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90年,四大区域首次开放
故宫博物院90岁了。这次生日,尘封了90年的故宫四大宫殿区域第一次向公众打开大门,开放了从慈宁宫到午门燕翅楼,从宝蕴楼再到东华门区域的城墙和古建筑,露出约15万平方米的新面孔。
从故宫城墙上俯瞰紫禁城建筑群,将成为故宫博物院成立90年后观众的新体验。在90年院庆之际,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外开放了东侧1/6的紫禁城城墙,观众可登上东华门城楼行至午门雁翅楼展厅,沿着这段城墙俯瞰故宫建筑群。
以往,大多数游客到故宫只走中轴线,到东西两边宫殿区域的并不多,不少区域都大门紧闭。
而此次宝蕴楼、慈宁宫区域、午门雁翅楼区域、东华门区域四大新区域正式对观众开放,故宫开放面积由52%增至65%,同时还新设置了8个展览,展览均不单独收费。
秦始皇兵马俑也将在故宫首次亮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观众更直观的参观体验,对于一些首次亮相的部分大体量文物,故宫博物院首次采用“裸展”的方式进行呈现。
展出藏品仅占全部藏品的0.5%
“只看宫殿不看宝”是此前不少游客对故宫的印象。事实上,故宫的海量藏品仅最近一次的清点就花了7年时间,2011年公布的阶段性数字是藏品超180万件,其中珍贵文物就有约168万件,全国博物馆系统保管的各级珍贵文物有42%都在故宫。
“不是没有家底,现在大家说‘晒家底’的《清明上河图》等展品其实也只是故宫一部分家底而已。不是不展示,是苦于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来展示宝贝。”单霁翔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故宫博物院每年仅有约1万多件藏品能与观众“见面”。在不少专家看来,故宫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有不少条件限制,并不适合大规模展出文物。
“实际展出的藏品仅占全部藏品的0.5%,远远低于国外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其他大型博物馆的展出比例。”单霁翔说,“我们正在努力让故宫从单纯的‘故宫’向真正的‘故宫博物院’转变。”但在实际转变中,故宫却面临重重困难。除了空间限制外,还应考虑到对文物的保护和条件限制,不少原状陈列的宫殿内都未通电,仅能靠自然光照明,整体展示环境较差等。
而在这次展览中,有灯光照明的宫殿首次跟公众见了面。据故宫博物院宣教部主任闫宏斌介绍,经过持续技术研发,除了此次展览以外,此前还在养心殿尝试了光纤照明。光纤与光纤终端只传输光,“本身不带电、不发热,还可以隔绝紫外线,对文物损害可以大大减少”。
故宫正在尝试更多的“第一次”
在此次新展览中,不少观众误以为展品前没有玻璃,拍照时发现反光的情况更少了。据单霁翔介绍,此次文物展室设计第一次使用了透光率更高的夹胶玻璃和能减少屏幕反光的低反射玻璃。
随着故宫古建修缮进展和空间布局的调整,故宫的开放面积正在逐步增加,由2002年的30%增加到了目前的52%,而此次开放面积将进一步增加到65%。
“故宫将继续扩大开放面积,明年计划增加到76%,举办更多展览,从开放面积和展示文物的数量两方面增加文物与观众的接触,让更多观众看到更多主题鲜明、令人叹为观止的展览。”
为了给文物展示腾出更多的空间,有着35个部门、1500名正式员工的故宫博物院,正在将办公区不断向外转移。待全部规划完成后,故宫博物院将实现“红墙内无办公区”,把红墙以内整体作为陈列展览、接待服务、观众参观的空间。届时,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开放面积会增加到近80%。新的故宫博物院也在筹划建设中。
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从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宫博物院几乎每周一闭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即紫禁城内。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