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借我一双慧眼:由“说不定”引发的思考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曹时生

近几年,我也爱上山水画,心血来潮,兴致焕发时,我不时地提起画笔在瓷件上信笔涂鸦。我纯粹寻乐弄趣,与金钱毫无干系,也沾不上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几字。我老妻一句话说的虽刺耳但很到位,她说我的画即使奉手送上别人家门,别人都嫌礼多。说得好极了!若我的瓷件画作也值三个二个,那简直是对陶瓷艺术的亵渎!

我憋脚拙劣的画作尽管分文不值,但自从爱上绘画后,我也喜欢钻进艺术圈内凑热闹,一是想提高点画技,二是从中生出点触类旁通的感触和联想。

今年春节时,少不了与亲戚朋友相互串门做客。亲朋好友中不乏老中青年龄段的陶瓷美术人才,有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就被评为美术设计师,有的21世纪被评为省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市高级工艺美术师。各种称号,名目繁多的头衔,随便一算,不下于七八个。我顿时想到一则小品中的一句台词,一棵大树被风刮倒,压倒了9个总经理。面对各种级别的诸多亲朋好友,我心里想,倘若景德镇要刮倒一棵大树,恐怕要压倒9个美术大师。当然,这样的玩笑不能信口开河,出言不逊,会让人不快。也许还会有人嘲笑我知识浅薄,尚不知陶瓷艺术的空前繁荣,也不懂江山代有才人出这深刻的道理。

是啊,瓷都陶瓷艺术确实是日益发展繁荣,各种级别的画师以及绘画技术人员达万众之多,还有受这片艺术沃土熏陶感染的广大业余绘画爱好者,我则是仓中一粟,且不自量力地去瞎鼓捣。见客人来家中,我毫无忌讳,不怕人家见笑地拿出我的画作让人指点一二。兴许是他们碍着我这老脸,众口一词说:“从没画过画的一个老人,能在短时间里画出这个样子就很不错。”也有人不知是出于廉价的恭维还是直抒胸憶说:“你的画假如不说是你画的,就说是一个老画家画的,说不定还能骗到一些人。”

一石激起心中涟漪,我实事求是讲,有几分甜蜜和得意涌心头,谁都喜欢中听的话,但我决不会做这不光彩的事。但他们一句“说不准”让我联想翩翩。当今,在陶瓷艺术界的领域中就有很多“说不定”。国家的大师绘画水平较省级大师强,而省级大师的水平肯定会比市级美术大师高?我斗胆说一句“说不定”。

有的画作者在瓷件上的题字是否本人书写,我肯定说一句“说不定”。有的平庸画作竟然题上名家姓名,这真的是名家作品吗?反过来说,这种不良的做法,是否又经过他人默许呢?我依然道一声“说不定”。

有的大言不惭自我标榜自己是什么家什么师的,说什么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或什么馆珍藏,这是事实吗?我敢说这其中有个别人“说不定”是弄虚造假的冒牌货!

还有,那些天价的绘画作品,每个买者又是从自己身上掏腰包吗?我冒昧说一句“说不定”。

当前陶瓷艺术界存在的这种不良现象又何只这些,不由得让我想起一首歌的一句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这只是歌词,世界上哪里有慧眼可借!要真正具备一双能把当前陶瓷艺术界的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慧眼,靠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靠的是我们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尚可理解,文化艺术修养似乎是艺术家们应该具备的事,这是不少人的普遍看法。这种看法显然不妥,因为当今文明程度高度提升,社会、文化艺术产业日益发展,社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增长,这些都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来接轨。尽管我们不能对艺术作品达到独具慧眼的程度,具有很高的鉴别标准、欣赏水平,但也不能让自己属于一无所知、一窍不通的“艺盲”行列,更不要成为站在艺术圈外鼓吹胡侃的“闹客”。

以生活在瓷都引以骄傲的人们,当我们极力弘扬传播陶瓷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要大声疾呼倡导陶瓷文化艺术的崇高精神回归!也希望广大陶瓷艺术作品经销商,以良好的商业道德为准绳,以维护瓷都形象为己任,实事求是地对作品以及作者进行宣传和介绍,尽可能地“谢绝”伪冒不实作品。

我们每个瓷都人一起携手努力,让神圣崇高的陶瓷艺术殿堂多点纯洁少点灰埃。艺术是高尚神圣的,作为从事陶瓷艺术工作的工作者理应感到光荣和自豪,虽然追名逐利也无可非议,但不能一味追求,更不能弄虚作假。我们广大陶瓷艺术专业工作者以及业余爱好者不仅要尽其所能创作出优秀的精品,更重要的是尽量保持人的质朴、纯真、诚实的自然属性,要描绘人生的光华和精彩。因为,世界上最不朽的艺术作品是人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