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制作万件瓶的故事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饶川水

20世纪70年代,景德镇陶瓷系统能制作万件瓶的厂家不多,据我所知,只有人民瓷厂、建国瓷厂、艺术瓷厂等少数几个厂家。

万件瓶的制作工艺要求很高,难度较大,所以不是每年都做。我在人民瓷厂工作了近20年,仅经历过两次制作万件瓶,特别是第一次制作万件瓶我全程参与,对其工艺流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下面我就谈谈第一次制作万件瓶的过程。

那是1978年,我当时任人民瓷厂二车间主任。二车间是人民瓷厂的手工大件瓷制作车间,制作大件瓷的技术力量很强。记得那时北京人民大会堂新疆厅需要一根青花万件瓶,有关部门找到了人民瓷厂,厂部为保险起见而向二车间下了制作两根高度为2米以上的青花万件瓶的任务。按照以往的传统,厂部要给制作万件瓶的班组送酒、送肉、送菜,厂领导要给班组师傅敬酒,车间领导要在制作班组“扳车”。因为万件瓶坯体很大,做坯车电机无法启动,必须按传统方法手工驱动。工作时,由四位车间领导坐在四方,用手扳动做坯车,故而称为“扳车”。然后由两位技艺高超的做坯师傅联手制作,一位大师傅拉坯,一位大师傅扶腰,可谓难度很大。

一根万件瓶由三节镶接而成,大件做坯师傅为确保成功,要拉六节瓶体,耗时两个多小时。

万件瓶的坯体干燥一般要两个月左右。它不能强制干燥(即用火烘烤),否则坯体会开裂。所以万件瓶坯体只能自然干燥,通常是晒干。当坯体干燥后,再由利坯师傅把坯利好,然后用接头泥把三节坯镶接好。这道工序是关键工序,如果利坯师傅把坯利得厚薄不匀,就很容易引起万件瓶的“拜相”。“拜相”是陶瓷术语,就是万件瓶的歪斜,所以利坯师傅必须做到万件瓶坯体厚薄一致;如果利坯师傅接头没接好,又会引起万件瓶的接头开裂,导致万件瓶报废而前功尽弃。

利坯师傅并没有检测仪器,他们怎样做到坯体厚薄均匀和接头不开裂呢?是凭经验、凭技术“一听二看”,利坯师傅在利坯时用手指弹弹坯体听其声音,由此来判断坯体的厚薄;在接头时利坯师傅围着坯体左看右看,在确保没有缝隙时,再上好用专门配方配好的接头泥把接头接好。利坯师傅用手这样一弹,真可谓是经验之“弹”。

万件瓶坯胎制作好后,由青花师傅绘上青花,再由吹釉师傅上釉。上釉也是一道关键工序,釉层厚了会引起“蒙花”,就是花纹模糊;釉层薄了又会发生“料刺”,就是花纹发黑,青花料凹凸不平。这些都是青花瓷器致命的缺陷。

吹釉师傅也没有专门的检测仪器,他们也是凭经验、凭技术“一看二记”。“看”就是看釉的“起”“欠”(陶瓷术语,即釉的“稠”“稀”)程度;二记就是记下吹釉的次数,也就是釉“起”少吹,釉“欠”多吹。这也是吹釉师傅的“经验之谈”。我曾经问过吹釉师傅吹釉有什么诀窍,他们说,没有诀窍,就是要多实践,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我认为他们说的是真话。

待吹釉师傅上好釉,就要送到窑场去烧成,这叫做“满窑”。因为万件瓶的高度比园窑窑门还要高出20厘米,因此必须要拆窑门才能够把万件瓶放进去,满窑后再砌好窑门。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万件瓶放在最好的窑位,也就是当门第三路。然后用匣钵一圈一圈套好封顶,封好窑门就开始烧窑了。青花瓷要1300度左右的窑温焙烧,经过氧化、还原、成瓷等几个阶段,才能“歇火”(陶瓷术语,即熄火)。歇火后不能马上打开窑门,要自然冷却3至4天,打开窑门后又得自然冷却1至2天,这样才能确保万件瓶的安全。如果强制冷却或冷却不到位,万件瓶因体积大极易产生“过江”(陶瓷术语,即暗裂)缺陷而报废。

这次两根万件瓶烧做得都很成功。我们挑选了一根最好的青花万件瓶用皮尺量了一下,足有2.2米高,这在当时已是“世界之最”了。大家用棉被包好万件瓶(怕刚出窑的瓶子遇冷而发生过江),敲锣打鼓送到厂部报喜。

时间已过去37年了,人民瓷厂也因改制现已不复存在。但当年全厂干部职工为振兴陶瓷而努力拼搏的情景,却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令我振奋。制作万件瓶只是其中一件事例,但这已充分说明,我们的陶瓷职工,是何等的聪明、何等的勤奋!他们是景德镇陶瓷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将会永远记住他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