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九江风和日丽,诗歌创作的热情也蓬勃高涨。4月20日,美丽的庐山迎来首届国际诗词楹联擂台赛决赛,来自全国各地的诗词联爱好者汇聚一堂,谈笑风生中完成了高手过招。此次比赛我市诗人收获颇丰,不仅一等奖花落本市,而且在前20名中占比较大。据市诗词学会会长段兴朝介绍,目前学会会员600余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水平较高,有一些在国内已有盛名。”九江,这个长江之滨、匡庐脚下的美丽城市,不仅有深厚的诗词历史积淀,更有高涨的诗词创作热情,真正不负“中华诗词之市”的美名。
本土诗人 数量多年轻化
4月20日,中国庐山首届国际诗词楹联擂台赛完美收官,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经过激烈较量,最终57岁的本土诗人卢象贤以长诗《庐山高》勇夺诗词组第一名。
在九江诗人的圈子里,卢象贤的名字闪闪发光。他是首届国诗大赛探花获得者,《2012对联中国》年度佳作奖获得者,《2013中国诗歌年鉴》年度佳作奖获得者,其创作水平受到网上、网下诗词联界的一致推崇。段兴朝介绍,卢象贤的名字在全国诗词界都有一定影响。
像卢象贤这样的高手,九江还有一批。据了解,全市13个县(市、区)设立了诗词联组织,100多个乡镇设立分会,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10人、中华楹联学会会员35人、省诗词学会会员321人、省楹联学会会员68人。“九江各地诗词创作之风很盛,从事诗歌创作的至少万余人,人数和创作数量都非常可观。”
以庐山市诗词学会为例,“我们诗词学会创建于1985年,是九江最早创建的诗词学会。”庐山市诗词学会会长孔祥金介绍,“那时候还叫星子县五柳诗社,是在当时的星子县长段德虞倡议下成立的。当时只有13个会员,如今会员130多人,翻了十倍。”除了会员数量增长,会员质量也有大幅度提升。“现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名,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7名,中华诗词学会、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20余人。”
类似的情况出现在濂溪区诗词学会,王品科会长介绍现在的会员不仅水平高,而且年轻化。“以前认为搞格律诗的基本是老年人,但是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加入。目前我们的会员中,40∽60岁的最多,但是20∽30多岁的也越来越多。”
本土创作 质量高收获大
诗人多,作品自然也多。随着我市诗词爱好者队伍逐年壮大,诗意春风吹遍了九江的青山绿水、大街小巷,诗词创作收获也实现了丰收。
各诗词学会都有自己的刊物,庐山市诗词学会有《五柳风》,该市期刊《庆云》、《匡南文史》、《陶渊明研究》、《桃花源》等,也都辟有诗词专栏。濂溪区诗词学会有《濂溪》报和《濂溪》专辑……与此同时,庐山管理局组织编印出版了《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庐山现代诗词选编》,九江县组织编印出版了《九江百年诗词选编》……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本土刊物刊登本土诗歌,那么濂溪区诗词学会会员何伟征诗歌作品在上海市2016年诗歌大赛中获一等奖、胡剑诗词六首今年先后两次在广东《诗词》报发表、于学荣十一首诗歌在广东《潮头文学》和《湖北文学》发表……就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了。在庐山市诗词学会,仅2018年,就有6位会员在《中华诗词》发表诗词作品,更不用说九江诗人卢象贤的诗集被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列为当代中青年名家诗词首辑十部之一。
满目诗词,到处吟咏。2017年初中华诗词学会考核验收组莅临九江,对九江申报“中华诗词之市”和修水县、彭泽县、庐山市申报“中华诗词之乡”工作进行实地检查验收。面对如此的诗歌民风,验收组不由得啧啧称赞。“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孔祥金说:“我们庐山市除了诗词学会,还有迎春桥诗社、渊明诗社、三都诗社、泽泉诗社、苏家垱诗社、土鸡蛋诗社等基层诗词组织,还有由五柳诗社成员担纲的落星文学社、庆云文化社、庐山山南文史研究会、陶渊明研究会等文化组织。如果不是热爱,这是做不到的。”
“诗词之市”实至名归
2017年4月22日,九江市在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了“中华诗词之市”授牌仪式。“中华诗词之市”是一座城市在文化领域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殊荣,全国很多城市都非常重视,长年申报争取。中华诗词学会是负责评定批准诗词之市荣誉的唯一权威部门。学会对授予“中华诗词之市”的称号非常严格,成立30年来,对全国333个地级市(州、地区)仅授予22个城市,年均不到一个,近年来更是少之又少。九江填补了江西空白,成为江西首个荣膺这项殊荣的城市。
在授牌仪式中,修水县、彭泽县、庐山市等3地还荣获了“中华诗词之乡”称号,还有13家单位荣获了“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称号。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创建“中华诗词之市”作为一项发掘九江深厚文化底蕴,发扬九江优秀文化传统,彰显九江独特文化魅力,陶冶九江市民文化情操的系统工程,坚持把创建活动与大力发展九江文化旅游事业相结合,为此市委市政府斥近一亿巨资,在八里湖新区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九派诗廊”,生动记录了一千多年来200多位诗词大家有关九江的名作365首,并聘请全国书法名家书写镌刻,为全省独有,全国罕见。“可以说,九江获得‘诗词之市’那是实至名归。”
习近平总书记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如今诗意春风吹遍了九江的青山绿水、大街小巷,诗情雅韵润泽了九江百姓的生活心田,诗歌创作成为全市文化建设的突出亮点,为九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