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老的春天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起伏的字里行间,走进艰难的岁月思绪万千,我看到《清贫》里的共产党员,哦,壮志饥餐,渴饮笑谈……《清贫》的花,满山遍野正烂漫;《清贫》的树,巍然挺拔参云天……这是2016年永修春晚舞蹈《清贫颂》里的歌词,韩磊浑厚深情的歌喉,跌宕起伏、荡气回存的音乐,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配乐画面,永修“大众艺术团”演员们如泣如诉的舞姿,都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记忆犹新。一有闲隙,我会打开视频来欣赏,并通过微信和QQ分享给亲朋好友。

为了“庆祝建党九十五周年”,6月30晚,永修县文化部门又在电影院举行大型文艺晚会。作为舞台监督之一的我,又一次站在台侧,近距离地观赏“大众艺术团”演员们的风姿,领略和感受每个节目的精彩。

群舞《欢庆》喜气、活泼;京剧《杜鹃山》柯湘和黄梅戏《洪湖水浪打浪》韩英等的扮演者,唱腔专业、声音动听;群舞《十送红军》《大地飞歌》《大刀进行曲》及红歌联唱《听妈妈讲故事》等舞步轻盈、动作灵活、表情丰富,给观众以精神文化盛宴的享受。如果不是前二天的素妆连排,不是导演和团长的再三提示:外面准备了救急医生,有心脏不好或血压高使身体感到不适的,赶快打招呼,宁愿没这个节目,也不要出状况!没人相信这些节目的表演者,都是出自头发稀白,平均年龄六十多岁,没有一点艺术基础的老人。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文化馆工作的半年多,每天上午,我都能听到一楼排练室里播放的音乐,看到这些老艺术爱好者勤学苦练的身影。多少次,我还看见有的奶奶手推婴儿车,或手牵孙儿孙女,匆匆赶到排练场,把孩子往边上一放,立即投入紧张的排练中。由于节目难度大,常为某个人的动作不到位而重排重跳屡见不鲜。记得去年寒冬腊月,为了赶排春晚节目,我常看到她们脱掉厚厚的棉袄,而穿着单衣排练累得满头大汗。由于练的时间太久,一位三、四岁的小女孩,悄悄地来到我身边,撅着小嘴,委屈地说:我不想在这呆了,我要到外面去玩!看着她可爱的样子,我抚摸她的头,笑着安慰:你等一下,奶奶跳完了就带你去!小女孩似乎听懂了我的话,眨巴着水泠泠的大眼睛,点点头,又回到了排练室。

“大众艺术团”成立于2004年,演员大部分是退休或退居二线者。组团伊始,只有七八个人,抱着好玩的心态,或强身健体、提高幸福指数。但自从牵头人劳动人事局退休职工敖乔生跳《梁祝》双人舞,加班加点地排练,把血糖降下去了,并改变了打麻将的陋习;文化馆长戴征洋爱人李茂莲,也因跳舞改变了体弱多病的体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中年轻闲者要求加入这个团体,从此,戴馆长家每天门庭若市。经大家的提议,成立一个正式团队,挂靠在文化馆下,取名为大众艺术团。

有辛勤就有收获,经过十二年不懈的努力,这支队伍迅速壮大、发展、提升。他们的节目品种繁多且硕果累累,三句半、小品、歌伴舞、群舞、快板、戏剧、小戏等,他们经常赴省外参加全国性的文化交流活动,还参加县里各种大型公益活动。2014年10月,赴广西百色参加全国老年人舞蹈大赛,荣获银奖。2015年10月赴山东参加全国老年人舞蹈大赛,自编自导的《柘林湖上》获得了银奖。2016年春,九江市第四届舞蹈大赛,他们选送的群舞《黄河源头》,又获得了二等奖,同年3月,赴港参加“盛世夕阳红”首届全国广场舞大赛,荣获钻石奖。

“大众艺术团”是一张网,在文化馆长戴征洋长期悉心培育指导下,每个成员变得比自己更加宽广,艺术的情怀生生不息,浸润在他们身上,一个个幸福的晚年充满活力与能量,由此引动心底情愫如石坡上那雨后的一丛幽兰,又或西海湖畔竹林深处,暮春时分一抹抹薄红的杜鹃,分外妖娆、弥香。

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他们筚路蓝缕,辛勤耕耘,在脚下这块土地上,播撒艺术的种粒,演绎不老的春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