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湖之恋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没有溪流的奔放,没有大江大河的汹涌澎湃,却张扬着她的纯净静好,舒展着她的空灵空旷,荡漾着她的画意诗情,蕴含着她的哲学哲理。童年水乡,是我生命的起点。

——题记

云水依依

开门见水,村子就泊在湖岸边上。其实,新妙湖名不见经传,只是浩瀚鄱湖散落在都昌腹地的一枚珍珠。

清晨,薄薄的水汽如轻纱,如烟雾,徐徐飘动,那是湖水的衣襟,湖水的睡袍。几只野鸭时而追逐,在水面带出长长的波纹,似箭离弦响。湖湾里,浣衣声、木杵声,女人银铃般的欢笑声清脆了一湖涟漪。水的外面是青黛色的山,一个又一个地矗立着,形成一个又一个巨形“笔架”,我们唤作“笔架山”。与湛蓝的天空、多形的云朵竞相在水中照模样、照身材,照出千姿百态。

隔着三五块绿油油的稻田,倚在门内,一眼就能望见这一湖的清水,家像宛在水中央。生于斯长于斯的祖祖辈辈都是新妙湖的儿女,在她的怀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清澈甘醇、曼妙多姿的湖是童年的童话,即使岁月荒寒,湖区的孩子断然没有山水萧瑟的记忆,遥远的过去总是那么美好,童年的千般美丽,一半在水。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了,孩童们巴望已久的季节悄然来临。那些年月,湖区的家长对子女下湖游泳玩耍是没有太多限制的。又似乎是一种传承与延续,那就是湖区的人亲近水懂水性是必须的。所以六月的湖是孩子眼中的西子,是孩子乐此不疲的好去处。

约莫四五岁时,我们就成了游泳健将,泅水高手。水中的节目很多,有仰泳、侧泳、蛙泳,有淌水、戏水、潜水,有踩轮胎、踩棱盆、躲猫猫。最省力最舒坦的是仰泳,躺在水上,放松再放松,隔半分钟轻轻划动一下手脚,就能保持身体漂浮在水面上。视野里,唯有高远的苍穹,世界在仰泳者的眼中是单一的无穷,仿若天人一体!真真实实的放浪形骸,更何况是在如此清纯的新妙湖中!最刺激的是潜水。与都市人工泳池不同,湖底刚刚淹没的水草为我们提供了快速位移的抓手,我们泅在水底一把一把地抓着水草前进,速度快得惊人,水性好的可钻出百米开外,倏地在远处冒出水面,瞬间,又没入水中,不知不觉地潜到你身边,常引得观者惊呼大叫。最得意的是踩轮胎。将废旧的汽车内胎充上气,用尼龙绳绑个十字架,放上一只小木盆,人立在盆中,双脚叉开抵靠盆边,一只脚着力,一踩一放,轮胎便在水面飞快前行,一段时间,成了我们水上竞技的主要项目。由于轮胎得来不易,也成了我们的尤物。因此,我那时便对开拖拉机的姨爹十分的敬仰。

我是母亲的细崽,上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爹娘疼幼子”。父母的宠爱,兄姐的照顾自是与别家的孩子不同。不用帮忙农活,为看湖、玩湖、猎湖、淌水、戏水、泅水留下了更加充足的时光,却又因为这厚重的疼爱,多了一些束缚。每次下湖,母亲都要千叮万嘱,还会派上细姐在岸边盯看。姐姐是母亲的眼睛,是母亲的钦差大臣。其实,只要下到湖去,姐姐哪管得住,无非是让母亲多些宽心,让姐姐多了份负累、担心与无奈。

渐渐向晚,落日余晖洒在万顷碧玉上,湖风吹来,那鱼米的味道和着柴火炊烟味,一呼一吸,一观一阅,夹着一场惊喜,忽然觉得十分轻松、十分酣畅,心醉!一日又一日,大抵这个时候,我们在水中玩腻了。夜幕降临,湖水换了主人,大人们这个时候下到湖中洗去一天的劳累。似乎是双向互补,大人劳作时我们玩水,大人玩水时我们开始工作。一直以来,由我们小孩子负责搬运木凳、竹床、草席,早早地在堘湾坡(我们日常活动的水域)占个好位置。吃过晚饭,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便到湖边纳凉。一村子人密密挨挨地讲着传说,说着农事,话着家长里短。湖水荡着月光,荡着星斗,荡着习习凉风依依入梦。

帆影点点

秋天,是湖上最繁忙的季节,看船最佳期在秋季。

早稻收割了,村人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交“皇粮”,交齐了“皇粮”,再卖“议价粮”。于是,湖上商贾穿梭,帆影点点。在陆运发达的今天,在隆隆马达迅速占据各行各业的工业化现代化中,彼时的壮观,彼时的水流船走,风吹帆动早已收藏在记忆的博物馆中,犹如《富春山居图》,一定只能是高贵的藏品,而且还断裂了分陈在浙江与台北,有幸隔窗一观,在惊世骇俗之余,绝会平添对不可触摸的山水的记忆与感慨。新妙湖的记忆也在断裂,我该怎样去描述?今天的湖上很少看到船,即使有也是嗡嗡作响的小铁皮。既不多,又不漂亮,再也找不到那种千帆竞发的壮观与美丽。

堘湾坡外停靠着官船、私船,停泊着大船小船,有收粮的,有收鱼的,有贩卖家什的,有贩卖木材的,却没有贩卖糖果的。湖边的村子,日常生活好像什么都不缺,也不会购买奢侈食品用品,糖果可以熬制和种植,家什有竹木就有一切。唯有大的物件舶来舶去。我们这些小鬼也忙起来了。70公斤一麻袋的谷子换来一根筹(以竹签记数),我们便帮着大人收集筹码,看看谁的多。就着空儿还要爬上桅杆,探究篷帆升起的法子与原理,惹得船老大跳脚。顺着家长挑选水缸,挑选木材的当口,我们在船舱躲猫猫,偶尔能发现如迷宫般的舱内别有洞天。

最恼的是护湖小帆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秋季新妙湖的鱼体大味美。“鱼长三暑”意思是鱼儿生长的三个关键期,小暑、大暑、处暑鱼儿长得最快,到了秋天,忙完农活忙捕鱼正当其时。不知什么时候起,县里成立了新妙湖水产场,安排了五条小帆船专门巡湖制止沿湖村民下湖捕捞。大人们便有顾虑,一怕缴网,二怕坐牢,由大张旗鼓变成了游击战。从这时起,只要见到小帆船,我们一群孩子便一律在岸上扔石子。

小帆船毕竟行动迟缓,巡湖隔三差五。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便是一名“勇者”。弄来了一段一丈见长的丝网,系一根长绳,一端绑在岸上,或深或浅地将网布在湖里,一个晚上总能缠上一两条小鲫鱼。月子里的大嫂便有了口福和滔滔的奶水。后来,大侄儿成了村上第一位博士。大哥大嫂常叨念着功勋章里有我的一半,要侄儿记着小叔的好,也许这便是我童年无意中的最大功绩!

雁声阵阵

秋去冬来,湖水慢慢退去,浸泡了半年之久的滩涂浮上来了,龟裂着,一脚踏去,软软的,脆脆作响。

人形雁阵伴着声声的啼鸣远远地飞来,新妙湖栖息了新的生命,有了新的流动,新的生态,候鸟来了。我们匍匐前进,悄悄靠近,观瞻飞鸟卿卿我我,聆听百鸡欢歌,一不小心,露出端倪,惊起一天羽翼。一时间,巨翅翻舞,山川共仰,蔚为大观。

也不知是谁倡议,想个法捕只大雁来吃。我们这个小集团,总是题目一出,立马就有破解之法。村后的山岗有的是竹子,我们砍来些许,不大功夫弓箭俱成。一场搏杀一场较量悄然对峙。耐心守候多时,终于抓住机会,我一箭射中大雁的翅膀。大雁应声而落,孤独绝望地在湖滩扑腾。我们迅速围拢,费了好大功夫终于逮着,足足有十斤重。我们带着丰硕成果耀武扬威回到家中。想像着即将的美味大餐,不由得口水汪汪。不料,却遭到我父亲严厉的呵斥。父亲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文化人”,一脸大义地说,大雁是国家保护动物,猎杀候鸟是犯法的,要坐牢的。吓得我们不知道如何是好。父亲交代我们不准再伤害这只倒霉的大雁,立即匆匆跑去找来赤脚医生,给大雁处理伤口。大雁似乎有些通人性,不再扑腾,顺从地配合着。

晚饭时,我们撒了些谷子在院子里,大雁却纹丝不动,大概是伤口疼痛没了胃口,又或是惊魂未定,仍心有余悸。回到饭桌,父亲郑重其事地给我们兄弟姐妹上了一堂忠孝节义的课。父亲说,万物皆有灵,动物世界也有忠孝节义。马性忠诚,良驹救主(一说为蚕,春蚕到死丝方尽);乌鱼孝道,反哺母亲;大雁守节,至死不渝;猎狗义气,生死相随。其中对大雁守节尤为记得清楚。成年的大雁成双成对,一旦失去配偶,便终身守节,而且会遭受雁群的欺侮。天空人字形雁阵,飞行在最前面的最费力,领头雁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孤单,一种驱使。我听得后悔不已。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早,一只大雁便在村子上空低旋嘶鸣。院子里的伤雁先是侧起头,仿佛在辨识,尔后呱呱地叫个不停。我想,这是它们在呼唤,在应答,在报平安,在诉说离愁别绪。一会儿功夫,天上的大雁旁若无人地飞落到我家小院中,双双地在院里踱步啄食。真是勇者无畏,贞节无惧!我不由得为之赞叹。十多天后,它们一飞冲天,飞向了天际。

天空飘来片片雪花,似乎在激赏它们的忠贞纯洁与高雅。渐渐地,滩涂白了,远山白了,一望无垠,新妙湖一派原野风光。后来,我在读毛泽东《沁园春·雪》时,脑海里全是新妙湖以及远处笔架山的银装素裹与原驰蜡象,偶尔浮现“雪里鸿爪”,是那一对大雁在舞翩跹。

绿草茵茵

局促了一个寒冬,暖暖的阳光洒落在漫山遍野,洒向了新妙湖那沟沟凹凹的平滩小洲。一切的一切萌动着,舒展着。滩涂上的小草静静地探出脑袋。“草色遥看近却无”,可倚在门槛上,分明见到初具规模。不出半月,再走近一段,却已青翠欲滴,嫩绿仿佛要被阳光融化。无名的小花或含苞、或灿放,东一朵,西一朵,懒懒散散毫无目的毫无规则地点缀着。春天来了,春风来了,牛群来了,风筝来了。

好一片南国的草原!因为牛羊的嵌入,一样具有北国的雄浑与遒劲,又因为有了我们这一群孩子,更兼备了活泼清朗与希望的神韵。

喜怒哀乐万物相通。刚刚出栏的牛一样的兴奋。见到青草地,它们或打打滚晒太阳,或哞哞地叫唤,一会儿又在追逐打斗。牛群的快乐似乎超越了嫩草的诱惑。它们也是一群孩子,天地宇宙湖州绿原的孩子!

此时此地,牛儿是我们获得征服感、驾驭感、超越感的载体。我们骑在牛背上赛跑,驰骋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俨然一个个飒爽英豪。

微风吹拂,困了倦了,草地为床云为被,满身都是春的气息,草的芳香。

带着用竹篾自制的风筝,有大雁、有天鹅、有仙鹤……我们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放风筝,随心所欲地奔跑,高高飞起的快感,随着空旷膨胀。好风凭借力,微风载着我们的飞天梦扶摇直上。

放风筝最难的是放飞初期,低空要迎着风,逆向牵引,一旦离开低空,以至目力难辨时,就用不着太多的关注。于是我们将放飞后的长线一端绑在牛角上,以牛背为床,偶尔手感一下线儿的松紧,拉一拉,扯一扯。就这样,牛儿驼着我的躯体,牵着我的风筝,拽着我天际之外的梦,在悠扬的牧笛声中走向远方……

如今,我早已走出这一片汪洋,走出这一片嫩绿,穿行在节次鳞比的高楼中,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这一路繁华,一路喧闹,无论如何,站不上童年水乡之美的层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