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理念新梦想新使命新征程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引言:

1月31日上午,市十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开幕式上,市长林彬杨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简洁明晰,平实可亲,全面贯彻、精准体现了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报告总结“十二五”及2015年发展成绩实事求是,部署“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及2016年工作思路清晰,对未来五年发展提出了新理念、明确了新目标、作出了新部署。

回首过去五年,是九江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九江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十二五”顺利收官,为九江开启更加美好的“十三五”奠定了基础。九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全新的发展征程。

展望2016年和未来五年,围绕市委“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的发展战略,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新工业十年、开放升级等八大发展行动,并明确了今年十大领域的具体发展路径。理念之新、举措之实、力度之大,令人一睹为快、满载期冀。

对报告和计划的既定任务抓落实、抓落地、抓落点,把“十三五”的“规划图”一步步变成“实景图”,九江的灿烂前景将迎面而来,触手可及……

回眸“十二五”——

六大看点见证合格答卷

“十二五”时期是九江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做大九江、打造双核’的目标定位,主动适应新常态,始终保持实干定力,努力争得九江应有地位,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1月31日,市长林彬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评价过去五年的九江经济社会发展。

回顾“十二五”发展历程,报告中有六大看点,条分缕析了我市取得的成就。

看点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张

五年来,我市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发展质量得到新提高。

全市生产总值由1032亿元增加到“十二五”末的1902.7亿元,年均增长11.1%。

从增量背后看变化。过去五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增幅分别达到27%、28.3%、24%,均实现了两成以上的增长。全市县县财政过10亿元,7个县财政过20亿元。

看点二:发展平台加速拓展

五年来,我市发展平台加速拓展,区域格局实现新优化,基础设施全面跃升。

——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3公里,改造干线公路705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328公里。

——完成电网投资66.4亿元,一批输变电设施投入使用。

——沿江“1+5”发展规划对外发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60亿元。

——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35亿元,总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

看点三:强工氛围更加浓厚

稳步发展的背后,是全市强工氛围更加浓厚,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360.6亿元增加到1035.6亿元,年均增长13.7%;主营业务收入由1549亿元增加到5109.2亿元,年均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407户,达1259,总量全省第一。

十大主导产业加速集聚,9个特色产业集群入选省重点调度名录。

看点四:兴城步伐不断加快

五年来,全市兴城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报告显示,我市中心城区从“两湖”时代迈进“八里湖”时代,建成区面积由80平方公里扩大到103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八里湖新区实施城建项目107个,老城区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600多万平方米,绕城高速、九码快速通道等建成通车,“四县一山”加快融入中心城区。全市城镇化率提高8个百分点。

看点五:对外开放升温加热

五年来,全市对外开放升温加热,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全市累计开工市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859个,实际进资3207.9亿元。进出口总额由18.2亿美元增加到60亿美元,年均增长26.9%。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国企、农垦企业和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

看点六:民生投入不断增长

五年来,全市民生投入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累计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突破1000亿元。

住房——建成各类保障房33.2万套,新改建农村危旧房5.6万户。

学校——教育投入296.8亿元,新改扩建校舍总面积189万平方米。

医保——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农合跨省跨市直补、先看病后付费等新模式,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给力2016——

六大热词传递施政举措

2016不但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

就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市长林彬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具体举措。即贯彻中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快创新驱动,着力促进转型升级,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五大九江”建设,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热词一:新工业第一仗

开局之年,九江拿什么保持经济增长中高速?坚定不移主攻工业,打好“新工业十年行动”第一仗成为重中之重。报告提出,全年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71个,总投资1448亿元,完成投资690亿元,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总额均增长10%。

具体路径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帮扶企业做大做强、优化园区平台建设。

热词二:现代服务业

针对我市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症结,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推出做旺文化旅游、做大现代金融、做活商贸物流的一系列举措。加快庐山设市步伐,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统一管理。建成庐山索道等项目,启动浔阳古城保护开发,实施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培育3∽5家优质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募集资金,扶持5家企业挂牌“新三板”。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商业街。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电商企业10家。

热词三:“多规合一”

为提高我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报告明确全年实施城建项目207个,总投资1037亿元,完成投资316亿元。

高标准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编制完成都市区总体规划和旧城功能区、濂溪片区、芳兰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启动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和电力设施建设等规划。

热词四:招大引强

在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方面,报告提出全市要突出招大引强。力争市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增长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加快“昌九新区”建设,探索建立昌九扩大开放试验区。推进沿江地区与宿松、望江、黄梅、武穴等地联动发展,推动建立“赣鄂皖沿江协作区”。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落实沪浔两地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彭泽“飞地”产业园建设。建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力争全年境外直接投资增长15%。

热词五:完善基础设施

报告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建成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

2016年,我市要建成武九客专、修平高速、城东港区铁路专用线等交通项目,建成赤湖工业园、矶山化工园公用码头和神华、华中木业专业码头等港区项目。完成10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德安樟树水库新建项目。加快推进九景衢铁路、合安九客专、昌九高速全线“四改八”、都九高速(都昌至星子段)等交通项目,加快推进红光作业区综合枢纽、疏港通道等港区项目。谋划启动昌九高铁、常岳九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宿九、瑞武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湖口鄱阳湖、武穴至瑞昌码头等过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

热词六:激发动力活力

促进九江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是关键,报告为此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三单一网”建设,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目录和范围。完成行政机关公车改革,推动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贯彻实施新预算法,实行预算公开、审计公开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完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支持国内外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在浔设立研发机构。实施“双百双千”人才工程,推进院士工作站和人才安居工程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