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本报记者

程万海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一年多来,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积极创新、大胆试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给社会方方面面带来新变化、新气象,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改革成果。

今日起,本报推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专栏,深入报道各单位各部门扎实推进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取得的新成效、新进展,进一步凝聚起“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建设生态之城”的强大合力。敬请读者垂注。

自古以来,行政区划管理就是体国经野的大事。区划调整在景德镇,老百姓议论了二十年,政府思考了二十年,社会期盼了二十年。

2013年12月30日,这注定是一个终将铭刻在我市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日子。二十年的期盼,在这一天终于瓜熟蒂落——我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方案获省批,这标志着我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大幕徐徐拉开,也正式开启了我市“划昌江而治”的跨越发展新征程。

从调研论证到检查验收,我市仅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和高新区4个县(区)6个乡镇(街道)26个村(社区)5万余人的区划调整,50个机关事业单位900多名在职干部职工和村组干部近千人调整一步到位,范围之广、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划江而治”的景德镇模式迅速成为全省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新亮点。

插花地带问题多多

区划调整如箭在弦

我市调整前的行政区划格局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心城区珠山区是我省唯一一个没有农村的纯城区,辖区面积只有区区27平方公里,却拥有户籍人口近30万人。城区空间地域狭小,人口密集程度过高,严重制约了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发挥,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资源短缺等“城市病”十分突出。

不仅如此,30多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城区周边乡镇逐渐被城市覆盖,城乡结合部日益扩张,街道与乡镇插花分布十分严重,不少行政村成为了“城中村”,昌江区和珠山区实际行政管辖线模糊不清。

责权利的不统一,使插花地带的属地管理责任无法落实,导致城市建设与管理严重脱节,以致于城乡结合部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产生了许多交叉地带、模糊地区甚至是死角盲区,特别是环卫、治安、户籍、教育、计生、社保等方面管理混乱不清,多头管理和管理缺失并存。有利的事情大家都争着干、抢着管,麻烦的事情则相互推诿,打太极、踢皮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位于广场北路的新德园菜市场,其所在地本属昌江区,但作为城市市场又由珠山区行使实际管辖权,两区经常因税收起争执。

——梨树园北苑有7个居民小区,居住着3000多户居民,小区所在地为昌江区,社区居民却由珠山区管理,加之缺乏物业管理,几年来小区堆积的数千吨垃圾无人清扫,居民苦不堪言。

——火车站前的通站路是我市行政管辖模糊地段,同时也是案件高发区。由于该地段管辖涉及到2个区4个派出所,案件发生后,经常出现群众不知道该去哪个派出所报案的情况

——100多户居民在我市东郊陶玉南路丽晶华府购房入住了三年多时间,竟然找不到管辖的街道,成了名副其实的“三无”居民——无行政管辖、无物业管理、无医保保障,户口没有地方上,医保没有办法交,孩子读书没有学校接收,大家对此怨声载道。

——2012年8月10日,受台风“海葵”影响,我市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城市出现严重内涝,湖田小区居民受灾损失惨重。因湖田小区位于昌江区,居民却属于珠山区,在救灾过程中,两区在核实灾情时都没有将湖田小区居民作为救助对象,受灾居民没有得到及时救助,居民颇有怨言。

……

长期以来,我市行政区划固定不动,不仅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带来了诸多社会管理弊端,严重影响了城市管理和群众生产生活,甚至引发了群众上访,集聚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如箭在弦。

凝心聚力绘就蓝图

改革步伐铿锵有力

早在上世纪末,我市就有进行区划调整的动议,但由于行政区划调整牵涉面广,加之思想认识不统一、基层干部阻力大、利益关系难协调等原因一直被搁置,基层干部群众因此吃尽了苦头。

沐浴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春风,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吹响了行政区划调整和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工作的嘹亮号角,策马扬鞭开启了行政区划调整的新征程。

——2013年11月12日至14日,我市先后组织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乡(镇)街道、村(居)干部,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和各县(区)主要领导干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深入细致地调研论证,科学制定了《景德镇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和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工作方案》,形成了“划江而治”的行政区划调整思路。

——2013年12月9日,《景德镇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和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工作方案》经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审议通过,拉开了我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序幕。

第二天,市长颜赣辉就带队赶赴省民政厅进行了专题汇报,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得到了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

——2013年12月30日,省民政厅正式下文《关于同意景德镇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批复同意我市局部调整行政区划的方案。

——2014年1月8日上午,我市隆重召开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动员部署大会。

“要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积极稳妥地推进区划调整各项工作。”市委书记刘昌林的话语掷地有声,擂响了我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战鼓。

——2014年1月15日,市行政区划调整及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工作领导小组“一办九组”和相关县区按照无缝链接、平稳过渡、确保稳定的要求,全面开展人财物和机构职能等移交接工作,开启了“划昌江而治”的跨越发展新模式。

“调整的主要内容就是,以穿城而过的昌江河为界,将与珠山区插花最为严重的昌江区竟成镇河东地区划入珠山区管辖,将新火车站所在地的浮梁县洋湖村划入珠山区管辖,将高新区代管的吕蒙乡实际管辖权交还昌江区。”市民政局纪委书记计发新介绍说,通过调整,不仅有效廓清了珠山区与昌江区、浮梁县的界线,拓展了我市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而且彻底卸掉了高新区的社会事务和公共管理包袱,为高新区与昌江区的产业和城镇融合、增强发展活力、实现资源共享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随着行政区划的完全清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属地责任迅速落到实处,居民们盼望已久的“娘家”问题迎刃而解,吵不完的架、无人扫的地、报不了的案、办不了的证、救不了的灾等种种尴尬一去不复返。

“划归珠山区管辖后,我们享受着城市和农村的双重优惠,日子是越过越舒坦!”珠山区竟成镇洋湖村69岁的农民蔡镜梁告诉记者,去年,他用征地补偿款给自己和老伴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现在,他不仅每月可以从社保局领取720元的养老金,还能每月从村里领100元的补贴,并给儿子留下了30多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这让他每天都乐滋滋的。

借助行政区划调整,珠山区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启动环卫外包市场化运作机制,将梨树园北苑小区从新村街道划归石狮埠街道管辖,新成立梨树园北苑社区,实行精细化管理,仅用了10天的时间,便清理干净了7个小区内堆积数年的垃圾,并坚持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小区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事实胜于雄辩。正是因为在改革中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区划调整过程中全市一种声音、一个步调,让群众从区划调整中得到实惠、看到前景、增强信心,仅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就轻松化解了困扰我市城市发展20年的“老大难”,工作平稳有序,没有出现一起因区划调整引发的上访事情。

“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群众、惠及群众,真心实意将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区划调整才能赢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得到群众的拥护,使调整方案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又顺应了干部群众的强烈期盼。”计发新告诉记者,在区划调整中,我市坚持村民自治管理体制、集体资产权属和村民合法权益“三个不变”,切实做到了“四无一好”,即无涉稳事件、无管理空档、无工作脱节、无资产流失、社会反响好,城市空间结构得到了优化,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东风劲吹千帆举,众志成城伟业兴。行政区划调整,让千年瓷都焕发了新的青春活力,以更加豪迈的姿态,更加稳健的步伐,向着新目标开启了新征程,大踏步前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