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艺术追求与作品价值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曹时生

有从事陶瓷的老前辈说起这样一件事,民国时期,名誉国内、“珠山八友”之一的某人画的一块小瓷板,曾卖到4块大洋的不菲价格。4块大洋就当时而言,足足顶上两个普通瓷业工人的月薪总和,可以购买二三百斤大米。历史以来,人们口中习惯称之的“红店佬”较之陶瓷其他行当的“窑巴佬”、“坯坊佬”收入要稍高些,这丝毫不足为怪。

众所周知,从事“画红”的“红店佬”较比其他陶瓷行当,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和高度。在不少瓷都人眼中,“画红”的人大多是有文化的斯文人,是有本事的人,他们整天弯腰勾头聚精会神作画,费脑又伤身,较比别人多点收入,谁都不会嫉妒眼红。当然,广大人们在认知上,还没将“画红”与艺术这词汇联系一起,更无从谈起什么艺术家、美术家,什么师这些名目繁多的称号。

1959年,瓷都景德镇迎来了陶瓷文化艺术的又一个斑斓春天,景德镇首次为陶瓷美术技艺人员授誉,公正公开,严格认真地评定了陶瓷美术家33名,设计师55名,设计员105名,并颁发盖有市人民委员会大红公章,形如奖状的证书。荣誉到手,紧接着工资也有所提升,美术家月工资可达100多元,设计员也有70多元。从这年开始后的20年中又3次为陶瓷美术技艺人员授誉。

广大瓷都人越来越清楚明白,昔日的“画红”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艺术,它能够在光洁精美的瓷件上绘出色彩、绘出艳丽、绘出鲜活感,能给人们带来更高的艺术欣赏和精神愉悦。人类生活正因为有艺术的存在,精神世界才变得文明充实。给从事陶瓷美术的拔尖人才冠以什么美术家什么师的这称号,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从事的是了不起的高尚艺术,是人们仰望羡慕的艺术家,他们工资稍高一点,完全正常合理。绝大多数陶瓷艺术家们不忘党和人民赠予的荣誉和待遇,忠实履行为大众服务这一宗旨,也深深懂得不懈追求并献身陶瓷艺术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

而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已或多或少与名利相联,再也不能与过去相提并论。现实是,当一个人成为一名艺术家或某种行业名人的时候,就如同一位炼金术师般可以制造黄金,财源如滚雪球一样,源源不断而来,足足让人咋舌,让人惊叹!如果一块瓷板画再如百十年前那样只值二三百斤大米,岂不是天大笑话。当然,陶瓷艺术家们也不会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按月领取几百元工资。当今名人名作究竟价值多少?你知我知他也知。

但这似乎又是正常现象,因为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文化在提升,人的物质和精神发生深刻的变化,甚至于极其活跃,从而造就了艺术作品经济价值如此膨胀的局面和趋势。如此不可思议,不可想象的巨额作品价,每个人自有不同见解和说法。我们只能现实一点,作为艺术家也好,名人也罢,寻常百姓也是如此,能有几人不爱金钱?彼此还是多一点理解为善。

法·朱迪特·本哈姆·于埃写过《艺术家也爱金钱》一书,书中通过讲述历史上13位画家的艺术生意轨迹,揭开艺术家作为商人的神秘面纱。用事实说明艺术家们不仅只热爱艺术也爱金钱。同时也论证了金钱的诱惑并非当代特权。这对艺术家们可说是客观又公正的评论。

但是,艺术与金钱之间既有直接的联系,毕竟也有间接的联系,艺术不等于金钱,金钱也不能同艺术划等号。我们需要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不是为了金钱而艺术。作为艺术家或文化艺术名人也不是苦行僧,可以爱艺术也爱金钱,但不要将“也爱”转换成“更爱”。

如今,受整体陶瓷市场的影响,陶瓷作品的经济价值是升是落很难揣测,但人们还是期待有更多的优秀画作出现,更渴望追求艺术、献身陶瓷艺术事业的艺术家涌现!

在中国传统文人意识中,人品代表了画品,只有好的人品才会创作更好的画品,这是简单而朴实的道理。倘若我们每位艺术家们能善修心性,挚爱艺术生命,即使不能描绘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人生图画,也可以绘出一幅惊人逼真、栩栩如生的健康生活画卷,看似平凡普通,倒也壮观绚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