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4月,市文联公布了我市第三届文艺繁荣工程扶持项目的一批文艺作品。
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有许多惊喜突如其来。一年多以前,好友、同乡江汉民来电,说要送我一本书,准确地说,是一部书,而且是大部头。我接到这部书,浅色、素雅的封面上骇然印着书名《江州司马白居易》,作者,江汉民。16开本,440页,43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我拍着比我小近10岁的老弟的肩膀说;“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当副主任,干的是信息现代化工作,业余时间却钻到故纸堆里,研究起江州司马来了”。江汉民诙谐地说:“是信息现代化工程提供的时光隧道,让我和白司马坐在今天的九江,面对面交谈,才写成这本书的”!
是的,归去来兮!“乐天乐天归去来。”白居易夙慕浔阳,瓣香渊明,曾写诗呼唤自己“归去来”。阴差阳错,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真的来到九江,从而激发了他旺盛的创作热情。他在九江写的《琵琶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鸿篇巨制,不仅轰动当时,而且流传海外、泽被后世。其他很多诗篇也有极高的艺术造诣,有极大的知名度。他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在《草堂记》中说“匡庐奇秀甲天下山”,是庐山最好的广告词。正是这本书,让九江的读者,仿佛看到江州司马白居易从唐代款款走来,走到了现代的浔阳江头,走到了今天的“人间四月”。所以这本书,成为市文联公布的本届文艺繁荣工程扶持项目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后人对唐代诗人的评价,一是李白,二是杜甫,这是没有争议的。“第三把交椅”该谁坐,一说是王维,一说是白居易。读了江汉民这部书,一定会把这一票投给白居易。作者在书中以丰富的史料,卓异的史识,通晓的文字,遍稽群籍,旁征博引,以大视野展现大背景,将精准性施于本土化,以白居易为梭,唐代为经,九江为纬,全景式描绘中唐的社会生活,勘探般发掘九江的历史文化,从而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中唐社会画卷,一幅波澜壮阔的九江历史画卷。
首先是视角新。作者不就事论事,而是站在“天下”的角度,站在今人理解古人的角度,用全新的视角去展现中唐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和社会风貌,去演绎白居易丰富多彩的一生。白居易在九江生活了头尾5年(实际3年零5个月),时间并不算长,作者通过宏大而不失细腻的手法,描写了从宫廷台阁到乡野山水、从政治经济到穿衣吃饭、从个人奋斗到亲友往来、从许国忘身到生存意趣、从劝谏讽喻到诗酒年华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真实生活,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使命与宿命,从而让读者理解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之根,引发人们的美学和哲学思考。
其次是框架新。与一般的传记文学不同,作者没有从童年到青年到壮年到老年按时间顺序来写,而是将白居易的一生穿插在各章节中,从而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尴尬。与一般研究论文不同,作者也没有穷究某条史实的真伪,而是在大散文化的格调中融考证、研究、思考、抒怀于一体,从而避免了繁琐考据的枯燥。这本书将两大主题——中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九江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胜迹——全部融合在白居易的活动轨迹、心路历程和诗歌文章中,融合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个人遭际和内心生活中,对白居易遭贬离京前后及被贬江州期间的政治风云、心态生活、诗歌创作与九江的文化、地理、经济、风俗、民情、出产、生活场景诸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为我们还原了白居易这位诗情盎然、忧国忧民、开启倡导新乐府运动的伟大诗人的庐山真面目。
其三是方法新。白居易传世诗文有3800多篇,为唐代文人之冠,他在九江写下300多首诗歌,18篇文稿,留下了丰富的研究史料。作者以白居易的“诗”,来描写诗人“事”,来展现中唐之“世”,来发掘九江之“史”,着力呈现中唐五颜六色的社会风貌,写出九江千回百转的陵谷变迁。作者遵循“史实不戏说,恶搞不史实”原则,以基本事实为依据,以人性变化为逻辑,抽丝剥茧,笔走龙蛇,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从而史料丰实,逻辑缜密。
其四是观点新。在书中,作者提出了很多新观点,譬如新乐府运动不仅是一场文学运动,也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譬如白居易诗歌浅俗平易,既是无奈之举,又是自觉自愿;譬如被贬江州后,白居易并非一味消沉,还有耿直倔强的一面;譬如就山水画而言,庐山更应该记住宗炳这个名字;譬如樊素小蛮并非妾媵,而是家庭歌舞班子的成员;譬如陶渊明诗中的斜川不是落星湾,而是姑塘大孤山(鞋山)一带;譬如茶文化在中原迅速普及得益于南方经济的崛起;譬如天下第一泉的论定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等等。同时也澄清了一些事实,譬如定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并非《茶经》而是《煎茶水记》;譬如白居易与妻子杨氏是从一而终;譬如浮梁买茶去的“商人”与品味无关等等。这些观点和论述,让我们耳目一新。
九江,是著名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庐山,是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景观。知古而鉴今。九江的历史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厚重而独特。如何深入发掘九江的历史文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拾文化自信,以便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为九江在全省乃至全国争得应有地位,是当代人的责任。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已经有一批学者和有心人加大了研究力度,推出了一批成果,《江州司马白居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者的生花妙笔,为九江历史文化研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