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承历史文化讲好九江故事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一、调研点考察情况

通过对都昌老爷庙、鹤舍古村、白鹿洞书院三个调研点进行实地考察,并与有关负责同志、旅游界人士座谈,了解了各地抓旅游产业相关发展情况。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资源储量大。九江市现有开放的景区景点130多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重视程度高。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文旅部门都能够解放思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江西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以当地特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模式为主线,坚持绿色发展、文明发展、高质量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旅游发展产业链,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着力发展优质旅游、全域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

3.旅游特色好。各地都能够较好抓好景点开发,搞出了个性、特色。都昌老爷庙,坐落于鄱阳湖畔,此段水域凶险,自古沉船等离奇事件众多,后人称“东方百慕大”。坐落在都昌苏山乡的鹤舍古村,有成群保存完好的赣派建筑,屏头叠起,凤尾高翘,门窗户扇雕刻精美。当地政府紧抓这一特色文化,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4.管理机制好。部分景点成立了专门的景区管理委员会,对景点的卫生管理、商铺管理、客流疏导、文物保护等方面均形成了一套务实的管理机制,为提升服务效能、提升游客满意度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发现了一些制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文化挖掘深度不够。调研的三个景点,除了白鹿洞书院自带浓厚的文化底蕴之外,像都昌姥爷庙、鹤舍古村,均存在文化挖掘不到位问题。都昌老爷庙,对游客而言很多人仅仅知道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小寺庙,殊不知其悠久人文历史。鹤舍古村,游客只欣赏到其精美的现状,而不知其修建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及典故。历史文化挖掘不深、不到位,导致旅游发展滞后。

2.景点产业单一。考察的三个调研点都是单一的景点,没有形成多元化综合旅游产业,景点附近没有可以相互支撑、相互呼应的景点群,无法进行集群式开发、整体化推广,导致景点知名度小、上客率低,旅游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3.文旅产业宣传力度不够。除了庐山,很多旅游景点的客源局限于本地或周边人群,宣传力度小,宣传途径单一,不为人知,导致景点本地客、周边客现象严重,发展前景有限。

4.文旅产业创收存在难点。在调研中发现,三个调研点目前拉动三产的方式较为单一,“门票经济”现象严重,过渡依赖“门票收入”,抑制了产业链延伸,导致行业进入“要增产,票价涨”这一恶性循环。针对全市的著名旅游品牌,如何开发更成熟的系列文化产品,目前探索还不够深入。各景点还停留在兜售纪念品阶段,没有讲出自己的故事,没有通过故事开发下游文化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业创收乏力。

三、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意见和建议

1.深挖历史,增加旅游产业文化底蕴。各地可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组织人员对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特别是针对有古老历史的小景点,让小景点有“大来历”,宣传讲解其文化内涵,让游客游玩的同时把当地的人文历史带回去。

2.抓好融合,连片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首先、抓好文化旅游连片开发。深入发掘全市历史文化,整合鄱阳湖、庐山、东林寺、白鹿洞书院等文化地标,形成规模效应。第二、抓好红色旅游连片开发。整合八一起义策源地——叶挺九江指挥部旧址、庐山仙岩饭店,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湖口渡江战役纪念碑,九江抗洪纪念馆等一大批红色旅游资源,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专线,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第三、抓好农旅连片开发。连片开发农业观光项目,依托当地生态农业景色,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特色农业旅游项目,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3.强化宣传,唱响九江旅游之声。建议将文化旅游宣传纳入各地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台账,第一、通过编发文化旅游宣传资料等方式,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学习了解当地文化历史、旅游产业。第二、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多维度旅游宣传网络,灵活采取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新载体宣传全市旅游产业、特色景点,吸引客流、培树品牌,推进我市旅游高质量发展。

4.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旅产业。可以探索推行全新的旅游方式。第一,开展特色研学游、学术游等。依托白鹿洞书院等景点,组织社会各级研学游,边游边学,增加体验感、获得感。第二,针对近年来新出现的旅游形态,搞好房车游、单车游、徒步游等游客的接待服务工作,推动相关产业创收。第三,深度挖掘经典的配套文化产业,如电影、电视剧、动漫等衍生产业,提升文旅产业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

(作者系九江社会主义学院2019年党外科级干部培训班第一调研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