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因此我们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活到老,学到老”。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正如前总理温家宝在教师节上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的情感是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热爱教育事业。爱,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因为爱,自己乐意去做,自己愿做的事不觉得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作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才会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才会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去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
其二,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簇或大或小、若明若暗的火苗,教师就应该拢起自己那双大手精心呵护,为学生挡风遮雨,使簇簇火苗变成强劲的火种。
对于尖子生的爱,几乎是每个老师的本能,是啊!聪明、勤奋、好学、听话、一点就通,这样省心的孩子谁不爱呢?但你的爱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班级的班风最有影响力的还是基础较弱的学生。俗话说,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所以抓住成绩中下等的学生至关重要,一旦学习退步或考不好,批评指责是大多数教师对成绩不好的孩子的态度,但这种态度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阴甚至中断。
对于中下等成绩的孩子,我们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说有些孩子,在学习方面表现并不是很出色,但是,也许他会唱歌、会画画、会跳舞、能交际……
那你能说他就不是好孩子吗?显然不能!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命运和人生,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吗?对于每个孩子我们都应该怀有关爱之心,比如学生学习成绩退步了,先肯定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再谈学习退步的原因,谈话时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肯定对方自我找出的退步原因,继而帮他想办法,订措施,使学生认为老师是真心为他着想,老师就是他的父母,学生就会感激你,下决心改变学习现状。课余时间,我喜欢找学生闲聊,谈话内容也不一定谈学习,有时会谈他们的爱好,甚至会谈同学之间的事,家里的事。由于我从不无故给脸色给成绩差的孩子看——哪怕当天考试倒数第一,我也不会因此批评他,所以,只要课余时间,不少基础较弱的孩子看见我在班上和某个同学聊天,他们也会热情地簇拥过来,主动和我聊。
和差生聊,我会时常肯定他们,说他们是未来的尖子生,还会刻意聊他们的长处,及时夸赞他们,时间一长,他们也能全面客观认识自己,不再因为学习比别人弱点就自卑。在班里,我时常会说,有第一名,就有最后一名,这很正常,只要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行。我班的学生都知道,我通常批评的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孩子,因为说得在理,他们也心服口服,被批评后,没有半句怨言,自然也不会影响我和他们的感情。我喜欢学生,学生也喜欢我,师生关系融洽,班风、学风自然不会差,因为每个人都找到了体现自我价值的地方,这样一来,教学成绩也会事半功倍。
作为小学教师,要更多的保留一颗童心,掌握儿童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与老师沟通的主动性,创新沟通平台,保持教师、学生、家长的良好互动。如今年暑假,通过家长会研究,创建了班级暑期作业竞赛微信群,群内学生两天上传一次作业,家长互评,老师点评,学生的书写态度、作业质量较任何一个假期作业都有明显提升,就如其中的家长点评:孩子就像充了鸡血一样,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主动投入学习之中。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孩子的学习要好,不仅在于老师在于学生自己,自然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我们应该不会陌生这样的场景:快期末考试了,孩子学习不尽人意,老师会通知家长或是打电话,或是见面,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管紧点,可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一则可能是时间过长,孩子掉的功课太多,家长不知从何抓起;二则可能家长水平有限,不能按老师的要求抓,所以他们和老师沟通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三则是家长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坚持。老师找到头上,就管几天,时间长了,又不了了之。针对以上情况,该如何做才行之有效呢?首先,老师要费心地关注那些学习不自觉不稳定的孩子,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及时请家长配合老师针对孩子在校没有掌握的部分回去巩固,比如听写没过关,家长帮忙再报写,书没背,叫家长督促背一背,当然,一定是家长能力范围内的事,不能强人所难。这样,有具体内容让家长管,家长也知道该做什么了,总比老师对家长说,回去孩子的学习要抓紧,这类抽象的话要有效的多。不管哪个孩子只有一发现问题,就及时与家长沟通,及时解决,这种工作虽然繁琐,但比一个月,一个学期找一次家长有效的多。当然,与家长沟通时还是要注意方法,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孩子很棒,如果家长配合,他会更好。给家长信心,让家长感受到你是很关心他们的孩子,给予孩子厚望,家长也会很乐意去管。在教育工作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往往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情。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情。在教学工作中,只有注重细节,把细节做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在教育的过程中,做小事,重细节,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智慧开启智慧,用爱心托起爱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