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唐英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方良

深秋夜雨,御窑厂外一切萧瑟,梧桐落叶,行人廖廖,微弱的灯光撕不开浓浓的黑幕,御窑厂内窑火仍在旺旺腾腾,把桩师傅凝神关注于窑内的炉火,四周是窑工忙碌的身影。

陋室内,一烛灯火,一老翁正伏案细点详描,最后写上乾隆九年暮秋。漏已三更,老翁缀笔于架,慢慢地站起身,然后轻轻地合上案上文稿,《陶冶图说》赫然入目,老翁辫白垂腰,虽说满脸专注,但仍掩饰不住疲惫之态,他轻捶腰椎,窗外雨声更急,寒风肆掠。

正月初始,昌江河中,孤舟一叶,四野云低,寒风凛烈,船顺水而下,划破一片天寒地冻,梢公把撸,船首一老翁兀立。稍时前,市埠桥码头窑工依依的挽别,拳拳的真情道慰,令老翁潸然泪下。十五年的冬去春来,十五年的搅水泡浆,十五年的坯泥作伴……乌鸦一声凄叫,山水之间只有静默相伴。“楚尾吴头驻水滨,芒神土枯七经春,浔江活泼源流远,庐阜崔巍面目新,随境老慵忘甲子,推书夜代守庚中,半官半野悠悠意,陶榷名衔放诞人。”船越行越远,慢慢地淹没于沉沉的江雾中,苍劲而略有悲怆的吟诗声也渐渐地消失在寂寂的莽原里。

御窑厂内,姹紫嫣红,绿草茵茵,花红灿烂,树绿葱浓,唐英塑像前,红发蓝眼白肤的陶瓷朝圣者,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享受天伦之乐的游人,倾耳凝神地听着导游娓娓道来的莺语。

唐英:字叔子,自号蜗寄老人,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诞于1682年,是清雍正、乾隆朝最著名的“督陶官”。雍正六年始,唐英始督陶,督陶十五年,呕心沥血,关爱窑工,新品层出不穷,据《唐英督陶文档》、《唐英瓷务年谱长编》载:唐英潜心于陶,序必穷究,制坯、成型、吹釉、火候无不躬亲、恤窑工、严于己,术求摹古与创新,后人称唐英佐理陶务期间,御窑为“唐窑”。唐窑品出何止万千,悉为珍品,最值得一提的是:“缸径三尺强,高二尺强,环以青龙,四下作潮水纹,墙口俱全,底脱”的龙缸,是唐英驻厂时乃告成。“自国朝初烧造龙缸未成,至‘唐窑’始复其制。”《景德镇陶录》……“唐窑”的精品在北京嘉德,纽约苏富比、香港等地都拍出了惊人的天价,从这我们就不难看出“唐窑”产品的精绝……

一连数月,御窑厂内窑工不见督陶官身影,但见各类陶务陶事续出(情况再现):

瓷土淘洗:一中年汉子,头粘瓷土,辫盘脖间,光膀穿一短裤,双脚踏踩瓷土,不时地和身边的窑工嬉笑交谈着,浑身上下除了划着道道泥痕,汗水也浸漫着中年汉子的全身。

釉坊中:吹釉师怒目而视,脏活不断“给你哇(Wà)了几多道,吹釉时气要匀,上釉要厚薄得当,上下要一样,吹釉前要把釉料拌匀……你真是只(zhá)猪,猪都教会了,你学(Huò)了这么多天,简单的吹釉到现(Kēn)在(zhì)都没学(Huò)会(Wèi),比猪还蠢……(全用景德镇方言)”,面对吹釉师傅怒斥,中年汉子唯唯喏喏继续认真地学着。

拉胚坊中,中年汉子也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咚、咚、咚!”泥土被用力摔打着,“咝、咝、咝!”泥土屑在飞扬,拉坯师傅抽着黄烟,走到泥胚前,悉心暖语地说着……

窑前,中年汉子又给把桩师傅点着了一锅黄烟,随着把桩师傅绕着瓷窑不知走了多少圈,把桩师傅的每一句话,中年汉子都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风火仙师庙平地而起,窑工们盖好最后一片瓦,扫净了最后一捧残留的垃圾,大门前“风火仙师”匾额被徐徐升起,热烈的鞭炮声响遍了整个御窑厂内,窑工们有的拭着满眼泪血,有的双膝跪地虔诚地叩着头。

第二天,“风火仙师”庙前窑工们井然有序地站立着,大清龙旗,金、木、水、火、土旗迎风飘展,锣鼓声中礼仪班悉数登场,三通铳鸣,知宾一声长吆:“请——风火仙师——”“揭黄幔——”

风火仙师庙厅内,黄幔被徐徐拉开,一座金碧辉煌的风火仙师塑像赫然立于大厅之中。

“上高香——”“铳三响——鸣炮——”

“请督陶官唐大人上头柱高香——”唐英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满脸凝重,迈着方步从容地朝供桌走来,焚香前唐英在铜脸盆里把双手洗净擦干,然后从香案上拿起高香一柱,凑着烛火引燃,撩袍双膝跪地,行三跪大礼,然后插高香于香龛中,退行再行六拜礼,礼毕肃穆旁立于风火仙师塑像右侧,尔后,把桩等各夫长依次而入……

“请督陶官唐大人诵《重修风火神庙碑记》”

……器之美恶非有专责,乃一旦身投烈焰,岂无妻子割舍之痛与骨肉煅炼之苦,而皆不顾,应能上济国事而下贷百工之命,何其壮乎!然则神之死也,可以作忠臣之气而坚义士之心矣……

画外音:唐英此举可以说是重树了窑工的信仰,加上他对信仰的坚定和对诸陶务的谦虚好学,踏实的工作作风,使窑工们看到了恢复和创造陶瓷辉煌的希望所在,同时也为自己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唐英的此番举动,明确地告诉我们,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唐英督陶十五年,仿古唯惟真,他的足迹遍布三宝,湘湖、大洲、寿安、高岭,不容半丝差池。创新则新品叠出,钱粮度支,成器数量、成器质地,至于病事,也上奏天听。凡此繁琐之事《榷務与督陶奏折》都有明载。从这些明文记载中,无人能究唐英督烧陶瓷的具体数字,但其扎实的工作确尽呈眼前。

“陶为细务,而懂其事者可不审慎乎?……雍正六年秋八月,怡贤亲王口宣天语:命英督监江西窑务,且有工匠疾苦宜恤,商户交易宜平之谕,大哉!皇言何其恩之周而虑之深也。英衹承出都,于本年十月间抵厂,一应工匠商户造办交易之事,靡不仰遵埾谕,惕厉战兢,凡出纳毫厘器皿数目係造册,报销於内务府总管处。……”

[待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