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户外到户内,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亟待登堂入室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上至政府高层,下至普通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取得空前一致的共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果显著。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一些大规模的基础性建设对资源的需要巨大,项目建设高能耗高污染的现实情况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使得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要求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为认真学习习近平在江西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市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将垃圾分类回收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抓手,积极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培训工作,大力倡导广大人民群众节约使用资源,下大力气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及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水平,坚决打赢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攻坚战,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九江。目前我市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正“由点到面、有序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广大市民群众“对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认知不到位,科学保护环境水平不高”,工作尚停留于“户外”分类投掷初级水平,亟待迈入“室内”分拣回收新阶段。

进学堂,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观。政府应担负起引导教育公众树立和倡导生态文明价值观的职责,加大生态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生态文化传播功能。如:带领广大市民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氛围,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多种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普及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民众的生态危机感。尤为重要的是“生态意识要从娃娃抓起”。政府应将宣传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设在学校,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垃圾分拣处置过程,使学生对废纸、塑料、金属、玻璃、泡沫、旧衣物等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全过程有一个鲜活认识;鼓励各类企业和公益组织到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讲解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知识,播放生态保护宣传片以及组织学生参与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孩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明价值观,使每一个孩子成为垃圾分类的小助手,“小手拉大手”,通过每一个孩子辐射带动每个家庭主动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活动,使垃圾分类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

进社区,把好垃圾分拣出户的第一关。社区是“内接家庭、外联社会”的综合社会、经济与自然的中观复合系统。安全洁净美丽的社区,是生态文明呈现的一种良性基本形式,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社区的使命是倡导每个家庭建立幸福的生活方式,影响区内群众找寻内心幸福而融汇“共同幸福”,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社区应坚持“以法为基,因地制宜”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主动参与,激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热情,提升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水平,使全体公民以生态价值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为;检查督导垃圾分类工作实践,协调各方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和“政府推动、社区联动、全民行动”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进超市,迈出垃圾专业回收的第一步。“分类”是手段,“回收”是目的。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不进行有效的分流处理,势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是追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就是将有利用价值的分拣回收再利用,而无用的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是一项“充分节约资源,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的节能环保的切实有效措施。

对于有毒有害危险品的回收处理,不能简单停留在分类投掷不同户外垃圾桶里,而应该放置在有效回收的室内篮子内。政府可联合企业在超市里设立电池回收篮,倡导公众将各种电池(诸如手机电池、各种遥控器电池、钟表电子等)投入篮中,并给予一定优惠(参与超市积分兑换或以旧换新活动)。这种“室内篮”的回收方式将大大节约“户外桶”的人工成本,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也将降至历史最低,垃圾回收效果更为显著。政府要拿出专项资金补贴有毒有害危险品的回收处理。这项工作事半功倍,需要迅速铺展推进。

 (作者单位:九江市委党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