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童年,还能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吗?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本报记者

甘牧

文/图

童年,在很多大人的记忆里都是美好的,童年的许多趣事往往会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回忆。而现在的孩子们童年生活是怎样一种状态呢?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记者就此作了一番采访。

目击:小学生周末忙“上班”

在许多成年人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周末是可以尽情放松的,可以充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然而,现在的小学生除了需要上学外,在周末或者是平时下课后的时间里又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被家人带着,奔走于各类“兴趣班”之间。

5月30日是个周末,当天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了莲社北路的工人文化宫,这里非常热闹,有很多兴趣班。记者看到不少家长正在楼里的走廊上耐心地等待着。走廊旁一间间的教室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稚嫩的声音。

市民罗女士正坐在走廊里的椅子上等待孩子下课。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今年9岁了,读小学二年级,每周都会到这里来上兴趣班,每次上课都要一个多小时。据她了解,现在的孩子上兴趣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她的孩子班里有不少同学都在上兴趣班,不上兴趣班的孩子倒成了少数。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各个方面都比较看重,所以重视培养孩子的能力,而这里设有各种兴趣班。”罗女士如是说。

和罗女士一样在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还有不少,市民余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外孙周末要上两个兴趣班,第一个围棋班下课后,他又要带外孙去另一个兴趣班继续学习,他只负责接孩子。和记者聊了几句后,他便忙着去看孩子了。

声音:现在的小孩压力太大了

对于小学生们普遍参加课外兴趣班的现象,市民对此也是各抒己见。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和他们那个时候相比,在生活物质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确实很累。他们那时的学习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也没有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区分,那时戴眼镜的学生数量也极少。

在那个年代,孩子小时候可以不用上幼儿园,尽情地玩耍,上小学后的课余时间也很多,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游戏的种类也丰富多彩:跳橡皮筋、推铁环、踢毽子、看连环画、下河游泳捉鱼、躲迷藏、扑画片……除此之外还有课外体力劳动,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让自己亲身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还拥有了强健的体魄。虽然现在的孩子对这些游戏可能已经陌生了,但这却是他们当年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的真实写照。

“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候不同了。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都住进了楼房,孩子和周围的同龄人接触的机会也少了,许多孩子和别人缺乏交流,我们小时候住在平房或者是大院子里,经常会和邻居的孩子在一起玩游戏。游戏虽然简单,但我们在一起还是玩得非常开心,我们也学会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市民李先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以前自己上学的时候学习条件不好。现在的条件好了,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光读书还是不够的,还要活泼些。”市民梁女士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观察,孩子上这个兴趣班还是有一些效果的。以前孩子做事也比较散漫,上兴趣班后孩子提高了学习兴趣,没有以前那样懒散了。

市民刘先生则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以前许多家庭都有很多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家长没办法对每个孩子管得那么到位。而现在的家庭大多是一个孩子,家长也都会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影响下,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就很正常了。

“我们这个兴趣班通过故事引入、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孩子积极参与,通过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让孩子更自信,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位围棋兴趣班的老师如是说。

“我觉得兴趣班挺好的,学好了画画,以后上美术课就可以得高分了,长大了可以当画家。”一位参加了美术兴趣班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有时候我也不想让孩子学那么多的东西,毕竟孩子需要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嘛。但是没有办法,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别人的孩子都在学这些东西,你的孩子不学就要落后啊。”学生家长李先生的话里带着几分无奈。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呀!”一位从教多年的老师告诉记者,现在连有些小学生都要补课,周末也没有时间休息,奥数、英语等都要补。由于课业负担重,患近视的孩子也比以前多得多。

“不管孩子怎么样学,学什么东西,关键是要让孩子学自己喜欢学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也不一定要勉强孩子,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要让他们快乐成长。”一位市民告诉记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