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实施“生态+”行动,推进“五化”协同发展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确定了我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五化同步,建设五大九江,把九江打造成全省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的发展思路,为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指明了路径。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实施“生态+”行动,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协调,让绿色化引领发展全过程。将生态与经济紧密结合,在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产出的同时,运用生态理念改造产业环境,通过推动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实现经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共进,走出一条“生态+”发展之路。

一、完善“生态+”空间布局

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市域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加强项目空间准入管理,实施差异化考核,推动实施人地和谐发展的“生态+”空间布局。

1.明确“一心、两带、三板块”布局。“一心”即以九江城区为中心,走新型城市化、城镇化、都市区之路。实施港城联动、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两带”即东部湖区和西部山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代表的生态经济;“三大板块”即以九江经开区为主体,通过扩区调区形成以城西港区、赤湖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沙城工业园、城东港区组成的面积300平方千米左右的新九江经开区,加上瑞昌经开区共同构建沿江上游战略新兴产业板块;以湖口、彭泽为主体构建长江下游承接产业转移升级板块;以共青、德安、永修主体构建沿昌九创新创业板块。三板块通过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计划,打造九江“T”型工业和新型城镇化带。

2.划定生态发展红线。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措施,加快推进国家生态红线划定试点工作。将禁止开发区和修河流域、幕阜山脉、鄱阳湖、柘林湖等生态功能极其重要地区划入红线范围,研究出台生态红线内的管制措施,加强湿地保护,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流域生态功能保护等工作。

3.推行项目差异化准入。根据“一心、两带、三板块”环境承载能力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制定项目差异化准入制度;研究制定针对不同功能区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不同区域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产业;对不同区域的投资项目实施不同的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等管理制度。

4.实施县域差异化考核。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重要内容,引导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绩观,建立科学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一心、两带、三板块”空间布局,将九县两市五区一局分为ABC三类分别考核,根据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对一、二、三产业在考核中赋予不同权重。

二、发展“生态+”现代农业

依托九江“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加强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品牌管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的“原生态经济”,推动生态富民。

1.大力发展品质农业。优化调整特色农业产品结构,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实施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证明保护工程,打响九江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将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农耕体验、农事节庆、民俗旅游、教育拓展、农学交流、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力争试点推行休闲农庄、生态养老等产业国有建设用地“点状供地”制度,建设一批现代家庭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养生养老基地。积极创建农业特色小镇。

3.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完善产品标准和检测体系。

4.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通过实施农业生物技术,测土配方施肥,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农业生产循环化改造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加快创建一批“猪——沼——果”和“秸秆——食用菌——有机肥——种植”,林禽渔立体复合种植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模式的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园。

三、发展“生态+”信息经济

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放大信息技术的力量倍增器效应,强化电子商务在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环保等生态经济中的需求拉动和品牌推动作用。

1.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建设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农副产品电子商务聚集区。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农副产品标准化、冷链仓储建设等关键问题,推动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

2.推动智慧旅游发展。从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行业管理、旅游产品推介营销等方面构建智慧旅游体系。推进中心城区和主要旅游景点免费无线网络建设,建立“一云多屏”综合服务平台,在景区、公共休闲场所等配备电子查询设备,为游客提供快速、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鼓励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支持第三方旅游信息平台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有潜在优势的线上旅游企业。

3.推动智慧环保建设。推动环境监管、环境政务、公共服务、公众参与和环保应急联动指挥等智慧应用系统一体化建设。完善污染物在线监控预警处理及信息发布系统和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立危险废物产废企业动态数据库,实现危险废物产生、运转、处置全过程信息跟踪和可追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逆向物流回收体系中的平台作用,促进再生资源交易利用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建立智能化水治理系统,实时监测水源质量。建立“河长制”和“河流e群”,利用“e群”监督河长制落实情况。

四、推动“生态+”新工业十年行动

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确定了我市新工业十年行动计划。新工业之“新”,新在发展理念,新在“五化”协同,新在科技引领,新在“双创”驱动,新在产业升级,新在结构调整。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坚持绿色发展,实施“生态+”是题中之义。

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从内涵看,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三是把经济活动过程中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环保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理论,找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径。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落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审查、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环保、节能、安全生产等产业准入标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以九江石化油品升级改造项目为契机,高标准建设石化产业园区,打造千亿石化产业集群;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升级,发展高附加值优质钢产品,大力发展钨、铅、锌、铜等有色金属深加工,打造千亿钢铁有色冶金集群;大力推进粘胶纤维功能性开发,促进棉纺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打造千亿现代轻纺集群;着力推进神华煤电一体化、九江电厂四期建设,优化光伏产业结构,打造千亿电力能源产业群。通过产业集群形成集合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节能减排改造,实现绿色化生产降低能耗和排放总量;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出率来降低万元GDP能耗和排放。

3.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要充分发挥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优势,依托科技孵化器,共青APP大赛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无中生有培育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同时依托九江优越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电力能源引进阿里巴巴、腾讯和几大电信运行商在九江设立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和呼叫中心。二是生物医药。依托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非专利化学药、生物技术医药,发展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制造业等生物制造业,大力推进特色生物产业园建设。三是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电机和锅炉、固体废物处理、大宗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城市矿山等产业,配套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环境治理、融资租赁、运营管理等四类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四是新能源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纯度硅料硅片、电池与组件等光伏制造品,推动发展风电、生物质发电、核电等新能源产业,配合彭泽核电建设彭泽矶山核电配套产业园。五是新材料产业。依托铜、钨、萤石矿、金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大力推进永修有机硅单体生产精深加工、九江巨石玻纤和九江金源化纤粘胶纤维深加工等五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建设,重点发展铜箔、高精度铜板等铜基新材料,高性能钽铌氧化物、电容器级钨丝等新材料,硅基涂料、医用材料、电子材料等有机硅下游高端制品,玻璃和玻纤新材料复合材料,竹浆纤维、麻浆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六是先进制造业。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特色产品关键技术为突破口,重点围绕智能制造、传感器、智能仪表、精密仪器、LED和光伏专用设备、特种电机、变频压缩机、智能变压器等装备技术和产品改造升级,形成昌九先进制造带。

4.谋划高端产业。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力争在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3D打印等智能装备和产品等高端制造业上取得新突破。

五、建设“生态+”城镇

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建设大山大水大九江。建设宜居宜游九江,把九江建设成本地人热爱认同,外地人流连忘返的大美九江,必须贯彻“生态+”理念。

1.开展城市生态创建。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小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城市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城市生态示范点,建设特色生态小镇。

2.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网络,积极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餐厨废弃物产生登记、定点回收、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评估认证及监督体系。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和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倡导绿色出行,建设轨道交通和自行车专用通道及自行车公共租赁市场,推广新能源公交,推行绿色出行“135”计划,倡导公众1公里步行、3公里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交车,实施阶梯电价和阶梯水价,鼓励节能节水。(作者单位:九江市沿江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