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借鉴余村经验打造活力乡村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今年4月份,随濂溪区委专门安排组织的科级干部赴浙江大学进行异地学习交流,实地参观余村后亲身感受到了该村蓬勃的发展和旺盛的活力。

余村的嬗变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地处天目山北麓,属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余村因山里分布着大量优质石灰资源,大力发展矿山积极,采石矿,烧石灰,产水泥,每年带来了300余万元净利润,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是随后因为矿山污染,余村常年笼罩在烟尘中,与矿山经济结伴而来的是溪水污浊,土地裸露,满山疤痕,连当地有名的竹笋产量也在逐年下降。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矛盾,如何取舍?余村人烦恼困惑,不知道下面的路怎么走。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亲自来到了余村,对该村痛下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寻绿色发展之路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是高明之举,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自此,余村人认定了一条路子,开始封山护水,彻底关停与矿山有关的所有工业加工企业,拆掉违章建筑,把传统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全部搬移到安吉县工业园区,并着手将全村规划成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田园观光区。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在的余村,彻底变靓了,这里青山环绕,翠竹满山,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两山理论"正带领余村和越来越多的浙江城市和农村走上一条光明康庄大道。

余村新农村建设经验

注重选好带头人,配强村委领导班子。余村领导班子正己正人,有一身正气,村庄建设就有了顶天立地的精神支柱。廉洁、奉献、苦干是这些村带头人和领导班子的共同特点。正是因为村委领导班子廉洁奉公,踏实为村为民办实事,短短数年就将"污染村"变成了美丽廉洁乡村。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村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旧貌换新颜。公共停车场、宽阔的乡村道路,雨污分流特别是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洗涤用水彻底进行了分开处置,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注重发展集体经济,保障新农村建设和改善民生资金需求。余村集体经济发展好,党群关系和谐,群众幸福指数都相对比较高。余村现有工业企业60余家,主要是做家具和竹制品加工,已经全部退村入园。目前村里经济发展主要依托观光休闲、绿色旅游和农家乐等方面,2018年村级集体收入达到470余万元。

注重新农村规划设计,引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余村在规划方面,一开始就大手笔,由安吉县政府出资,专门委托聘请中国美术设计院进行整体规划,明确了"一轴四区"建设定位,保留乡村风貌,留住青山绿水,确保"点上出彩,沿线美丽"。

加强濂溪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濂溪区也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把作风正派、懂经营管理、受群众爱戴、敢想敢干能干的种植大户、经济能人、成功商人等为党支部书记,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建立健全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治理结构。第一,重视村民自治章程的建设。新农村建设中首要问题就是干部与群众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与行动纲领。第二,重视民主法治建设,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与契约精神。第三,重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惠民分配制度建设,利用"利益杠杆"实现乡村治理。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旺盛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推动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濂溪区依山傍水,是九江市城市发展的后花园,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有很好的基础,但因为没有抱团,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生态旅游休闲经济始终没有形成大气候。进一步挖掘庐山和濂溪理宗这个品牌底蕴,好好做这方面的文章,应该是有前景的。

科学规划,整体布局,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濂溪区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定位、基础设施配套、核心区镇街发展等因素,科学制定各区、镇街和村的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在制定规划时,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还要统筹兼顾,大小规划有机衔接,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濂溪区应急管理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