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十个月后,这里已是另一番景象:崭新的政务服务大楼、全封闭永久性围墙、四进四出卡口进出通道、11.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九江综合保税区的隔离设施、卡口及监管用房、监管仓库、查验平台、巡逻通道、信息化平台和熏蒸库、药械库等八大配套设施已一应俱全,初具规模的综合保税区,正以完美的姿态,迎来国家的正式验收,这里即将成为九江快速崛起的对外开放高地。
规划先行领航综保大方向
开放,是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然选择;创新,是驱动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沿江城市,是长江水脉的支点,它们与江水相融,又因其地理的特性,而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城市个性。在九江的种种地理优势中,“衔江”最为重要。翻开史册,九江的崛起就离不开长江,晚清被动的开埠通商又为九江的发展意外助推,发展虽各异,但倚靠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是所有沿江城市发展的共性。
九江作为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城市,依靠黄金水道,四省通衢的资源优势,申报综合保税势在必行。这不仅是九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发挥其带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作用。
一子落定,满盘皆活!这一子落在何处,考验着综合保税区决策者和建设者的智慧。从2014年8月开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历时四年多,2018年9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九江综合保税区,选址于九江经开区城西港区。综合保税区是国务院批准在内陆地区设立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是我国开放层次高、优惠政策多、功能齐全、手续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主要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三大功能。
“综保区落户城西港区,我们有责任把它建好。”九江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市城西港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九江综保区筹建办公室主任罗智敏说,作为全省唯一一个沿江临港综保区,九江综合保税区肩负着引领我市乃至江西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殊使命。
自决定设立综合保税区以来,省、市主要领导多次亲自调度,综保区组织相关人员奔赴先进保税区进行学习考察,并向有关教授和专家请教。经过充分研究论证,《九江综保区产业发展规划》《九江综保区可研报告》成功制定,一张宏伟的蓝图徐徐展开,为综合保税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综合保税区的申报成功,是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对我市在更高层次上深化对外开放、加快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申报到获批,再到建设,九江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局长、九江综保区筹建办公室副主任邹莹深有感触。
基础建设骨健脉通助崛起
蓝图已会就,奋斗正当时。九江综合保税区获得批复后,按照要求,一年内必须通过海关总署封关验收。由于工期紧、环节多、工序相互交叉,“把质量始终摆在第一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成了综合保税区筹建办上上下下的共同追求。
然而,征地工作成为最先摆在工作组眼前的难题,此次征地范围包含了农房、田地和企业。九江市城西港管理局征收处处长许小江告诉记者,让老百姓自愿接受征地拆迁的条件,成为工作组重点攻坚的目标。为此,城西港区管理局征收处联合永安乡政府,自发设立政策宣传小组,上门上户、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实际情况逐一与征收户谈判,终于将农民的土地征收到位。可是,在这块地上还有一家涉法涉诉的企业,“当时这家企业几位股东矛盾重重、法人代表涉法涉诉、公司账目杂乱被几家法院同时冻结,而且他们提的征收要求过高。”许小江说,如何顺利征收,成为摆在工作组征地拆迁工作上的一个大障碍、“硬骨头”。
“当时的情况真的急到了火烧眉毛,我们是五加二、白加黑地在做工作,从2014年开始谈,部门主要领导都换了好几届,就是谈不下来。”聊到这里,许小江掩盖不住自己脸上激动的神色。不过,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工作组还是没有泄气,始终牢牢抓住希望。最后利用讲政策、讲法理、打感情牌一次次的“车轮战”打动了对方,终于在2019年初,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甚至在征收补偿还未到位的情况下,股东就同意让工作人员进场进行拆除、平整场地等一系列工作。
九江综保区1.81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约8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日前,记者走进九江综合保税区项目现场,项目工地上满眼都是火热的建设景象。从指挥到施工,争分夺秒、激情高涨,宏伟蓝图正在一笔一笔被描绘成现实,宏大的规划正在从图纸上一点一点变成一砖一瓦。
2018年10月,九江综保区正式启动建设,2019年7月15日全部竣工。综保区区内标准厂房用地面积约140亩,建筑面积约11.3万平方米,共建12栋厂房,已全部封顶。同时为更好地促进区内外联动发展,在综保区东侧规划了0.34平方公里的区外配套用地,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标准厂房、办公区、员工宿舍及生活配套设施等也将呼之欲出。
强晴天,战雨天。40天,一栋九层的政务服务大楼拔地而起,11万多平方米标准厂房等着企业“拎包入住”……从蓝图变为现实,这是建设者们不分昼夜,不分严寒酷暑奋战的结果。
城西港区管理局工程管理处处长李林蔚表示,综保区建设克服了征地、低温天气、高温天气三大难题。应对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综保区建设总结出一套“在持续低温中提速,在持续高温中加速”的高效作业法,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
经过300多个日夜奋战,九江综合保税区终于建成。
成绩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综保区的一草一木都是大家的牵挂。如今在综保区内,进出卡口、集中查验区、海关巡逻道及围网、部分区内道路及海关监管系统、服务中心、通用码头工程成了保税区的筋骨血脉,为它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色平台集聚优势金凤来
事业的召唤,吸引着开发建设者的忘情投入;筑好的居巢,期待着国内外投资者大展宏图。
政策因素和发展机遇,是资本流向最为关注的焦点。综合保税区不但聚合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六大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优惠政策,而且还承接一批自贸试验区的对标国际的新政策,对于入区开展业务的企业来说,具有免税、保税、入区退税、存储无限制、免台账、免检、结汇便利、分送集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等具体的优惠政策和监管便利。”邹莹介绍说。在综合保税区,企业降低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节约了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利于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企业生产成本相应降低,产品价格也会降低。
通过这些优惠政策,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截至目前,落户九江综保区的九江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计划今年底竣工运营。总投资50亿元的IPRO智能终端生态链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LED显示屏项目先后签约落户。此外,汽车轮毂制造、新能源电池、手机组装、SMT模组等项目已初步达成意向,目前正在紧密跟进。
综保区的运营除了对企业有利,对市民更是一个不出城就能“嗨购”全球“福利”的平台。综合保税区具备了跨境商品展示销售的功能,像轻奢品、红酒、手表、奶粉等“洋商品”都有展销。市民可以到综保区展示销售中心进行体验,然后“一键下单”,购买进口商品,其整体售价将比市场价格优惠很多。
同时,随着综合保税区的建设运行,将会吸引一大批加工制造、仓储物流企业入驻,带动餐饮、住宿、金融等服务业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创业机会。据估计,综合保税区设立并封关运行后,随着入驻企业的逐步增多,用工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新增就业岗位可达5000个。
“百川异源,皆归于海”。随着九江综合保税区预验收通过,一个规划科学、功能完备、设施先进、政策宽松、监管有效、服务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保税区,正在崭露头角。九江综合保税区的建成,将进一步释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红利”,为九江开放型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