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墙材的推广应用势头良好,有9家生产企业通过省工信委、省墙革办的检验审核,成为《江西省新型墙材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成员,受到《江西省促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的保护和支持。
进入2015年以来,众多新墙材企业先后减产或间歇性生产,产量销量双双下滑,出现亏损。除了受到房地产行业下滑影响之外,其他诸多因素也导致新墙材企业出现困难,生产和经营举步维艰,前途未卜。
非目录产品、虚假产品以低价冲击市场
荣信达建材有限公司是最早进入省工信委新墙材目录的企业之一,“十二五”期间先后投资1600多万元用于技术设备升级,年消化粉煤灰上千吨,可生产新墙材标砖7500万块。总经理程曙光介绍说,今年产量销量都下降了70%,销售回款不到15%,目前已经亏损了近200多万元,基本处于亏本运营状态。
“一是因为大环境,二是一些没有进入目录的小企业小作坊冲击很大。”程曙光说,仅他自己接触到的家庭作坊式小工厂就有三四十家之多,这些小作坊一般是小机械小投入,不交税,几乎没有运营成本,生产出来的制品价格低于正规厂家。
“低价背后是产品质量隐患。”市墙革办工作人员说,国家对进入目录设定有严格标准,企业必须在设备技术水平、工艺流程、规模等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产品各方面性能功能必须达到专业标准后才能上市,而小作坊无人监管,产品难以达到合格标准,实际造成了资源浪费。像荣信达这样进入目录的企业,国家、省、市三级部门会对其进行不定期抽检和考核,还需要按照规定建立实验室。
“我们无法低价销售。”程曙光解释说,设备投资和维护、运营、税收等都是成本,“光建立的产品实验室就投入了几十万元,还聘请了几名专业技术人员。”
国家对新墙材制定了很多质量标准,一块标砖就有外形、强度、导热、放射性、抗折度、抗震性能等多项指标要求。据程曙光了解,家庭作坊式工厂投资最大的不超过70万,设备落后,用小机器生产。他举例说,荣信达的设备压制砖的时候,压力是1200吨,而小作坊能到50吨压力的就算好设备了,那砖的密度肯定不够,强度、抗折、抗震方面肯定不达标。为尽可能节省成本,小作坊小工厂往往会在配料上打折扣。比如按照国家标准,一包水泥只允许配料生产100块标砖,而小作坊的能生产130块甚至更多,然后低价销售。荣信达生产的国标0.2标砖,一块成本是0.28元,以0.30元价格销售,而小作坊则售价0.25元或0.24元甚至更低,“有的干脆是按价生产,差一分钱用料多少也有差别。”一位知情人士说。
有的新墙材企业经营者还发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市场上一些声称是煤矸石、粉煤灰制品,实际上主要原料还是粘土,以低价倾销。宏祥新型建材董事长孙玉亭说,在砖瓦建材行业里,粘土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就近取材,运费很低。宏祥建材产品用工业废渣的成本占整个成本的50%,一吨粉煤灰到厂价格(含运费)超过50元钱。据孙玉亭核算,他们生产一立方新墙材成本是160多元,而一立方粘土烧结制品的成本是60元左右(包括人工成本),卖的时候价钱跟他们相差无几,甚至更低。和荣信达一样,宏祥墙材同样难以降价,因为会亏损更多。
宏祥新型建材公司是省工信委认定的重点发展类企业,目前已经投资了3700多万元,往年市场销售可达3000多万元,而2015年景德镇三家企业的总销售额才3000多万元。孙玉亭介绍说,宏祥墙材今年前10个月的销售额不到2000万,购货商拖欠货款近1500万元,实际亏损110万元,工人人数减少了十分之一。在分析亏损原因时,孙玉亭说话的语调不由自主高了起来:当前的困难不是我们经营不善,而是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给我们造成困境。
认识缺位,目录产品未被充分重视
前不久,陶新家园被评为景德镇市新墙体材料应用示范项目。陶新家园是我市重点保障房工程,建筑墙体施工采用的新墙材全部来自《江西省新型墙材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应用比例达到80%,成为绿色环保节能建筑的一个标杆。市墙革办负责人介绍说,民生工程更应该积极执行国家要求,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安心房。
近几年我市上马的民生工程项目较多,得到政府高度重视,但达标新墙材的应用情况并不乐观。多位企业经营者认为,这与建设方专业知识缺乏,对质量安全认识不足也有很大关系。市墙革办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工程还存在使用实心粘土砖的现象。
宏祥新建材公司年消化粉煤灰达10万吨。有个大型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过宏祥公司的帮助支持,即便如此,该项目该公司采购的新墙材也很少,这让孙玉亭有些无奈。很多工程不用或很少用目录里产品,除了对新墙材标准、质量缺乏认识外,还有错误的成本思想。对于民生工程来说,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公益账。使用正规新墙材在整个房价里成本非常低。像我市进入目录里的企业所生产的20厘米砌块,一个立方市价160元左右,却能做5个平方的外墙墙体,或10个平方的内墙墙体,厚度又足够。在一个平方几千块钱的房价里,新墙材所占成本非常低。
实际上,采用目录达标新墙材反而能降低整体建筑造价。“目前开发商和承建商关系倒挂,是开发商求建筑商”。孙玉亭分析说,建筑商是做一道工序,按照定额算一道费用,它做的工作越多,承建的工艺越繁琐、经过的手续越多,所获得的利益越大,但是有关部门或具体建设方并不了解里面门道。市墙革办曾做过实验,用目录里115号标砖砌墙,30层砖就可到顶,而自称是同样标号的非目录里的砖,却需要33层,一面墙的费用比采用合格正规标砖反而多出不少。
2014年,我省出台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保温墙体建筑构造标准设计图集》。有专家指出,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标准设计施工并采用合格新墙材的话,建造出来的房子能节能50%,同时因为墙体本身就如同一件保暖的衣服,不需要做外接施工,建筑造价会大大降低,而且避免了多年后外接材料脱落造成的白色污染。
孤掌难鸣、有心无力的墙革办
进入2015年,向市墙革办诉苦的企业声音明显多了起来。除了上述几方面因素外,行业内还出现了倾销和恶性竞争。“南昌、九江、上饶的企业到景德镇倾销,价格很不正常,让本土企业无法得到最基本的利润,迫于压力有的本土企业也加入恶性竞争行列。”孙玉亭说,倾销产品是否达标、是否是目录产品都有疑问。他认为,多种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多个相关部门联动加以解决。
在2010年修订过的《江西省促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中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国土资源、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交通、工商、税务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促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工作。该条例也对新型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新型墙体材料管理机构职责做出明确限定:
贯彻执行有关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实施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限制、淘汰实心粘土砖规划;
指导协调新型墙体材料的科研、生产和推广应用;
按规定征收、管理专项基金;
组织新型墙体材料的信息交流、统计和宣传教育;
协调解决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显然,像非目录产品和虚假产品冲击市场,倾销和不正当竞争这样的问题,并非墙革办一家所能解决。孙玉亭和乐平新世纪墙材集团董事长翁春生等人曾给市政协、市人大提交过提案,反映新墙材行业问题并提出建议。孙玉亭说提案往往转交给市墙革办办理,而墙革办职责范围有限,提案无疾而终。
对于新型墙材的推广应用和监督,墙革办主要依靠墙材专项基金征收和返还的经济手段,对于商品房项目来说,这种手段富有成效。“但对公共工程或民生工程来说,我们确实感到有心无力。”市墙革办有关人员说。近年来,国家对一些工程实施免征新墙材专项基金的政策,墙革办失去了经济手段的制约,免征抄告单成了一些项目的“尚方宝剑”,或者使用比例很低,达不到条例规定的免征比例,或者缺乏专业认识,认为只要不是粘土制品就是新墙材,不选用目录产品。市墙革办对此只能加强呼吁和宣传,其监督和纠偏行为成效不大。该办负责同志认为,这种结果完全违背了免征的本意,给新墙材发展带来负面作用
业界声音一:小产业大作用,希望能有好的市场环境
我市粉煤灰和固体废物煤矸石数量巨大,环保压力大。限制粘土制品、发展新型墙材工业不仅能消化粉煤灰和煤矸石,还能节约耕地。此外新墙材生产和粘土烧结比,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大为降低,可谓一举多得,是实现绿色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行业。虽然目前我市只有9家目录企业,但所起作用和贡献很大。在城市规模扩大、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当下,“限粘”和新墙材应用更显重要。
通过数据对比更能说明问题。就以宏祥新建材公司为例,产品全部采用加压蒸汽技术,一个4吨的蒸汽锅炉就能保证全部蒸汽需要,只需很少量的燃煤,过火面积不到2平方,污染物排放量很小。一条粘土烧结砖隧道窑,过火面积至少数百平方,耗费大量燃煤且烧制时间长,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是宏祥公司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一个普通的烧结砖厂往往有三四条隧道窑,规模大的甚至更多。如果粘土烧结品得不到限制,使用源头得不到遏制,那么碧水蓝天、生态绿色的追求将难以持续。
切实落实产业政策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既要靠企业自觉遵守,也要靠政府监管和引导,经济发展才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在荣信达的程曙光看来,现在很多未进入目录的所谓新墙材企业,包括小作坊工厂,相当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达不到标准,工艺水平不高,生产过程中浪费资源严重。
孙玉亭对名不副实的新墙材产品大行其道感到愤怒。他说“挂羊头卖狗肉”是典型的欺诈行为,带来不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生产过程不符合国家要求,制造大量污染。国家发展要求扶优扶强扶绿色,结果真正搞绿色环保建材的反而出现生存危机。“政府这方面的管理还没有投入力度,再这样下去行业发展的瓶颈始终突破不了,以后又是烧结砖占天下,陷入恶性循环怪圈。”
一栋建筑用量最大的不是钢筋混凝土,而是砖瓦,特别是墙体。一位从业者不无担心地说,由于墙材是附加值相对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建筑造价里墙体占的份额很小,却事关百年质量大计,这种行业再不去管,肯定会出问题。
绿色发展需要能满足绿色产品需求的企业,企业发展需要秩序良好、前景明朗的市场环境。在走访过程中,众多企业都希望政府能重视起来,统筹联动多个职能部门,协力创造好的市场环境。
业界声音二:先勒紧裤带过日子,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重视和支持
一些企业认为,目前行业管理职能还不够细化,应该专业事情让专业部门来干,让简政放权更具实效。就以民生工程的监管而言,在抄告通知单上明确免征条件和审核部门,就能起到很好效果。如免征条件设定为:必须采用目录产品;必须通过市墙革办审核监督。这些做法其实都符合《江西省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条例》的要求。
一方面要管住企业,一方面要监管市场。如果市场不规范,正规企业不能得到很好培育的话,绿色建材产业难以发展起来。有人建议,事关环保和长久民生的行政许可,如新墙材行业,可实行核准备案审批制。比如新成立一个煤矸石新墙材企业或者页岩新墙材企业,首先要由国土矿产部门发放采矿证,国土矿产部门对页岩和煤矸石的认定有严格标准,有了采矿证,其他相关方面条件也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然后才允许开展生产经营。
也有人建议,必须避免不合格产品进入公共建筑、写字楼和居民住房。小家庭作坊式的产品虽然不达标,但可以用来砌围墙、建猪圈等,只要它消化了废弃物,就有环保价值。这就需要严格监管市场,分类加以引导。这种监管和分类,需要多个专业职能部门的参与,细化管理操作程序。
如何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的监管和引导,来实现达标新墙材的应用目标呢?不妨实行工程墙体材料质量责任溯源追究制度。材料质量责任溯源追究制可由纪委和监察部门共同牵头制定,应该包括墙体材料产地、构成、生产企业,谁采购的、谁设计的、谁施工的、谁质检的、谁验收的等等,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并公告公示,终身有效。
“原来我们只顾拉车,现在到了抬头看路的时候了。”市人大代表、新世纪墙材董事长翁春生说,经济要转型,必须要看清楚路,只有用用科学智慧、科学举措路才能走好。过去只追求单位GDP,没把质量放首位,现在更要看发展质量。市政协委员、宏祥新型建材董事长孙玉亭表示,自己对党和政府充满信心,也充满期望。他认为产业转型并不容易,在目前新旧事物竞争中,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企业处于困境。预计我市新墙材目录企业在“十三五”的头三年还会非常困难,生死一线。获得清晰美好前景要有产业方向,要有各种政策支撑,还要有市场支撑,但现阶段这些条件不具备、不完备,所以孙玉亭已经做好要勒紧裤带过日子的打算。“希望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都能重视、支持这个艰难挣扎的新生绿色事业。”
这也是新型墙材企业们的迫切呼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