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欢唱鱼水情共谱新篇章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胡越于秀峰特约通讯员

许荣崽

地处景德镇市西南部的昌江区,属典型的城郊区,区域面积394平方公里,总人口16.9万人,辖两乡两镇两街道,36个居委会,35个行政村,现有驻军单位6个,优抚对象6000余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397人。

201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军分区的正确领导下,该区坚持以双拥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优抚保障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原则,不断创新双拥工作新思路,谱写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新篇章。

创造融洽环境

军地共建鱼水情

双拥工作既是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一项政治任务,更是军地双方相得益彰的互动举措。在军地双方共建工作中,昌江区与驻区部队各自发挥优势,始终坚持建设互促、有难互帮、文化共享,互做好事,互办实事,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奏响了新时期军民共建鱼水欢歌。

昌江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每年都召开区委常委议军会、武委会和军政座谈会,专题研究双拥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难点问题。区委书记廖云东、区长方霞云和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每年到驻军部队开展走访慰问、过“军事日”活动,以表率作用推动“双拥”工作。

昌江区始终把以支持部队建设为己任,把支持部队建设和民兵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区近4年来共投入拥军资金1.2亿元,其中163万元用于区人武部自身建设,落实军事斗争准备专项资金35万元,预备役舟桥营建设经费30万元,同时解决了区属基层专武干部岗位津贴以及区人武部职工医疗、养老保险13万元,科技拥军200多万元。2012年,支持市武警支队项目建设用地60亩折合资金3420万元。2014年,支持江西武警水电部队第四支队三大队用地150亩折合资金8550万元。

为着力解决驻区部队后勤保障问题,昌江区特批500亩山地和50亩荒山、水田,建立部队蔬菜、粮食供给基地。区农业局先后投入4万余元为驻区部队搭建了800多平方米蔬菜大棚。

在地方政府面临急难险重任务时,驻区部队总是冲锋在前,倾力支持。据统计,区人武部共组织民兵应急分队546人参加抗洪抢险,转移群众3100人;组织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2000余人次,参加扑灭森林火灾28起;组织民兵帮助困难军烈属代耕代种51户,送去衣物及慰问金共计3万余元。

营造深厚氛围

倾情优抚稳军心

“每次来到昌江区荷塘乡烈士纪念塔都会肃然起敬,由衷地佩服那个年代的人们,这种精神将继续感染着生活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我们。”清明期间来参观荷塘乡烈士纪念塔的机关干部说道。

近年来,昌江区紧紧围绕“国防教育突出文化渗透,优抚安置突出双重保障”两大特色亮点工程,抓紧抓实,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双拥创建氛围,大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区委、区政府命名荷塘乡烈士纪念塔、竟成小学为昌江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明节、公祭日组织学生开展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区政府将昌江一中作为全区的国防教育基地,认真组织高中新生军事训练教学。通过墙报、广播、军事夏令营等多种形式,在全区中小学中普及国防知识、军事技能和国防观念等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广泛进行宣传。据统计,近4年来,全区省级以上媒体共发稿55篇。其中《中国国防报》上稿3篇,《人民前线》19篇,《东海民兵》21篇,江西广播电台12篇,市级新闻稿件100余篇。

区双拥办每年都专题研究制订全民国防教育计划,除春节、“八一”专项庆祝活动外,还将每年的7月定为双拥宣传月,集中活动时间,广泛深入地开展双拥宣传、军民联欢、文艺演出、走访慰问等活动。2014年以改革开放35周年与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为契机,区关工委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以爱党、爱国、爱军为主题的大型宣讲教育活动,区文化部门还举办了新中国成立

65周年专题歌咏比赛和摄影展,区双拥办举办了“鱼水情”双拥书画展,并在全区学校、社区、军营巡回展出。

每年,昌江区都组织开展大唱革命歌曲、升国旗、祭扫烈士陵墓等活动;采取开座谈会、办学习班等形式,开展国防教育、与优抚对象谈心活动。支持全国首家农民影视基地竟成镇文化站农民导演周元强自编、自导、自拍、自演,先后摄制了20多部反映革命题材的影片,其中影片《血魂》、《瓷都人之鱼水情深》成功推向市场全国发行。每年与西郊街道森林社区、新枫街道韭菜园社区与市消防特警支队共同举办“社区邻里节文艺汇演晚会”。制作了体现创建特色的大型双拥固定宣传牌5块,宣传版面16块,宣传标语横幅27幅。各乡镇、街道也都因地制宜制作了双拥宣传牌,形成了立体交叉式的双拥宣传格局,进一步增强了全区军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

打造优抚空间

关怀双拥促和谐

切实维护好优抚对象的根本利益,既是双拥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昌江区双拥工作进一步完善,及时调整充实了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原来32个增至38个,双拥办编制、人员、经费、场所全部到位。坚持完善基层双拥工作组织,成立了6个优抚服务中心、71个村(居)委会优抚服务小组,进一步形成了纵向一条线、横向连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群众化双拥服务网络。

一直以来,昌江区形成了一条铁的规矩,无论工作有多难,退伍士兵和随军家属安置任务都要确保高质量完成。2010年以来,共接受并安置退伍士兵126名。其中:货币安置87人,安置在区属事业单位16人,安置到乡镇8人,安置随军家属15人,安置满意率达到100%。同时,帮扶农村退役军人和军属98户,培训农村退役军人及军属130人次,推广了21项种养业新技术,养殖量达120万羽(头),涉及面积1.6万亩,被帮扶户人均纯收入比全区人均高20%。多年来昌江区均无一例责任退兵,未发生一起退伍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因政策不落实而集体上访和闹事现象。

昌江区先后出台了《昌江区优待金社会统筹办法》、《昌江区优待金管理实施办法》等,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确保了义务兵优待金能及时发放。经统计,近4年来,共义务兵人数760人,发放优待金620万元。自2005年开始,昌江区对全区的重点优抚对象实施双重保障,即在享受定补定抚的同时,还享受城乡低保。普遍实行了对重点优抚对象四个层面(医疗减免、医疗补助、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的医疗保障,将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予以80%至100%医疗救助。4年来,共为优抚对象体检1000余次,为65名一级至六级优抚对象缴纳参保资金32万元,全区优抚对象减免、报销医药费269万元,发放门诊医疗补助金46万元。针对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难的问题,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对住房破旧需要维修或新建的优抚对象进行调查并接受申报,每户给予3000元至5000元不等金额的补助。为优抚对象重建房屋3间,维修98间,投入帮扶资金76万元。

深化科技拥军是昌江区双拥工作的又一亮点。4年来,昌江区共投入科技拥军资金200多万元,为驻区部队开办电脑、养殖、修理培训班16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246人,赠送电脑32台。坚持对各类军人涉诉案件特事特办,设立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合议庭”和军人维权站,为辖区内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服务。近年来,受理军属法援案3件,军人咨询20件,军属咨询86件,切实维护和保障了军人及军属的合法权益。

昌江区不定期组织送文化进军营活动。据统计,昌江区4年来为464名官兵补习文化知识,赠送科技书籍9万余册。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中,昌江区军地开展多种形式热点问题辩论赛、理论学习交流等文化活动。同时,在企业开展“就业岗位献给功臣”活动,昌江区一些民营企业在招工时,明确规定退伍军人无条件优先录用。如富祥药业公司到目前为止,共招收24名退伍军人,其中60%以上的人员都是生产车间的班、组长,成为了企业的“顶梁柱”。

通过开展“志愿者走进军营”活动,形成了社区双拥工作的整体合力。西郊街道森林社区,活跃着一支由32人组成的拥军优抚志愿者队伍,长年累月为驻地部队、优抚对象服务,经常进军营开展活动,受到官兵欢迎,引领全区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双拥工作。

幽幽岚山,见证了双拥创建硕果;滔滔昌江,欢唱着军民鱼水深情。

军民鱼水情深深,军民记过心连心。昌江区正通过执着的坚守和不断的创新,使双拥之花夺目绽放,永放光芒。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