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班级,都有让老师骄傲的优等生和让老师头疼的后进生,这样的后进生,我们给他们一个名词,叫“学困生”。一般而言,“学困生”们最为困难的学习科目中数学一定是排名第一的。这也让高中的数学成为很多孩子学习的“噩梦”,成为很多人眼中神秘而无法探索的学科。“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然而作为一个数学教师“爱不漂亮的孩子”更能体现出数学教师真正的爱,只有充分关注数学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才能昭示教育的真正内涵,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
形成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数学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因各种原因在数学学习上遇到暂时困难而导致数学学习效果不佳,达不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深入调查发现:每个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大类。内在原因侧重于学生自身因素,从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对数学学习其实是抱有期待的,只是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等原因限制了数学学习的成长。
例如我所带班级中有一部分学困生,虽然对数学学习是表现出浓厚兴趣的,老师课堂上讲授知识点也是在积极认真听讲,但是仅仅局限于听、看,一旦要求动手解题,就觉得任务艰巨,无法完成。在与这些孩子的交谈中,问及到孩子们不愿动笔主要原因,学生给出了一些让老师觉得很可爱的答案:A说,我看到题目后会有一点点思路,可是如果仔细深入往下想又觉得没有思路了,所以不知道要从哪里下笔去解;B说,我没有思路,但是如果老师讲的话,我能够接的下去,所以需要有人在我解题时提点一下;C说,其实我不动笔的原因是怕做错了丢面子,如果老师讲,我其实是懂的,但自己做不敢确定是对是错;D说,我会根据题意列式子,但是很容易算错,前面一算错后面就全白做了,所以不敢下笔。
从这些学生说出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生会成为数学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有:自卑和畏惧心理严重,自信心和进取心不足,有些学困生从小学开始就没有体验到数学成功的快乐,所以特别怕学数学,因此对学好数学没有什么信心;学习习惯不好、意志力薄弱,有兴趣时学一点,没有兴趣就不学了,在学习上做不到持之以恒,更不能够完成基本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不当、知识结构断层,想学好数学但不喜欢动手去做、动脑去想,局限于听一听、看一看,只求答案不求过程,没有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出现知识结构断层现象;学习存在依赖心理、缺乏创新意识,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表现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这种依赖心理,导致他们对知识理解不深刻,解题习惯于模仿,而不是再创造,因而数学学习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通能力。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形成了一大批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杜绝产生新的学困生是摆在我们中学数学教师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帮助学困生找准定位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而制定的。除了完成每学期必需的教学内容,依据考试要求,还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达到一定深度,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学困生们在这个时候就开始犯难了,学习数学知识点是听懂了的,巩固练习也是可以做到的。可是一开始加深对知识点的运用,学生们的脑细胞好像就不够用了,一开始进行复杂点的计算,好像刚刚学会的东西就不剩什么了。于是开始学不懂了,听不明白了,学不进去了,进而开始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造成这些的原因都是因为学习目标定位高了,对于优等生来说,这样的学习目标定位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对于本来数学基础就很薄弱,理解能力就有差距的学困生来说,这样的学习目标是很难达到的。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情况,教师难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接受新知识慢,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失望情绪。作为教师,要帮助他们要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为学困生制定适合的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困生完成他们自己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轻松地引入学习数学的殿堂。
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就是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了尖子生、中间层和学困生三类级别。他每次布置的作业分为三级,让尖子生作难题,中间层作较难的题,学困生作浅显的题。我曾经也是一名数学学困生,在完成简单数学学习中逐渐培养了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因此,我的数理化学习成绩也一路攀升,最终成为全班的佼佼者。由于数学老师对我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吸引了我学习数学的注意力,增强了我的自信心,把我引入了学习数学的殿堂,这不仅培养了我的数学兴趣,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人生的命运,为我能够走上数学教师这一神圣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困生在高考中的表现
在高考数学试题中,简单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大约为3:5:2,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应在前面的80%做文章,尤其是中档题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考数学时的心情和成败。我们其实在学困生身上完全是可以看到希望的,在为学困生制定学习计划时,找准学习目标的定位,将目标定在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简单练习的巩固掌握上。简单知识点要求完全掌握,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帮助学困生完全理解掌握,平时解题注重基础题的训练;较复杂知识点进行适当的补充,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而难以理解的问题就不太适合学困生的学习了,只有当学困生的水平达到一定层次之后,再进行这方面的补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