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
“读书人”这一称谓,在国人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代名词。
一周不运动可以,但是一周不看书,心里就会焦躁,有惶惶虚度年华之恐,有戚戚无处安放之忧。身体和大脑都要运动,睡前不翻书,一天都白活,反正翻翻,催眠也是好的。文艺一点,清茶和书是绝配,淡然而温情。
个人而言,最爱古典文学经典之作《红楼梦》和美国玛格丽特·米切尔写的《飘》。前者不必赘述,后者被公认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经典之作,个性鲜明的乱世佳人,两位女性郝斯嘉和枚荔在战争和生存面前的人性光辉引人入胜。也喜欢席慕容文字的真性情,张爱玲的细致精心,张小娴的细腻多情,刘墉的世故聪明……
打小长在农村,除了教科书,没什么书可看,记忆中一本连环画《上尉的女儿》看了很多遍,只好翻箱倒柜偷看长辈的小本本。爷爷的记录本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句,“组织握着我的手,倍感温暖”真真记录了那个特有年代的痕迹,一个被打成右派平反后的老人那种忠诚,让年轻的我们若有所思。而叔叔那本他年轻从教时做的摘抄笔记则富有趣味:“没有爱情千万不要结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上初中时,碰到一位非常好的语文老师借书给我们看。那时开始阅读四大名著,借的第一本书是《水浒传》,绿色封皮胶装的大部头,厚厚的,足有三五厘米。整个寒假没事就窝在家看书,108条好汉陆续出场,如痴如醉。人物实在是多,记不住,索性一边看一边摘抄,摘抄最多的是那些出神的人物外貌描绘语句。等把书还回去的时候,“皮”跟“心”都已经“藕断丝连”了。《水浒传》里对人物的描写特别细致传神,比如,宋江,大耳朵垂肩,我总傻傻地想,那耳朵得是多长啊。那些人物外号更是妙哉,母夜叉孙二娘、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以及小旋风、入云龙等等。
时光匆匆流走,上了高中后看书到了如饥似渴、走火入魔的境地。郭敬明和韩寒此二人的书,如《夏至未至》《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梦里花落知多少》《三重门》等等,同学之间相互传阅,相互督促,迫不及待。或许每个人的高中时代都充满着青春和梦幻,喜怒形于色,看书时亦会随着书中的主人公心绪起起落落。我历经了两次高考,在紧张又刺激的岁月里,甚至可以说决定个人命运的关键时期,我对书籍的热爱还是疯狂。《红楼梦》和《飘》就是在那段时间认真看完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绿色封皮的外国名著书虫系列,一本接着一本,甚至《围城》也不放过。牺牲午睡时间,牺牲游玩时间,那是一段多么艰苦又充实、清冷又丰富的读书生涯啊。
书籍教会了我们认知,认识这个丰富多彩世界和源远流长的历史,书籍启迪了我们的思维。从诸子百家到文艺复兴,从1+1=2到高等数学,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书籍的长河是文明的长河……而书,有时候或许能给我们慰藉。心灵鸡汤也罢,小资情调也罢,书籍教会我们的是“有个好心态,微笑接受一切,乐观迎接”。也就多了痴心妄想,就凭着那股痴劲,不留下点文字,恐怕都觉得对不起看过的那些纸。
岁月是把杀猪刀,读书或许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岁月的雕刻中,细细地感悟,缓缓地沉淀。有的人也因书结缘,比如我和我的先生。相识之初,他借给我的第一本书叫《雕刻时光》,一本影评。我们都是爱书惜书之人,这般文艺地谈恋爱,细思倒是有几分美妙之感。我是文科毕业,他是“非典型性”工科男,相处阶段也就有了不少共同语言。2012年光棍节出差在去珠海的路上,先生说是要给我在网上买礼物,心中不免窃喜。回来一看,竟是一大堆书,谈不上惊喜,只是感叹。至今,那批书有一两本还没有开封。《雕刻时光》这本书至今也没有“雕刻”完,曾经信誓旦旦说一个月可以搞定,现在只好大呼,没时间啊。就像很多人一样,看书的理由千万个,不看书的理由只有一个:没时间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