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虹
回顾历史,景德镇历代陶工创造了震惊世界而又辉煌的手工制瓷技艺和价重艺林的陶瓷艺术精品。时值当下,景德镇佳洋陶瓷有限公司深知这两大文化遗产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创新的源泉。
为此,佳洋陶瓷从创建初始,就确立了以“承千年瓷艺,传千古瓷魂”为历史使命,以做好“‘非遗’传承与保护、不让‘绝活’变‘绝唱’”为不变宗旨,以景德镇传统的手工制瓷为工艺路线,以继承景德镇历代优秀的陶瓷文化艺术为产品方向,致力于“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使“御用瓷”走向市场,让御窑艺术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佳洋陶瓷由此而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等多项殊荣。
生产性保护
让“文物”活起来
生产性保护不仅仅意味着历代名窑陶瓷精品等物质层面的技艺传承,更是历代名窑陶瓷精品思想内涵、文化底蕴和传统技艺的传承。
笔者在该公司展厅内看到,各式历代皇家用瓷应有尽有,从宋代青白瓷到元代青花瓷,从明代五彩瓷到清代粉彩瓷,其中还不乏最具代表性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等传世经典。一只绘有精美纹样的青花大罐格外引人注目,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在2005年佳士德拍了2.35亿的鬼谷子下山罐的仿制品。当年公司仿制了20件,年底就销售一空,而现在这件是公司董事长黄云鹏跟景德镇陶瓷馆共同监制的,目前只限量299件。”该工作人员还介绍说,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根据御窑出土文物1:1的大小复制的,再严格按照古法精心仿制而成。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有着各自深厚的文化内涵。
多年来,佳洋陶瓷一方面加强对传统产品的学习和理解,用仿古瓷来再现传统。同时加深对传统品种造型、装饰风格、装饰语言的活化和移植,借助现代工艺设备,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让深宫的文物走出来、活起来,走向市场,服务社会,产生效益。
广纳贤才非遗传承形成常态
陶瓷文化是佳洋的灵魂,人才力量是佳洋的发展根本。佳洋公司在注重文化建设的同时,更重视人才团队建设。公司把重视、爱护传承人,培养、使用传承人作为战略思想,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手工制瓷技艺的传承。该公司董事长黄云鹏经常给员工讲传统陶瓷工艺课,董事会还组织员工到博物馆参观学习,把有传承谱系的能工巧匠列为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人。
该公司还坚持向社会招聘技艺人才,坚持向学校招收学生传授技艺,坚持带徒传艺培育新苗,三管齐下,常抓不懈,一以贯之,从不间断,从而使该公司传统手工制瓷传承人传承有序,人才培养工作富有成效。
皇窑景区建设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路
下一步,佳洋陶瓷将深度整合陶瓷文化资源,打造好皇窑景区特色品牌,推动佳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特色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2015年1月,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举办面向社会征集特色文化产业、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经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景德镇皇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被评为“2015年度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我省仅有4家入选该项目名单。
在即将开园的景德镇皇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笔者看到,正在建设中的工地一派繁忙,但景区美景已初见端倪,一栋栋有着江南风韵的建筑依水而建,假山怪石,绿柳依依,满园雅趣,宛如一幅山水画卷。
“佳洋陶瓷公司2012年投资兴建了皇窑景区,园区内容丰富,有宋、元、明、清御窑工艺的全面展示,通过从宋到清制瓷工艺的再现,来传播御窑文化和培养非遗传承人。”黄云鹏还介绍到,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御窑文化,让御窑陶瓷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他们公司正以文化创意产业与特色文化旅游业相结合的形式,探索一条保护、传承、创新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路。此外,景区还可为国内外陶瓷学者、专家、陶艺家、收藏家、陶瓷爱好者、高等院校学生和普通百姓增加一个学术研讨、绘画创作、欣赏购买和御窑陶瓷工艺体验式旅游的好去处。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努力打造陶瓷6.0版,坚定走好文化引领发展之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