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集搏击、养生、文化、表演功能于一体。近年来,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作用更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成为风靡全球的一种运动。就连以瑜伽健身著称的印度也兴起了太极拳热。我有幸与太极拳结缘,受益良多,深感太极拳是一项身心合一的运动,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给人精神上带来的舒松和愉快感是许多其他运动所不及的,是运动养生中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之一。
我习练太极拳是从身体出现亚健康状况开始的。大约在2000年前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紧张、劳累,压力比较大,经常打夜班,有时忙起来,恨不得一分钟掰着两分钟用。加上一些烦心的事,我的身体开始出“状况”了,头晕、疲乏、失眠,每晚需服安眠药(舒乐安定一片)才能入睡。终于有一天我住进了上海瑞金医院,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为频发早搏,早搏达4000多个。半个月后出院,步行100米都觉累。于是,我想到了练太极拳,先是学竞赛套路,但学得不规范,断断续续,效果不尽人意。从2008年起,我开始习练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85势、28势,后又学了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势和陈式老架一路74势。先是跟邓美蓉老师学,后来又得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混元太极拳第二代传人熊皓副市长悉心传授和指导。我和拳友们都很珍惜这样的机缘,一年四季,无论寒暑晴雨,照练不误。经过这么多年太极拳的习练,我的健康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困扰我多年依赖安眠药的问题算是完全解决了。精神好了,人有劲了,腿脚也感觉比较轻灵了。平衡能力和耐力都明显增强。单脚“金鸡独立”系鞋带已经成了我的日常生活习惯。过去练十几分钟拳就要停下来歇一歇,现在连续打拳一个小时也不觉得累。最近我到医院做了一次全面体检,CT、B超、血常规、血液生化、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都做了,结果均正常或基本正常。
习练太极拳不仅增强了我的体质,促进了我的健康,还充实和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给我带来无穷乐趣。练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当我凝神静气打完一套拳(杨式85势大约需25分钟左右),微汗湿衣,遍体通泰,愉悦之情,不可言表。和我一起练拳的拳友们有不少是中青年,在习练和参与各种活动过程中,我们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交流了感情,增进了友谊。他们的热情、友好、快乐、活跃以及对太极拳的挚爱和痴迷,都深深地感染了我。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很开心,有时甚至“老夫聊发少年狂”,忘了自己的年龄。
许多人的实践和国内外对太极拳的科学研究都充分证明,太极拳对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调节身心、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病和慢性病,确有其特殊价值和作用。根据我个人的体验,这种价值和作用又是同练拳的质量与时间成正比。提高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尤其需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有恒心,贵在坚持。太极拳要练到一定境界很不容易。过去“圈内人”有句老话,叫做“十年太极不出门”(可能包含技击在内),说明太极功夫是需要长期刻苦习练,日积月累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肯定学不好拳。其结果很可能是,要么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要么畏难而退,浅尝辄止;要么习练的不是太极拳,而是太极操。所以习练太极拳一定要有毅力、有耐心,在坚持中培养兴趣,在坚持中体悟提高。
第二,要明拳理,科学习练。数百年来,太极拳界前辈精英们在修炼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基本原理、动作要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中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为总纲。其他诸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敛臀,圆裆开胯;分清虚实和阴阳;用意不用力,等等;均为习练太极拳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必须正确把握和遵循,否则就会越练越偏,达不到太极拳运动的应有效果。比如,做不到虚领顶劲,就不可能立身中正,气沉丹田。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浦说:“丢掉顶头悬,白练30年。”双脚不分虚实,就会患“双重”的毛病,“双重”则滞。对这些原则要求,我们还需作辩证理解。“用意不用力”,指的是不用拙力僵力,“用意”是指意在身先,意识引导动作,而“意”又不可太重,太重则僵。可见学好太极拳的确很难,只有明白拳理,把握方向,掌握要领,多学、多练、多悟(有时可能会顿悟),才能不断提高习练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要重松静,内外兼修。太极拳是内家拳,是使整个身心与宇宙融为一体的修炼方式。修炼太极拳,以松静为要,讲求性命双修(性乃精神,命即肉体)。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拳种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它具有其独特健身养生效果的重要因素。静,包括意识的虚静,头脑的冷静和体势的松静。运拳松、稳、慢、匀均是静。松,先要心松、神松、意松、气松,而后形松,但又不是松懈、松塌的状态,它的含义是松展、松开、松柔、松沉、松灵。松和静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松静是太极拳的特点,也是太极拳的难点,没有“万里长城砖石为积”的功夫,恐难以达此境界。
以上是我多年习练太极拳和学习太极拳理论的一些体悟。对于其中的习练原则和动作要领,实践中并不能都做到,甚至差距甚远,但却是我修炼的方向和目标。太极拳博大精深,内蕴无穷,修炼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与新中国同龄,再过几年,就将年届古稀。不管未来的路还有多长,太极拳都将陪伴我终生,祈盼它能助我度过健康愉悦的晚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