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历史文化名城,人们往往只注重有多少古建筑、古遗址?其实,最能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还是古籍善本。我们深爱的九江是一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那又蕴藏着多少货真价实的古籍善本呢?端午节期间,浔庐讲坛在市图书馆举办的《中华瑰宝——古籍善本》,主讲嘉宾就是有着40年图书馆工作经验的市图书馆原馆长熊学明。他还是第二轮《九江市志》总纂、九江市历史学会会长。
熊学明的祖籍谭家畈,真可谓是一个真儒过化之地,文章节义之邦。这里不仅是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葬身之地,还是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刘廷琛、晚清出洋考察五大臣之一的李盛铎等文化名人的诞生之地。尤其是李盛铎,被誉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藏书家。他家的藏书房——木樨轩就座落在谭家畈。因此,熊学明与古籍善本有着一种特殊的渊源。“文革”结束后不久,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要尽快把全国古籍本目录编出来”的遗愿,全国掀起了一股普查、培训、鉴定古籍善本的热潮,参与人数数以万计。当时,血气方刚,对传统文化满腔热情的熊学明就是其中的一员,并成为市图书馆助理馆员。面对众多的图书,他闭门阅读,潜心研究,并多次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有关学术会议。
在这次讲座中,熊学明侃侃而谈,既传授了古籍善本的七种识别方法,还讲了收藏古籍的知识,并与听众互动,展示古籍,现场指导。演讲中,他还不时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不少有关九江古籍善本的故事。收藏中国古籍图书,历来为世界各国所青睐。仅在美国收藏的中国古籍图书就有约70万册,其中不少为宋、元、明代善本及地方志。康熙《九江府志》就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又如,清康熙年间,毛德琦编纂的《庐山志》十五卷,漂洋过海被日本著名收藏家收藏,百年以后又由在日本留学的江西学子重金购回,赠送图书馆收藏。
对古籍图书的认知,使他更关注古籍的收藏及鉴定工作,多年来通过民间收购、接收捐赠、书店购买等方式补充了市图书馆的古籍藏书。如,1982年在北京一家书店花6元钱买到一套清道光年间的《濂溪志》,此书对周敦颐生平及周恩来家族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帮助藏书单位和民间收藏家鉴定古籍版本。在他讲到发现宋刻本《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一事时,他更是感慨良多。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星子县横塘乡的古墓中,发现了一本诗集。熊学明得知这一线索后便及时赶到星子县博物馆。经过认真鉴别,他发现这本书在水中浸泡了几百年,仍未漂泛,共有8卷,319首诗。书名《邵尧夫先生诗全集》,邵尧夫即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这本诗集系黄麻纸,蝴蝶装,墨迹清晰,刀法精良,说明当时九江造纸技术和刻印工艺相当发达。那么,这本诗集究竟是什么年代的呢?熊学明根据宋代刻书特有的蝴蝶装风格,以及文中“桓“字下面缺一横(宋人为避宋钦宗赵桓的讳),确定该书为宋靖康年间刻本,他甚至觉得这可能是孤本。于是他专程赴北京国家图书馆汇报此事。虽然关于宋本的说法得到专家认可,但关于孤本说,却引起在场专家李致忠的一段忠告:“小熊啊,中国之大,世界之大,你怎么知道就是孤本?”当时,熊学明一阵脸红,这句话对他触动很大。无独有偶,庐山图书馆收藏的《四明先生续资治通鉴》国内罕见,被国务院列入“珍贵书籍名录”,数年后,在西班牙古城堡也发现了此书,书主人为此专程到庐山图书馆,经校核是同一版本。此后,他不仅在古籍善本研究方面就是日常工作也更加严谨了。先后出版和发表了《九江史话》、《九江地方文献索引》、《宋刻邵尧夫先生诗全集考述》、《九江茶市与中俄万里茶道》等著述。
熊学明从事图书工作40多年,对九江古籍善本如数家珍。据他介绍,九江市公共图书馆就有古籍书9782种,68569册,其中善本书106种,2063册。由于唐宋时期,九江经济繁荣,刻书兴盛。此一时期,官府和民间刻印并收藏了不少图书。诸如《周子通书》、《靖节先生集》、《濂溪遗文》、《二程文集》、《容斋论语说》、《庾楼诗集》、《琵琶亭诗集》、《变离骚》、《陆游剑南集》、《浔阳志》12卷等。庐山收藏的《四明先生续资治通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珍贵书籍名录。星子文管所收藏的《邵尧夫先生诗全集》成为全省仅存的两部北宋刻本之一。
针对在座的听众有不少收藏爱好者,熊学明感慨地说,古籍善本蕴含着丰厚的历史积绽和文化价值,是我国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好好地挖掘,好好地珍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