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学毕业季:你的未来不是梦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又是一年毕业季,伴随6月毕业的主题除了离愁别绪,更引人关注的还是涉及未来的“饭碗”问题。

目前九江拥有四所高校,分别为九江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业大学、江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总数2.7万人,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1.27万(其中:九江职业大学2016年毕业生3779人,江西财经学院2016年毕业生4784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毕业生4155人,九江学院2016年毕业生1.07万人)。

“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与去年相比区别不大,就业方向以浙江、广东、上海等沿海城市为主,部分学校毕业学生向内地转移趋势有所增加,”市人社局就业科负责人李江平告诉记者,今年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我市就近就业创业的情况有所增加。同时,高校对接就业改革模式的不断深化,通过增加校企订单班及政府部门就业创业培训,也同步推动了高校毕业生稳定发展。

部分毕业生存在“围城心理”

尽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是新一代的“90”后甚至“95”后毕业生不少都也有自己的求职标准。“九江的薪资水平太低了,我的想法是薪资至少也要有3500、4000是比较理想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九江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坦言,他想在九江就业,但是九江的薪资水平让他并不满意。“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的打算是一边找工作,一边考公务员吧”这名毕业生表示,公考对他来说也是一个稳妥的就业途径。

事实上,跟他想法相似的毕业生并不在少数,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期望值过高,存在“围城心理”,也直接导致了就业的不够稳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今年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亦凸显了部分问题。部分专业的就业难度加大,如经管类、工科等专业的就业难度有所加大。沿海地区民营企业一方面受经济形势影响,另一方面推进技术升级改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下降,内地就业环境、企业等则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够强,使得部分毕业生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

以就业率为例,2015年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82%(其中:九江职业大学96.82%,江西财经职业学院97.35%,九江职业技术学院97.82%,九江学院91.27%);今年6月,全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94.3%(其中:九江职大91%,江西财经职业学院96%,九江职业技术学院97%,九江学院92%),总体比去年下滑了1.5个百分点。

完善体系引导毕业生就业创业

“考虑到今年的总体形势,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市人社局就业科负责人李江平表示,部分高校毕业生受社会和家庭观念的影响,求职就业还是走进国企、考公务员的传统就业模式。为此我市积极开展了创业就业政策进校园宣传活动,以讲座、走访等形式了解高校毕业生对创业就业的想法。同时结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月等活动,组织现场工作人员集中式的向各类高校毕业生讲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分门别类的图解各项政策的优惠之处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从理念上打破某些毕业生只端“铁饭碗”的想法。

据介绍,在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我市提出了包括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院校专场招聘、就业失业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汇编等7项新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体系,形成了具有九江特色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机构加强与教育、学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关口前移、主动跟踪、持续服务,探索制定了“建立一个台账、保持一份感情、提供一系列帮扶”的“三一工作法”,切实掌握辖区内每年参加高考并被高校统招录取的大学生人数和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据初步统计,我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在校大学生实名登记率达96%以上,信息准确率达98%以上。

资金、基地和培训解决后顾之忧

为把握“双创”契机,实现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我市优化服务平台,率先在全省推进人社服务平台和人社服务绿色通道进校园。目前九江学院、九江职大已成功开辟九江人社高校服务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打造了“两个基地、三个绿色通道”(即: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劳动人事代理绿色通道、社会保险事务代理绿色通道)。今年以来,通过高校人社服务平台,为高校毕业生对接求职补贴发放服务1320余人;职业指导和政策咨询7200余人次;发放各种政策宣传资料6000余份。

针对创业“雏鸟”急缺的资金、办公场所和培训等问题,我市提供了“保姆式”的帮扶和服务。结合本市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真实情况,我市制定了创业贷款政策,凡是高校毕业生符合自主创业条件的,可申请10万、30万、50万不等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截至5月底,累计共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45万元,直接扶持55名大学生成功创业,带动200多人就业。

九江恒盛科技(创业)园和津晶城科技园对于青年、大学生创业实行全程帮扶,园区与政府、银行合作实行“一减四免”政策,大大降低大学生创业初期资金困难等问题。目前恒盛科技园共有271家孵化和小微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100多个,其中55家企业法人是大学毕业生,带动大学生就业1473人。津晶科技园正式签约企业有35家,吸纳就业人才500人左右,已投产企业24家,其中52%为返乡创业,36%为大学生创业。

此外,为帮助大学毕业生们补足经验短板,我市结合本市大学生实际情况,对SYB创业培训课程进行优化改革,研究讨论并制定了SYB电商创业培训课程计划。采取“7+3”培训班模式,组织创业培训7天,电子商务培训3天。今年1∽5月通过创业培训获得相关证书的大学生共计1238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