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绿色构筑“江西样板”亮丽名片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这是座有“精神”的植物园,被人称为中国植物学界的圣地。

这是座有“颜值”的植物园,屹立于植被覆盖率居高而闻名于世的庐山之巅,为靓丽风景中最为惹人怜爱的“一抹绿”。这是座有“故事”的植物园,一群意气风发的人们,筚路蓝缕,正掀开省院共建的序幕,全力向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亚高山植物园迈进。

这就是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1.新起点

2019年3月,85岁的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来到了发展历史上的新起点。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正式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协议书。按江西省委、省政府与中科院的战略部署,将把庐山植物园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亚高山植物园和一流的生物学研究机构,为江西绿色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

穿越尘封的历史,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在中国近代植物园发展史中熠熠生辉。植物园位于庐山东谷大月山和含鄱岭之间,海拔1000∽1300米,是我国最富特色的亚高山植物园。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在中国近现代生物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由中国现代植物学事业奠基人之一的胡先骕先生筹谋创建,由国际著名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先生和有“中国植物园之父”之称的陈封怀先生先后任第一、第二任主任。现已建成松柏区、杜鹃园、蕨苑、温室区、岩石园、猕猴桃园等17个专类园区,迁地保育植物5500余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57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特别在松柏类植物、杜鹃花属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引种保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国内植物园中独树一帜的三大特色,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江西省是国家首批全境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省份之一,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是我国中、东和南部地区唯一的亚热带亚高山植物园,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为我国亚高山战略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平台,具有不可替代性。省委、省政府打破了一切条框制约,把复兴发展庐山植物园作为重中之重。可以预见,省院共建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将进一步发挥我省人民政府的地方优势和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优势,推动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也必将为植物园自身发展注入巨大活力。

2.新篇章

“将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亚高山植物园,成为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一张亮丽名片。”这是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心底发出的共同声音。

尽管面临的发展困难重重,例如:科技人才不足,领军人才缺乏,人才培养与引进较为困难,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等,但我们依旧信心满满。

2019年4月,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南昌召开,明确了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章程,通过了工作计划,标志着省院共建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工作正式拉开序幕,翻开了新篇章。

省院共建后,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作为中国科学院院级非法人单元,实行新的“一个机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理事会管理模式。其中,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作为主管部门,承担宏观管理职责;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作为依托单位,负有管理主体责任,提供主要科研领域与研究方向的引领与指导,建立科研团队协作等。

3.新气象

2019年8月20日,植物科学业界大咖、中央与省主流媒体齐聚,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人气爆棚。首届“庐山植物科学论坛”如期举行,引发业界和媒体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这是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短短4个多月来蓬勃气象的一个缩影。

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下一步怎么走?对此,庐山植物园新任主任、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宏文与第一届理事会成员目标笃定。比如,在学科布局和研究团队组建方面,将围绕“一山”“一水”(山是指江西省丰富的山区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发掘利用;水是指环鄱阳湖生态环境重大科学问题与湿地/湖泊生态系统的优化和关键修复技术的研究),部署12个高水平的研究团队,涉及植物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团队、亚高山植被与特有植物研究团队等;在学科建设方面,将按照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的学科布局,加强湖泊湿地水生植物生物学、资源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三大中心建设,同时推进物种保护、园林园艺等应用领域的植物园功能建设。

未来可期,相信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中科院正确领导下,新的园班子团结带领全体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必将支撑植物园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成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亮丽名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