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暑假,七岁的宁宁被送回乡下,由七十多岁的爷爷李福长照顾。李福长偶然间得到了一个老朋友的联系方式,老友身体中风,时日无多。他决定带上孙子,骑着一辆摩托三轮车,去千里之外看望老友。影片以“过昭关”喻指人生,是难得一见的中国乡村公路片……
去年10月,这部《过昭关》在平遥影展展映。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导演、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提名中国新生代单元最受欢迎影片等几项大奖。除了导演霍猛,整个电影团队,包括绝大多数的演员,从未参与过电影创作,他们和电影唯一的关系就是:霍猛导演的亲戚或朋友。为了省钱,剧组买电脑,导演找学弟借学生证,打了个折;某场外景戏,原本是阴天,忽然出了太阳,导演立马改剧本,按晴天拍,能省一天是一天。整部电影的制作,只用了40万元人民币,拿了几个奖。这对于浮躁的国产电影市场来说,是一个小惊喜。
这部电影目前豆瓣得分7.3。有网友评价电影:充满善良和教育的旅行,平实、真挚、可爱,既有对当下社会的人文关怀,又包含了对时代的追问。虽然演员都是素人,却一点也不别扭,反而带来了更多质朴的感动。
这是一部气质平淡,却不平庸的电影。它处处透露着,浓浓的人情味。比如,得知爷爷要出远门,哑巴亲戚即使不能说话,也特意赶过来写字嘱咐:山高路远,你77岁了,不比年轻,切记小心!比如,路上遇到车子抛锚的陌生人,爷爷二话不说,就把摩托三轮车借给别人开走应急,说什么都不肯收钱;半夜在路上遇到有人哭丧,知道孤儿寡母失去至亲,爷爷马上把兜里大面额的钱,全给了对方;荒郊野岭,问个路的工夫,互不相识的两位老人,可以像久别重逢的挚友一般,把酒言欢,笑谈这一世风雨。
在爷孙俩的旅程中,没有算计、防备、欺骗,只有纯净、质朴、友善。有观众写道:也许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这么一处未经污染的角落,这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作为河南人,看到那片洁净的天空,巍峨的高山,熟络的关系,真挚的情感,眼泪就掉了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途径的那些,人迹罕至又空旷辽阔的原野、山路一样,未经开发和设计,却有一种,特别的闲适和安然。片中有一个情节:货车司机因为经历过货物被哄抢的不愉快经历,对人的戒备心很重。他说:这社会,王八蛋比好人多!爷爷笑着对他说:可不敢这么说咧,没好人,你的车也不能走这么远啊!司机愣了一下,想着居然有点道理。在看到爷爷把钱几乎全给了陌生人后,他有点吃惊:这老头,真是又傻又善良!当看到爷爷插在他车头的小风车,不苟言笑的司机,忍不住笑了。也许,在那一刻,这个疲惫的赶路人,对他眼里那个充满王八蛋的社会,喜欢了一点点。
电影名《过昭关》出自一个典故:《伍子胥过昭关》春秋时期,楚平王荒淫凶残,杀害了忠臣伍奢。伍奢的小儿子伍子胥,被迫逃亡。据说,他在昭关这个地方被绊住了,一夜急白了头。幸好遇到朋友东皋公,出谋划策,伍子胥才保住了一命。
爷爷说:我年轻时候,就和伍子胥一样,家里遭了难,被迫离开家,身体也不好。那时候觉得啊,天都要塌下来了。但是,爷爷运气可好,有朋友照顾我,有兄弟看着我,就这样一点点,熬过来,才有了你爸,才有了你。在老人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知道,他的一生,并不顺遂:时代、贫穷、兄弟自杀、老伴离世。但是,老人没有忘记,在年轻时帮助过自己的人,依旧乐观、善良、豁达地对待生活,把岁月里的不平,全都变成下酒菜。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爷爷的老人杨太义,凭借这部电影,成为平遥影展历史上年纪最大的影帝。杨太义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在得知有机会参演电影后,老爷子私下给自己卜了一卦:一算,说我要中状元。为了保留老人和角色相近的气质,导演除了让杨太义学骑车,没让他做表演训练,因为他觉得,老人身上,有最值得保留的东西:纯朴和自然。和片中的角色有点相似,杨太义本人,除了同样对戏曲感兴趣,也是个苦命人。从小颠沛流离,几番外出讨饭,但是也和电影中一样,遇到过雪中送炭的好人。他常对子女说:见了困难的人都要帮忙,见了想不开的人,都要劝解劝解;不要怕困难,要勇敢。正如电影里的爷爷所说:咱这辈子,过昭关,过潼关,然后嘉峪关,山海关,关关难过,还是得过。
戏里戏外,爷爷的一生,都是一出《过昭关》。毕竟,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只是,在过一个又一个的昭关。这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它试图跟我们讲一个看似浅显的道理: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去相信美好和善良。
尽管,这部电影有不少缺点:台词的书面语有点多,故事性不强。它甚至有点拙劣,但它并不试图藏拙。它简单、踏实,就像是一杯白开水,温暖而干净。值得复杂疲惫的你我,喝上一口。 (乌鸦电影)
(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略奉薄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