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又见桂花开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农夫

办公楼旁,栽着一排葱绿的桂花树,一年四季浓荫不减。今年桂花开得特别早、特别香。中秋前夕,忽然间,芳香飘荡,整栋大楼弥漫在那醉人的浓香中。那香,清新高雅、连绵不绝、沁人心脾、令人回味。

据资料介绍,桂花树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桂花分丹桂(红)、金桂(黄)、银桂(白)和四季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栽植。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用于园林栽培。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古人把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称之为折桂。人们还喜欢把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四种传统名花同植庭前,寓意“玉堂富贵”。桂花味辛甘苦、气温、无毒,不仅芳香四溢,还可入药,对治疗痰饮嘲咳、肠凤血痢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桂花茶更能美白肌肤,排解体毒,温补肾阳,缓解胃寒胃痛;桂花还可调制桂花糕、桂花糖等食品,食之令人赞不绝口。桂花树叶、茎、根等都可入药,可谓全身是宝。

古代关于桂花树的民间传说不少,尤以吴刚伐桂最为悲催。相传汉代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术却毫无恒心,干什么事都有头无尾,半途而废,引得天帝发怒,把他拘禁在月宫,令他将一棵高五百丈的桂花树伐倒,并说“如果你砍倒桂花树,就可以获得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由于天帝给桂花树施了法,需砍三百下才倒,可吴刚日复一日,每天都砍不到三百下就停息,桂花树依然挺立如故,每到中秋之时便花开满枝,香飘四溢。也只有这时,吴刚才真正歇下来,喝着自酿的桂花美酒,以此排解思乡之愁,与人间共庆中秋佳节。毛主席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于这一民间传说。

古人对桂花的赞美曾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初唐诗人宋之问《灵隐寺》诗中写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把桂香比作“天香”。唐代诗人王建一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描写了诗人闻香赏月,望月怀人的思绪之情。宋代词人李清照《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赞美桂花不以艳取人,淡雅高洁的品性。

我所在的浮梁县城小巧玲珑,土壤、气候均适宜桂花树栽培,居民房前屋后和单位庭院都有栽种桂花树的习惯,特别是风景秀丽的滨江沿河路一带,各种桂花树成片成行,点缀在绿化带中。桂花飘香的时节,与三两好友,放松身心,漫步在鹅卵石铺成的林荫小道上,金风吹来,满鼻生香,顿觉心旷神怡。此情此景,我作了一首赏桂的打油诗:“秋风弄影月如霜,浮梁河边话短长,最喜丹桂开千树,一路飘香到心房”。桂花盛开之时,也是乡村农民收获的季节,沉甸甸、黄灿灿的稻谷最怕连绵的秋雨。时间一长,金黄的稻谷在田里会发芽,产量、品质大受影响,而满树的桂花更是备受摧残,眼看雨打花落,令人心疼。此时,再作一首惜桂打油诗,权作自娱自乐,表达无奈心情。“云淡风轻明月朗,万顷禾稻正泛黄;忽然一夜秋雨过,满树桂香尽遭殃。”天要下雨,树要落花,自然规律,非人力可以左右,只可惜残花满地,心里却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喜欢桂花的天香,更喜欢桂花树那默默无闻、终年吐绿、不求索取、留芳为人的高贵品质;不与他人争奇斗艳,在万物收藏的金秋,却一花独放,香飘万里;大江南北,不论身栽何处,都能快乐生长;经风沐雨,历尽严寒酷暑、百折不挠,仍坚忍不拔!记得多年前我在自家屋后栽了一棵桂花树,枝桠四散,春天来时新长的嫩叶压弯了树枝,我害怕枝桠会折断,便剪了一些新叶,留下一枝没剪。经过几个月的生长,没剪的枝桠照样郁郁葱葱,枝条向上伸直,秋天到时桂花开满了枝头,那些剪了的枝桠,反而没有多少桂花。这一件小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是一棵健康的树,就一定有能力清除自身的残枝败叶,迎着阳光顽强生长。自然界如此,人与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