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保险业务员乔装银行高管骗财138万元获刑10年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编者按: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规则,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以案说法”栏目,讲述法案故事,追寻事件真相,书写百态人生,力求让枯燥生硬的法律条文变得喜闻乐见;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彰显法制力量,共同推进法治九江建设。

丹丹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文件,指着页面尾处,说道:“帮我签个字吧。”

茜茜迅速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相识

丹丹今年26岁,在这个故事里,她扮演的是一位银行管信贷的中层干部。茜茜得以结识她,也正得益于各自的身份——一位是机关单位的公务员,有贷款的需求也有还款的能力,一位则需要拉业务。介绍她们认识的,是彼此都认识的一位朋友。

初次见面的饭局上,丹丹就穿着银行制服,“刚下班,匆匆忙忙没来得及换衣服。”她姗姗来迟,席间却口若悬河,得知茜茜是要贷款,她说道:“跟你说实话,现在在银行贷款划不来。”

一次简单的业务接洽,接着就“歪楼”了。按照丹丹所说,她是看在各自朋友的面上,要给茜茜介绍“生财之道”。“现在民间借贷来钱快。”她要茜茜不要着急贷款,先把钱放在她那,再以高息收回来。

多少息呢?“8分。”

借贷

茜茜回家思量,既然对方是银行中层,肯定少不了赚钱的方法。她虽然急着贷款,但是如果能以钱生钱,在一年半载之内赚上一笔,也就不用再当“房奴”“车奴”,从此翻身了。况且,席间丹丹的话说得很是坦诚,“现在银行漏洞那么多,哪个搞信贷的不在外面赚钱噢?”

“我在外面跟别人合伙做生意”“以过桥手法帮人贷款”,丹丹的话诱惑力十足,不停地在茜茜脑海里盘旋……

那就这么定了吧!

第一笔是15万,这是茜茜所有的积蓄,她本来准备用来首付一套房子。即便如此,丹丹却嫌钱太少,“你投在我这还不放心呐?投得越多赚得越多!”于是,茜茜像着魔般地动用自己所有的社会资源,在短短半年内向亲戚朋友等借了100余万元,全部“投”给了丹丹。

诈骗

就这么想都不想直接把钱送给丹丹?肯定不是那么简单。每次给钱时,丹丹都会给茜茜看一大摞的文件,一会儿是她在外面工程项目的合同,一会儿是大企业的贷款合同,甚至会直接拿出一份银行客户的贷款单让茜茜在上面签字,以帮助其“过桥”。简单来说就是茜茜投钱,丹丹做事,得了钱大家赚。

可当丹丹收到一共138万元的汇款后,茜茜却再也联系不上她了。

审判

茜茜报案,丹丹被依法抓捕。经查明,丹丹根本不是银行职员,而是某保险公司驻派在银行的业务员,因为发了一套银行制服,熟悉了银行业务,萌生了诈骗的想法。她用从茜茜那里骗来的钱,为自己的男朋友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其余的则用于个人奢侈消费,包括去韩国做了一次整容手术。

案发后,丹丹退还了30万元。

法官告诉记者,丹丹自幼丧母,父亲沉迷酒色、不理家事,她自幼被爷爷奶奶带大。抓捕后,丹丹的父亲也未前来探望女儿,只有她80多岁的爷爷与法官有过沟通。

茜茜则向法官哭诉,说自己现在背了一身的债,怎么嫁得出去?法官告诉她,天上不会掉下馅饼,那么高的利息不会轻而易举喂到她嘴边。她原本工作稳定,事业正在上升期,如果不贪图便宜,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2015年1月,浔阳区法院审理认为,丹丹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0万元。

法理解析:本案中,丹丹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主客观上都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本案另一个焦点问题是,茜茜借给丹丹的钱,大部分不是自己的钱,也是向亲戚朋友借来的,既然她也是被诈骗的,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是不同的法律关系,茜茜向他人借钱,不管用于何处,都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借贷关系,她必须要承担清偿责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