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母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对于她的小家,她培养出了一个九江县文科状元,一名著名的儿科医生;对于她的大家,她21年里培养出了5000多人。无论是身为母亲,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在各自的领域获取了非凡的成就,还是身为校长,看到一批批农村学子成人成才,邱桂丽的心里都有着说不出的欣慰。

邱桂丽今年已经73岁了,现在是九江阳光学校的法人代表。尽管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她仍然负责全校的后勤工作,每两天到九江为学生食堂采购,她从不贪便宜,为的就是让900多名学生吃进的每一口都安心安全。

厦门卫视副总监沈静每天的工作异常繁忙,每当工作遇到困难,这个九江县当年的文科状元总会想起妈妈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冬天的时候,妈妈都是带着我到河边,把冰块破开洗衣服,很冷嘛,我是一边洗着衣服,一边流着眼泪跟妈妈说,妈妈好冷啊,我妈妈就跟我说,冷也得洗,自己的事情要学会自己做,妈妈不可能帮你一辈子。”沈静说,从小妈妈就十分注重儿女们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习惯的力量则会推动自己和弟弟沈捷不断地发现和提升自己。

邱桂丽的一双儿女沈静、沈捷分别于1982年、1986年先后考上大学。现在沈捷是上海儿童医疗中心内科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硕士生导师;女儿沈静是高级记者,厦门卫视副总监。“从小我就教他们背古诗,每天清早起来背一首古诗,还要把意思说给妈妈听,从小培养他们的兴趣。”邱桂丽说道。

1943年,邱桂丽出生在抚州的一个平常人家,跟随在九江工作的父母在九江长大,师范毕业后,在德安中学任教,1980年调入丈夫所在的县,到九江县一中当老师。1995年,邱桂丽和丈夫白手起家办起了九江县马回岭私立中学,后更名为九江阳光中学。

学校刚创办之初,就出现了资金跟不上的问题,资金少,老师离职多了,教学进度也成了问题。“那个时候老师也不太好找,我们要到处去找人,找这个,找那个,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晚上会睡不着觉,吃不下饭。”靠着邱桂丽和丈夫一脚脚坚实的脚印,学校慢慢步上正轨。

虽然学校穷,但邱桂丽对师生却非常大方,光是每年减免的学生学杂费、困难生的伙食费、发放给教师的奖金等,就高达30多万元。不仅如此,阳光中学跟本市同类学校相比,每学年每生少收一千多元,低于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这一重大举措,使得当地穷困家庭的子女都能获得到阳光中学受教育的机会。

邱桂丽说,来阳光中学入读的大多是难以管教的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不好,这没少让她犯愁。“农村小孩有那么调皮,拿两块砖头,在寝室里面,拿一个搪瓷碗放上面,下面拿打火机,搞一点柴火,煮稀饭吃、煮面条吃,真是又气又怕。”本着对学生及家长负责的态度,邱桂丽教学、管理一起抓。课上教育他们学习知识,课下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母亲的温暖。“因为都是住宿生,可以说是朝夕相处,他们吃饭的时候,我也会端着饭碗到寝室去,跟他们谈心,让他们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学生李燕说,自己和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心理或多或少都会出点小问题,这时候,邱桂丽最常说的就是叫他们放松,“特别是有谁考试没考好,邱老师总是会找我们谈心,生怕影响到我们的心情。”

“她这么一个年龄大的人,还对我们这么照顾,真是非常感谢。”学生夏盛宏说道。

21年来,邱桂丽的阳光中学一共培养学子5000多名,输送几千人读高中。这里面,后来成为硕士、博士生的共有数十人。最近七年,阳光中学有五年获全县中考第一,被九江市一中誉为“优质生源基地”,还成为了上海交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沈静说,自己很想叫妈妈去厦门跟她一起安享晚年,可是说过很多次,他们到现在都没动静,“我是在想,可能是因为他们做了一辈子的教育,也习惯了。”

“能够多培养一些学生,也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用爱子女的爱心去爱我们的学生,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得到学习的机会,走向广阔的天地。”邱桂丽说,学校是她一手创办的,肩上的担子不能轻易卸下,自己能做几年就会继续做几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