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节俭养德正逢其时餐桌新风沁入人心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本报记者

吴立群

阅读提示

据央视报道,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餐桌上的浪费发人深省!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风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精神涵养与文明风尚。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各餐饮单位文明用餐、节俭尚德的氛围较浓。可以说,节俭消费、文明用餐已成为许多餐饮企业和市民的共识。

餐厅——节约风气正浓

“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多家酒店、餐厅的墙上都醒目地贴着市文明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制发的“文明餐桌、厉行节约”的宣传画,主张“吃多少点多少,不剩菜不剩饭”“节约才是最好的面子”。其中一家酒店中餐厅的每张餐桌上都摆上了文明餐桌承诺牌,提醒客人“吃多少点多少,没吃完就打包”,营造了浓厚的文明用餐、节俭养德风气。另一家酒店的餐桌上摆有“节约用餐”的提示牌,上面“倒的是剩饭,流的是血汗,要知盘中餐,皆是辛苦换”的字句格外让人警醒。

我市一家星级酒店的餐饮部经理告诉记者,全市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以来,他们酒店更加重视节约风尚,推出的节约措施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在餐厅公共区域张贴宣传标语,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氛围。二是服务员在点菜过程中会提醒消费者适量点菜,避免浪费。三是酒店会在自助餐的餐桌上摆放温馨提示餐牌,提示客人量力取食、珍惜粮食、勤取少拿、文明用餐。四是在客人用餐过后,酒店会建议消费者把剩下的菜打包,并提供免费打包服务,从而达到节约用餐、避免浪费的目的。此外,针对只有一两位的客人还提供半份点菜服务。

该经理还告诉记者,现在公款消费较之原来减少,如今以私人消费为多,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红白喜宴,如果有菜剩余,客人也会主动提出打包,浪费现象已经很少了。

浙江路一家酒店的餐厅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的餐厅在点菜环节都是由管理人员进行,他们会根据客人人数建议合适的菜品数量。如果客人点多了菜,他们会提醒客人菜量差不多了,不够再点,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她认为,酒店有责任、有义务给客人计划好相应的菜品数量。

她还告诉记者,他们餐厅主要以私人消费为主,消费群体大多是普通百姓。因为都是自己掏腰包,所以消费起来很理性,即使有菜剩余,餐厅服务员也会提醒客人“要不要打包”,并且提供免费打包服务,“现在市民将吃不完的菜打包是很普遍的现象”。

市民——浪费行为渐少

一家赣菜餐厅的经理告诉记者,他们饭店以平民消费为主,配菜科学合理,提供按份菜单且都是标份,接待旅游团客人比较多,客人用餐精简,吃完就走,打包不多也不存在什么浪费。一家湘菜餐厅的老板告诉记者,现在老百姓消费都很理性,点菜也不会超标,有的会自带酒水,没吃完的剩菜会打包,“都不舍得浪费”。

记者在几家餐厅采访时发现,人们的点菜数量与就餐人数基本一致,一般就是一人一菜的模式,没有大吃大喝或者明显的浪费现象。一位商务人士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原因,他平时的应酬比较多,原来在请客吃饭的时候总怕菜点少了,被客人认为招待不周,丢了他面子,所以有时就会“出手大方”,菜点得很多吃不完,打包又觉得累赘还丢面子,这样就导致了浪费。现在全社会的节俭风气这么浓厚,意识到这一点后,他每次招待朋友时点菜都会更加理性,适量合理,不图“十全十美”,不够再加菜,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朋友、客人也认同这种做法。一位到餐馆吃饭的市民告诉记者,从小被父母教育要节约粮食,所以浪费剩饭剩菜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何况现在都在提倡“光盘”,就更不应该浪费了。

记者在一家酒店看到,一对新人婚宴结束后,几位客人正在用保鲜袋将没有吃完的剩菜打包带回家。一位先生称,他平时很少到饭店吃饭,只有在亲朋好友举办宴会的时候才到酒店就餐。他平时在家吃饭就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如果自己举办宴席也会“精打细算”,有些剩菜会自己打包或叫亲戚打包带回家,而且也不会觉得“丢了面子”。他告诉记者,节俭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何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浪费太可惜。

一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朋友告诉记者,他平时在单位食堂吃中饭,单位食堂有相关的节约制度,要求“吃多少打多少”,所以自己不会无缘无故浪费饭菜。一位机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他可以在饭店签单消费,浪费一点菜也不会太计较,但现在他很少去饭店吃饭了,也不愿意去饭店吃饭,在食堂就餐浪费很少。

采访手记:

厉行节俭、杜绝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走访我市多家餐饮单位,让记者感到欣慰的是,许多酒店、餐厅不仅贴(摆)有主张节约、反对浪费的宣传标语和对客人理性点餐、文明用餐的主动提醒,更有客人“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就打包”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全社会文明用餐、反对浪费的良好风气。

公款消费行为减少、百姓消费理性节约、剩菜打包习以为常,这些餐桌上的新风让人如沐春风;“吃多少打多少,吃不完就打包”,短短两句话是对传统节俭美德的弘扬,是对科学、健康、文明的饮食文化的提倡,也是推动珍视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生动实践。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内化于心,同时要外化于行。只有养成好习惯、形成新风尚,才能将这份美德更好地传承,让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为这座城市的文明增光添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