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绿阴冉冉满珠山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邹健东

唐天豪

编者按

2015年8月25日,市委书记钟志生同志赴珠山区开展调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珠山区下一步工作作出“绿色是底色、文化是灵魂、管理是形象、服务是根本”重要指示,为珠山发展指明了方向。近期,珠山区紧紧围绕钟书记调研指示精神,采取有力举措,全力以赴地抓好贯彻落实,本期推出系列报道之一。

时值岁末,临近深冬。沿着陶宇南路往景东大道漫步,可以惊喜地发现,往日垃圾成堆的城乡结合部,如今已是绿草茵茵、花团锦簇,路旁的人行道上,两排树木挺拔齐整、郁郁葱葱。沿街而过,看到的是满眼新绿,感觉到的更是生机勃勃。

绿色是底色,绿色是追求。珠山区将群众对城区发展的“绿色”期望转化为高规格谋划城区建设的生态选择。自8月开始,围绕着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目标,秉持着时不我待精神的珠山人便开启了一场与生态建设的赛跑。

“点”“线”齐抓扮靓城市

珠山区在绿化建设整体推进中,以“线”为主轴,坚持绿化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编织起覆盖全区主、次干道的道路绿化网。

珠山区主动加强与市园林管理局的联系,组织开展对辖区内园林绿化情况的摸底工作,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提出行道树种补种计划,确保不留一处绿化“死角”。同时,对主次干道需修整维护的“断头树”、“歪脖子树”的具体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重点统计,及时上报市园林管理局。珠山区还主动处置危树127棵,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起了“绿色”屏障。

此外,珠山区着重抓好以“点”为基础的景观公园、景观长廊、街心绿地改造建设,打造城市绿色休闲区。对辖区人民广场和昌江广场两个中心区域制定全面提升方案,着重打造园林绿化的大型休闲场所。对市级文明示范路莲社北路重新铺设了165个树池,增设了112座景观灯和55个休闲椅。而新建成的御窑景巷更是闹中取静,做到了城市与“绿色”的完美融合。

“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进入9月份以来,在竟成镇何家桥至湘湖路段,每天都有10多名村民在平整土地、铺设草皮、植树种绿……

在奔向“生态瓷都梦”的前行路上,珠山人靠的是一干到底的决心和上下同力的韧劲。

竟成镇黄泥头村与湘湖镇交界处是我市的“东大门”,也是珠山区开展绿化建设的主战场之一。为了擦亮城市形象,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数次到现场实地踏勘,并调度、指导建设工作。全区还将42条主次干道按照县区领导担任路长、责任部门挂点、镇(街道)社区负责的方式进行了责任划分,由副县级领导干部进行每日现场巡查。

珠山区相关责任部门,区住建局、区农林水务局以及竟成镇,更是不断加大对绿化建设的投入,在何家桥至湘湖路段,就铺设11300余平方米,植树3000余棵。而据了解,竟成镇从9月中旬开始,短短两个多月,就种植草皮21500平方米,种树4000余棵,砌景观墙500平方米,总投资超百万元。

“创”“造”并行汇聚和谐

珠山区建设生态之城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绿化,把“造绿”与“创绿”相结合,让绿色生态为“绿色”发展注入活力。

在陶艺街的改造中,立足建设“特色陶瓷创意商业街”这一实际,项目部在陶艺街栽种樟树130余棵,铺设草坪2000平方米、花坛100平方米。随着美化、亮化的一步到位,陶艺街一期工程157间店铺,赶在2015年国际陶瓷博览会前全部开张营业。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艺术氛围,陶艺街也逐步成为了“景漂族”和青年陶艺家实战才华的理想之地。

在区重点工程三宝瓷谷,珠山区农林水务局与项目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不但保质保量地完成三宝路的道路改造和亮化工程建设,还下大力气实施绿化美化工程,种植观赏竹1000棵,植绿3000平方米,做到了城市与乡村的绿色串联,实现了把绿色引出农村、融入城市。

“倚山禅阁俯临流,图画自然一望收”,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珠山,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生态和谐城市的任务艰巨而光荣,继续保持真抓实干,做到思路不变、脚步不停、速度不减、水准不降,才能最终实现“绿”满珠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