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重觅灿烂文化重塑世界瓷都(下)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本报记者

徐茂德

查艳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近年来,我市以“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为目标,着力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创造出一个个“景德镇模式”和“景德镇奇迹”,老城区保护利用工程、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节节推进,同时考古成果也相当丰硕。那么,在这片广袤大地深处还藏有多少秘密?景德镇远古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处于何地位?景德镇陶瓷史是否还能向前再推进?一批批专家、学者前仆后继地来到这里,寻觅那些深藏在地底的远古文明,试图为世人揭开这层神秘面纱。

世界瓷都

熠熠生辉

【镜头回放】

2012年6月26日美国的《科学》杂志,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对万年县仙人洞出土一个大陶碗的碎片进行了鉴定,认为这些碎片距今已有二万年历史,这是科学家目前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古陶。甚至美国一位科学家预言,人类最早的古陶在中国南方。

【镜头回放】

2014年12月27日,由乐平古稀农民徐裕西倾其所有建成的涌山古人类和古陶瓷文化馆正式开馆,吸引了考古专家和古陶瓷研究学者前来捧场。有专家语出惊人:陶器时代始于涌山。只要努力发掘,涌山洞穴遗址有可能发现古人类化石。说这句话的正是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刘诗中。

经过60多年的考古论证和数代人的文化寻根,历史终于呈现。正是穴居于涌山洞穴的祖先们,在发明制作原始陶器的时候,开启了景德镇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陶瓷文明史。以涌山地区为代表的陶器发明,使人类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陶器时代”。刘诗中指出,涌山古人类和古陶瓷文化在传递人类古往今来文化信息方面作用独特,也验证了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不是华夏文明唯一的发祥地。

“景德镇和万年县同属鄱阳湖流域,并且为近邻。近年来,中国和美国科学家们曾二次对江西万年县仙人洞进行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古陶,它的烧成火温为700度,这一火温古陶自然是陶质疏松的“软陶”。比这火温还低的古陶在哪?”采访中,景德镇市陶瓷科技博物馆(筹)馆长余希平表示,现在无法从文字记载知晓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真实生活,只能从考古学家、史学家、流传至今的文物、新发现的遗迹和遗物、民间故事、古老文化中了解历史。涌山遗址表面已经发现大量原始软陶,它为探讨景德镇旧、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制陶情况,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2009年至2011年,余希平在乐平涌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发现了远古人类最原始的软陶采用“竖纹”装饰艺术,而这种纹饰与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近两万年历史的软陶(又称“夹砂红陶”)相似,烧制火温也相同,年代非常接近。同时发现的还有远古人类最原始“软陶”,没有装饰图案,且陶质比万年县“软陶”还要疏松、火温还要低。在考古过程中,余希平还发现了远古人类最原始微型烧制软陶的“陶窑”,陶窑窑盖只有40厘米。

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陶瓷与研究中心主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曹建文也有相似观点。他说,万年仙人洞是中国最早发现陶瓷的地方,有两万年历史。而乐平涌山仙岩洞遗址出土的陶片,它的年代和万年出土的陶瓷历史非常接近。

“种种迹象表明,软陶历史有希望超越江西万年县软陶历史,成为人类古陶发源地,而景德镇制陶历史有望追溯至旧石器时代。”余希平说,涌山遗址是继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考古发现古猿人类头盖骨之后,中国又一重大考古发现五十万年旧石器时代遗址,“世界瓷都”再次跃入人们视野。

记者了解到,景德镇目前发现的最早陶器并不只有唐五代的。在乐平博物馆陈列厅里,就静卧着从远古以来每个历史时期的陶片或陶器。其中,包括洪岩出土的古人类早期烧制的原始印纹软陶、陶鼎、陶豆、带把豆、陶网坠和烧制陶器时用的器底垫等;涌山车溪出土的完整的商代双唇网线圆底陶罐;韩家出土的南朝梁代的青瓷盅;南港村出土的唐代塔形皈依瓶,以及自唐代接渡南窑村瓷窑遗址起,唐宋元明清每个时代的古窑遗址和出土陶瓷。这些都有力证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从最早发明制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景德镇远古文明的发展历程究竟是怎样的?古陶历史究竟有多少年?人类化石又藏在何处?这些都需要科学测定,需要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去探寻。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考古学家刘诗中和众多专家、学家建议,在2015年召开学术研讨会,研究景德镇古窑发展史、原始瓷、古瓷发展史和涌山遗址旧石器时代的“软陶”历史、洞穴中的古文学历史、古猿人类历史等六个课题,共同解开景德镇古陶历史之谜和探讨涌山遗址古猿人类化石之谜,将景德镇的历史文明向前推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