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北陈庄
战斗发生在1941年10月左右,当时我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三营驻扎在阜宁县一区喻口北陈庄。北陈庄是个大村,有几百户人家,这里的群众基础好,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很高。一天拂晓,敌人分兵七路向北陈庄扑来,正面是日本鬼子,侧面是伪军,企图消灭我们。当时我们就是一个营的兵力,在交战中,作为第一梯队的十连官兵主动出击迎战背着刺刀气势汹汹向村子里奔来的敌人。日伪军倚仗他们武器装备精良,不断用炮火轰击我军阵地,我军轻重枪一齐张开大口狂扫敌人,一直激战到中午。接着九连接替十连与敌人继续战斗,在多次的包围与反包围中,打得非常惨烈。我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反复多次突破包围,敌人终于败退,剩下残敌被我们打死、打伤无数,最终将日本鬼子击退到几十里以外。
虽然董老在营部是一名文化教员,但是在战斗真正到来时,他也是冲在最前线。他带着由100多副担架组成的民工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穿梭在阵地上抢救伤员。董老说:“当时我身高力大,手榴弹扔得很远。在抢运伤员时,我不时向敌人阵地扔出手榴弹,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了花。”
阜宁战役
阜宁县城被敌人占据,对抗日军民威胁非常大。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决定拔掉这颗“钉子”。1945年4月,我军三师特务营和八旅二十二团、二十四团等共同参加了阜宁战役。
当时阜宁驻有伪军数千人,敌军在城外设大小据点二十多个,互相策应,防范得非常严密。我军在战前做好了敌情侦察工作,对战斗作了周密部署。战斗打响后,我军先用迫击炮轰击,炮弹在两丈多高的炮楼半腰开花,然后用轻重机枪密集火力掩护部队冲锋,迅速突破敌人城墙外围防线,数分钟全歼敌人一个中队。首战告捷,斩断了城北各据点敌人退缩城内的后路,为全歼阜宁之敌创造了一个良好条件。董老那时在二营营部当指导员,负责解决外围的几个火力围点。董老采用先易后难的办法,带领战士先攻克了敌人的几个小围子,然后集中兵力围攻敌人一个较大的围子,迫使敌人不得不缴械投降。董老的部队又与兄弟部队攻打阜宁县城的北门,不断打击敌人,使敌人顾此失彼。经过数日激战,攻克了全城。阜宁战役我军毙、伤、俘虏敌人数千人,缴获了大批弹药、武器装备等,攻克敌人大小据点二十多个,摧毁碉堡和炮楼一百多个。
淮安战役
1945年下半年,我军集结了七、八两个旅和两个县的独立团,共六个团的兵力,以淮安城中心南北大街为界,七旅及其附属淮安独立团的任务是攻占城东半部,八旅及其附属射阳独立团的任务是攻占城西半部,以七旅十九团、八旅二十二团分别在城东南角和城西南角担任主攻。另以七旅二十团、淮安独立团和八旅二十四团、射阳独立团,分别在城东北角和城西北角实行助攻相配合。我军将淮安城团团围住,准备对敌人实行合围夹攻。淮安和淮阴一样也是运河线上的一个水陆交通枢纽,城墙高达12米,是一座有四个城门、壕深城固的古城,驻守的伪军5000余人。敌人以运河为天然屏障,在城墙上构筑各种炮楼、机枪掩体和工事,在城里主要十字路口和敌指挥部都筑有地堡,构成以城墙为骨干的防御体系。
二十二团突击小分队利用预先挖好的交通壕沟直达敌人城墙根。9月20日拂晓,按照预定计划,向敌人发起总攻。全线炮火猛击,突击小分队用500磅炸弹首先在城西南角爆破成功。各攻击部队的突击队在我制高点的火力掩护下,排除各种障碍,迅速向城墙推进。战斗一打响,董老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勇敢杀敌。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敌人精心设置的城墙防线被我军全部摧毁。我军乘胜追击,攻进城中,对敌人实行分割围歼。城内守敌大部被歼,其余敌人纷纷向我军投降。当天下午淮安战役胜利结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