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翰墨铸情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有人索字、为人写字都是常有的事。我为人写字,除了通常写的唐诗宋词之外,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写不同的内容,字不好,就尽量以文来补,因为选择书法的内容我很用心,为人量身定做,往往能让受赠者倍加钟爱,从而也铸就了许多真挚的情谊。

最让我引以为荣的是为九江日报社张总编辑写的一幅书法作品。我还在乡下中学教书时就喜欢写点稿件,时有“小豆腐块”发表在《九江日报》上,因此,我被九江日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1999年初,县委宣传部领导带我一起去报社参加通联会,其间到张总办公室拜访他,张总给每人赠送了一本他的散文集《箫声悠悠》,回来后,我逐字逐句地认真拜读,被他的文笔与才情深深折服。他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这句话,我读懂了这是他人生况味与心境的真实写照,后来,我将此内容用瓦当宣写了副对联,并在上联的边款上题“张总赠我以‘箫’,晚生报之以‘竹’”,我把对联寄给了他。第二年,我被借调到县委宣传部,一次送稿到报社去,我到张总办公室拜访他,赫然看见我寄给他的对联挂在他座位背后的墙上,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堂堂张总办公室居然挂着我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晚生后辈的字,真是莫大的荣幸。后来,张总调到新单位工作,他也把我的字挂到了新办公室。2013年4月我的个人文集《寻常山水最有情》出版,我请张总为文集写序,他在序言中写道:“……并书赠中堂对联一副,至今仍悬于我老家堂屋。”——十多年了,张总居然一直保存着我的作品,而且让我的作品受到如此高的礼遇,真是始料不及。

人生某一阶段的心境,特别是身处困顿之时的心境,即使时过境迁,也往往烙印于心不能忘怀,而当其重新崛起之时,更会细细回味。张

总之所以喜欢我写的那副对联,或许就是基于这种心结。而小根兄在他办公室边的接待室里一直挂着我写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正是他心境的真实写照,2008年,他心存困惑、情绪低落、颇多人生感悟,于是命题让我写了这幅字,我能理解他“即使走到山穷水尽时,也能有闲心看白云悠悠”的“大无为心胸”。

2012年,因随同领导招商引资到了深圳,受到德安老乡王总的热情款待,我虽然是第一次见到他,却与之相谈十分投缘,也了解了他在外创业成功之前的百般艰辛,可谓苦尽甘来。临走,他给每人送了一盒好茶叶,我们都被其热情感动。不久后,他回到德安,我没有什么好东西回赠,便为其写了“人生如茶”四个隶书大字,并配以一段行书小字:“人生有如三道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王总见后,甚是喜欢,可能字的内容非常契合他的心路历程吧,他回到深圳后,把这幅字装裱并挂在了办公室,为了挂这幅字,他甚至把办公室都重新装修了一番。王总把字拍成照片发给我看,并用作微信头像。之后,王总逢年过节回到德安,都会为我带来一盒好茶叶,真不好意思,没想到,我用假“茶”换来王总这么多真茶叶。

同样在深圳发展的族弟俊玖,是白水昆山(俗有“小昆仑”之称)人,他有着浓浓的家乡情结,每年都要为家乡做些公益事业,比如为敬老院奉献爱心、过年请村里的乡亲吃团圆饭,特别

是带头赞助举办“昆仑杯”篮球赛等。我为他写了一幅:心系昆仑——家住白水畔,心系小昆仑,若遂平生愿,归报故乡人。俊玖甚喜,挂在公司办公室,对家乡公益事业更加热衷。

赠字于人,将其名字嵌进书法内容中,是我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书法内容中有其名字,而其他书法作品无法替代,往往使受赠者十分喜爱,倍加珍惜,从而增进了翰墨情缘,有时候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为遵海表哥写的是“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没想到表嫂也很高兴,原来她属“龙”,“海”就是她的世界;我为汝琴老师写的是“琴韵书香”,没想到她女儿也很高兴,因为她女儿的名字里有“韵”字;我为玉琴女士写的是“剑胆琴心”,没想到她丈夫也很高兴,因为她丈夫的名字里有“剑”字;我为义高老兄写的是“义高云薄”,很明显是把他的名字嵌进去了,但没想到的是,他曾用名为“义云”,一幅字嵌入了他的两个名字,他当然格外高兴。

望“名”生义的题赠不胜枚举:还未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之前,我为需民副部长写了幅“为民所需”,他说这正是他的座右铭,尽管他退二线已多年,但他至今仍把这幅字挂在床头;最近,我为周剑老总写了幅“醉里挑灯看剑”,因他是行伍出身、喝酒亦有雅量,故颇喜此作;赠字给石泉兄,自然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赠字给名字里有“宁”有“静”的,自然写“宁静致远”;赠字给亦师亦友的才女文丹,我就写“文胆

丹心”;赠字给诗人剑华,我就写“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华)”;赠字给文友少群,我就写“少长咸集,群贤毕至”;赠字给美女真真,我就写“亦真亦美”;赠字给学友涛生,我就写“涛声依旧”;赠字给画友万芳,我就写“万紫千红尽芬芳”;赠字给华宇、小春夫妇,我就写“春华秋实”……我为《长江周刊》江慧总编写的是“两行远树山倒影,一叶扁舟水平流”,不见嵌有其名字,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字谜谜面,谜底就是“慧”字。

有时,我也将受赠者所在地的地名嵌进去,有个同学在青山林场主政,我就为其写“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有个同学在上衫乡当乡长,我就为其写“上善(衫)若水,厚德载物”。

赠字给企业,有时我会将企业名字嵌进去,比如:为“鸿立”公司写的是“鸿图绘伟业,立志谱新篇”;为“趣美滋”公司写的是“趣味盎然,美意延年,滋润岁月”;有时,我会将企业及老总的名字一并嵌进去,比如:为欣祥彩印包装公司的老总金花女士写的是“欣祥献瑞,金花溢彩”。

有的人是真心实意索字,有的人我心甘情愿赠字,这都是我乐此不疲的开心事,但有时也会令人烦恼与尴尬,有的人可能觉得写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不就是在纸上“涂鸦”么?无非费点纸墨,能请你写字还是讲感情、看得起你呢。有的人偶然见到我就说:“你的字写得那么

好,哪天帮我写幅字咯!”我当然忙不迭地应允,生怕人家说我清高、人缘不好。下次再看到我,他还会说:“上次你答应帮我写幅字,写了么?”而在这之间,他从不会过问字写没写,后来,我明白了,这相当于熟人见面说:“今天天气真好,呵呵……”有的人甚至在厕所里“邂逅”,也会说:“哪天帮我写幅字咯。”听到这话,相当于有的人喜欢在厕所里习惯性地问别人:“你吃了么?”——真是让人无言以对。

赠字于人,不仅仅是赠给文人雅士、领导、老板、学友、同事、或是志同道合者,但凡真心喜欢我的字的人,我都欣然相赠,而且同样用心认真地去写,没有哪个书法人会把自己不满意的作品赠人的,那是对自己名誉不负责。我妈妈在一家酒店做事,店里的厨师小江“久仰”我的“大名”,要我为其写幅“厨艺人生”,我笑着说:“不要写这个,你以后可能要当大老板呢,难道从事一辈子厨艺,我为你写幅‘百味人生’吧。”小江甚是感激。后来,妈妈的同事竹英也想要我的字,她不好意思开口,便通过我妈来“说情”,还希望把她和丈夫的名字(元平)题上去,我爽快地答应了,为其夫妇写了幅“竹报平安”。她夫妇俩非常感激,送给我一些土鸡蛋和一袋红薯,表达谢意。我婉拒,但她执意要我收下,并说:“蛋是自己养的鸡下的土鸡蛋,红薯也是自己种的,不值钱,你就收下吧,你为我们写了这么好的字。”我顿时觉得心里暖洋洋的,没想到我的字被一对农民夫妇看得这么重,他们发自内心的用他们的劳动成果来换取我的劳动成果。我不由心生感慨:我的字竟然能换来土鸡蛋和红薯,看来,写字亦可作“稻粱谋”了。

其实,我们书法人写的作品,就是自家养的老母鸡下的蛋和农民自己种在土地里的红薯,不值几个钱,但笔墨有情,送给你,请一定要珍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