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逾130城市密集出台楼市去库存新政,政府“出手”效果几何?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自2月22日起,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全国多地城市房地产交易环节的契税、营业税征收比例将普遍降低。加上此前降低购房首付比例、上调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等政策,传递出各地政府主动推进房地产去库存的强烈信号。

记者粗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城市出台去库存新政。这些新政的内容主要是哪些?效果如何?

各地去库存组合拳有哪些?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出台的去库存政策主要分为5类:

——招数一:公积金杠杆成重要工具

住房公积金已成为各地去库存的重要工具,多地公积金贷款率超过50%。

推进异地贷款、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年限、放宽提取条件等已成为各地公积金新政的“标配”。如江西、甘肃等省份已落实公积金贷款全省“一体化”政策,积极推进异地购房。多省还表示将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

——招数二:降低税费

多地政府采取降低税费、契税补贴等方式减轻购房者负担。

甘肃省近日将住房转让手续费整体下调33%;江西全面清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还有的省份推出对商品房交易契税实施财政补贴等多项举措。此举惠及进城农民工、新就业大学生等购房群体,等同于他们已享受公积金优惠政策。

江西省南昌市日前正式出台文件,全面下调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计税毛利率。

——招数三:鼓励农民进城购房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买房也是重要措施。目前,山西、山东、甘肃等省已明确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农民进城购房。

——招数四:回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房

不少地方利用棚户区改造,通过货币化安置、政府回购商品房等政策化解房地产库存。

此外,山西、广西、安徽等省份已将货币化安置作为棚改的重要渠道。

——招数五:实施房地产供给侧改革

山东、宁夏将鼓励企业利用存量房发展旅游、养老、创业等地产,开展多元化经营。

针对房地产库存较大的地区,政府还允许开发企业修改城镇规划相关内容,将已供应但未开发的住房用地或商业营业性用地,调整为跨界地产或新兴产业用地。

农民买房积极性提高了吗?

记者走访安徽、河南、广西等多地楼市发现,当前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较大,有的地区去化周期达30余月。

各地推出的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购房需求。“好多农民都是冲着补贴来的。”舞阳华鑫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臧冲说,今年春节期间就卖了40多套,接近去年全年的销量。

房价高仍是影响农民购房的最重要原因。37岁的徐兴柱是一名瓦匠,从老家到省城合肥已有四年,但一直没有购房,“虽然有了几万元积蓄,也看了一些远离市中心的房子,可动辄十几万的首付,还是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除了望而生畏的高房价,受访农民们表示,买房还担心三个问题:一是能否享受本地市民的公共服务与资源?二是老家的土地与宅基地怎么办?三是有没有稳定的收入?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罗国安认为,农民进城买房成为“新市民”,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农民购房意愿受到就业机会、子女上学、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多重配套政策的影响。同时长期实施的户籍和土地政策,使许多农民放弃了进城定居的念想,他们宁愿将大半生打工积攒的财富用来在村庄建造自住房。房地产商会主动降价吗?

对于购房者关心的房价问题,臧冲等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来看,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商普遍采取的是稳价策略。受成本等因素影响,短期内不可能出现普遍的大幅降价。

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降价只是临时性处理,绝非长久之计。除非在土地成本和其他税费方面的成本能够降下来,否则降价的空间并不大。

一位中部城市的房管局局长坦言,尽管地方政府频频要求开发商降价,但去库存政策无形中“保住”了房价,“价格在稳中有小幅度增长。”

在广西保利置业集团董事长吴光明看来,只有很少的房地产开发商愿意以降价方式去库存,那往往是项目亏损严重没法维持下去了,要解决现金流的问题。所以局限降价不是持续发展的对策,难以成为开发商的主动行为。

对于市场上强烈的“降价”呼声,广西南宁鼎盛联合置业董事长任尔翔说,房地产销售成本中土地出让金、税金占很大比重。“只有地方政府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推出更多实质性优惠措施,企业才有降价空间。”(据新华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