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玉
“景德镇,一个值得说给世界听的故事。”这个故事绵延而悠长,深沉而又壮烈。景德镇陶瓷的文化效应,已经远远超过了陶瓷本身,成为文以载道的物体象征和价值创新的独特品牌。
长期以来,我市的文学创作,与景德镇深厚博大的陶瓷文化不相匹配,与瓷都悠久灿烂的陶瓷历史不相匹配,与陶艺名家辈出驰誉中外不相匹配。面对这样一个十分落后的局面,我们作为瓷都景德镇的一名作者,理应感到自己身上的任务十分艰巨而重大。因此,我们都应该要有“知耻而后勇”般的觉醒,要有“只争朝夕”般的紧迫与努力,要有为瓷都文学争光的责任和担当。
近几年来,我市的文学创作,涌现出像江华明、江哲、朱凯亚、刘长庚、吴远征、冯干劲、吴昊、刘坚、黄辉、吴晓敏等等一大批主要以景德镇及陶瓷文化为写作背景和写作内容的作家,创作出一大批有关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小说、诗歌和散文,为宣扬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提高景德镇声誉,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们的写作内容和表现的题材方式,都应该是我们今后写作中参照学习、不断努力的方向。
景德镇的陶瓷历史和文化,是种非常巨大的宝藏,是我们写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景德镇及其陶瓷,成为中国对外宣传和对世界交流的一张名片,成为全世界都想拥有的艺术财富创造的发祥地。景德镇正在经历着由世界陶瓷艺术之都向世界艺术之都转变的伟大历史进程之中,景德镇的一些陶艺名家,像泰斗人物王锡良,景德镇的一些著名陶瓷作品,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等,都成为了全世界敬仰与万人追捧的偶像。景德镇为全人类创造了非常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正日益成为世界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圣地。有两万多名外来艺术家来到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人数远远超过了北京“798”艺术苑只有5000位艺术家的规模,他们的到来,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创作带来了表现手法、思想内涵、创作理念的巨大变革与创新,为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些都是我们写作者应该关注的重大现实,是我们写作的鲜活对象和题材宝库。我以自己能在这座举世闻名的江南古镇里生活、工作而骄傲,也为自己能拥有“讲好景德镇故事”的机会而自豪。
多年来,我一直把能讲好景德镇的故事,作为自己写作的重要任务和努力的方向。1997年我写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真心英难》,虽然故事是公安题材的,但背景却是景德镇和陶瓷文化。在这部小说里我通过侦破盗卖走私陶瓷文物犯罪团伙案为主线,向人们展示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得出了景德镇陶瓷最具神奇品格的是“美人醉”。在我之后创作的长篇小说《青花瓮》里,我更是把景德镇的国宝也是中国的国宝青花瓷为作书名的主要内容,将瓮中捉鳖的涵义与清网抓逃犯的行动实质天衣无缝般结合起来,在弘扬“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作恶者必将被绳之以法”这一主题的同时,也大力宣扬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让人们对景德镇青花瓷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价值,有了更高层次上的认知和更深意义上的赞同。无论是《真心英雄》还是《青花瓮》,尽管案情不同,
人物各异,但我都表达了对陶瓷艺术的尊崇,让读者在扣人心弦的故事演绎中感悟到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与神奇魅力。
在今后的写作中,我尽量从讲好景德镇故事的角度,去深挖、提炼那些我们触手可及的景德镇的人与事,在我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景漂》中,就是以景德镇正在发生的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重大现实题材,在这部小说里,我将大力宣扬外来艺术家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和经济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再现“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壮阔场面。在我与公安部文联签约的三部长篇小说《退休警官》《社区女警队》和《二代警察》的写作中,都会有景德镇的背景和陶瓷文化的元素在呈现。景德镇和陶瓷文化,已经成为我写作的血液和灵魂。讲好景德镇的故事,也必将成为我的今世情缘。
让我们聆听着周杰伦《青花瓷》的美妙音乐,领略“天青色等烟雨我在等着你”的别样情怀。我是多么地希望在窑火通天的瓷都背影里,能听到我们作家们发出的铿锵有力的文学之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