志汤、吴仁敬、潘庸秉、赵全生、余昌骏等。经过3个月的紧张工作,由景德镇承制的抗战胜利纪念瓷共计378件(套)顺利交付,分别赠送给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后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作为系统而完整的陶瓷史,客观真实地再现抗战胜利纪念瓷这一段历史,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