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为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颜值”,永修县以垃圾分类工作为抓手,在试点基础上全面铺开,广泛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今年1月22日,全县垃圾分类仪式启动,拉开了全县垃圾分类的大幕。

如今,半年时间过去了,该县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如何?居民是否有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小区人居环境是否有改变?近日,记者走访时发现,一幅智能化的生活垃圾分类美好图景正在这座城市徐徐展开。

智慧环卫,擦亮城市新名片

近日,记者走进永修县山湖湾小区,看到陈莹女士走到智能垃圾回收设备前,刷了一下随身携带的小卡片,按下按钮,垃圾回收设备仓门打开,然后陈莹将垃圾扔进去。经过智能垃圾回收设备自动称重,环保积分自动累积到陈莹的账号上,陈莹这次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结束。

“自垃圾分类后,我的工作任务减轻了,小区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在该小区,记者遇见了保洁员王阿姨。据她介绍,垃圾分类前,居民把垃圾都丢在一起,每逢夏天,恶臭难闻;遇见大风时,垃圾满天飞。随着垃圾分类在这里试点先行,这一现象得到彻底扭转。

“心中留意手中留神,垃圾分类环保节能!”在该小区门口,垃圾分类的宣传横幅格外醒目。为增强群众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该县通过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制作垃圾分类广告40余幅,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据该县环卫所所长郝枫介绍,为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循环经济水平,该县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办法,把垃圾分类工作列入重大民生工程,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引进爱家物联(福建)环保有限公司和中航环卫,对机关、学校、部分小区等场所进行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县像陈莹这样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达万余人。

群众参与,积分兑换享实惠“很方便,累计积分可以换生活用品。”陈

莹告诉记者,用这个小卡片开箱,按照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投进垃圾桶里,设备自动称重累计积分,积分累计一定数量时,可以兑换垃圾袋等生活用品。

据山湖湾小区物业经理刘家泱介绍,纸张1公斤积90积分、旧衣服1公斤积40积分,累计达到900积分时,便可以兑换垃圾袋和其他生活用品,此举赢得群众热烈反响。

在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前,记者看到,该装置可以24小时自助投放,具有便利性和易操作性。不仅提高了垃圾回收交易流通效率,还以“积分奖励”的形式,激发了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热情,也极大地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准确性。

“市民只需按下标有各类字样的按钮,相应的垃圾箱就会开启,市民就可以把垃圾丢进去。”郝枫告诉记者,通过宣传推广,先行试点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垃圾分类屋收集到的可回收垃圾越来越多,投放的准确率也越来越高。

“一吨废纸可以再造700公斤好纸,少砍伐树龄30年的树木20棵……”近日,该县三角中心小学教师琚剑敏,给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居民家庭、学生等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不仅如此,为避免垃圾分类成为“雷声大、雨点小”的运动式行为,该县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工作标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做到分批有序推进,着力提高垃圾分类质量。据统计,通过垃圾分类,该县试点小区厨余垃圾每天微动力处理0.9吨,真正实行垃圾减量化。

齐抓共管,凝心聚力建家园

生活垃圾分类这一小事背后,是大写的民生情怀。近年来,永修多措并举,围绕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稳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推动城镇美化、亮化和环境卫生有序治理,该县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做好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活环境氛围。

“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美丽乡村靠大家!”走进永修县立新乡鄢湾村,挂在村口的宣传标语格外引人注目。步入村内,到处清洁整齐,一派美丽的乡村风光映入眼帘。

一大早,村民郝明谟便开始打扫自家庭院,随后将垃圾倒入家门口的垃圾桶里。“每天上午,村里的保洁员都会将桶里的垃圾收走,村里随时都是干干净净的。”郝明谟说,以前垃圾堆在路边不清理,时间长了恶臭难闻,现在,乡里垃圾收运车每隔几天就会清运一次,村里的空气也清新多了。

目前,该县已下拨1000万元到乡镇,用于补助各地保洁员工资和垃圾转运,全县农村共配备保洁员1155名,达到农村人口的3.37‰,实现了集镇、村庄、主干道沿线全覆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