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明
我母亲今年九十一岁,头脑清醒,腿脚还算灵便。自在弟弟家一起生活后,很少回她自己的家。今年春节我回家过年,母亲要我陪她到老家去看看。一路上只见她看着车窗外没说一句话。拐弯快到老家门口时,她立即激动起来,大喊“停车,停车”。我刚停住车,她就“咚”的一声推开门,迅速从车上下来。她的行动令我感到吃惊。“九十一岁的老人还如此敏捷。”我连忙说“你急什么,急出事来就麻烦了。”她不理睬我的责备,双眼注视着眼前的老屋,嘴里嘟嚷着。没有人住的老屋,房前屋后长满了杂草,压水井周围布满了青苔。屋檐下一个硕大的黄蜂窝,门窗框架上还挂着不少蜘蛛网。眼前的景象与母亲在那住时相比,确实淒凉。这栋老屋是她和我父亲节衣缩食、艰苦奋斗一辈子的财富,今天如此面貌,怎不生出无奈的叹息。
开锁推门进屋时,“嘎吱”声响后一股浓烈刺鼻的霉味袭来。虽然有霉味,母亲却不以为然地迈着细小的步子走向我父亲的遗像并对他说:“老伴,很长时间没来看你生我的气了吧?这两年我也是不断地生病,三天两头住院,去年摔了一跤在床上躺了半年。你生我的气我理解,我也是没有办法。”说过之后她端详父亲的遗容,眼角淌出了泪水。我站在父亲的遗像前恭恭敬敬鞠了三个躬。母亲在遗像前眼睛不停地观看老屋的一切。天花板、床、橱柜等,都进入了她的视线。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凳都凝聚着她和老伴的心血。对这些物件的感情,对这座老屋的眷恋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妈,我们到楼上去看看吧?”我扶着母亲走上楼梯。到了楼上她用脚踩了踩楼板说“这都是好木板铺的。”她走到窗前看了一阵外面的菜园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走向墙角放坛子的地方。她掀开盖在坛子上的篾席要我将坛子放倒,我按她的要求把几个坛子都放倒在地。她摸了一阵,在其中的一个坛子里摸出了一捆先用塑料布后用牛皮纸包扎的纸包,在手里掂了掂说“你猜猜有多少斤?”我接过纸包也掂了掂说“一斤多一点”。“一斤多一点?你知道这里面是什么东西啵?”我说“不知道”。母亲语气低沉地说“这是粮食,一千斤粮食”。只见她解开纸包外的红头绳抖开包装拿出几沓粮票给我看。我说“你保存这些东西干什么?粮票早就没用了。”她从我手里抢过粮票说:“现在没用很难说以后没用。我这是为你们留的。”母亲的心意我懂,但她对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了解。中国这艘巨轮正航行在通向光辉灿烂彼岸的主航道上,她也不清楚。我对她说:“妈,粮票真的用不上了。中国已经不愁吃不愁穿了。中国只会越来越好。”我用拉家常的方式向她讲述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讲述了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她年轻时只知道美国厉害,现在听说中国可以平视美国似乎有点不相信,我说这都是真的,你儿子还会骗你吗?“我相信你说的是真的。这些粮票还是放坛子里,留给你们作纪念。”她把包扎好的粮票又重新放进了坛子。我接着把篾席重新盖上。
她站起来抖了抖脚说“现在真没用,蹲了这么一下腿就发麻。过去在地里拔草,一蹲就是一上午。”我笑着说“过去几多年纪,现在几多年纪。你现在还能这样走动已经超过很多同龄人了。”说着话的时间,我随着母亲来到了一顶双层橱前,她打开橱门观看了一会,从里面拿出一盏煤油灯来,观看了一会后说“这盏煤油灯你拿去,停电时用得上。”我接过煤油灯仔细看了几分钟,煤油灯年代虽然久远但保存得很好,金属部分还是亮晶晶的,我说“你要我送博物馆去可以,要我拿去用就是白说的。近十多年都没停过电,以后就更不会停电。”她说“总有会停的时候”。我说“偶尔线路故障停下电有什么关系,我们都有应急灯。再说点煤油灯烟大,污染空气。”说完我就将灯放进橱柜里。母亲又站在橱柜前看了一会,里面有剪刀、熨斗等缝纫用的用具,随后轻轻地关上门说“这些东西都用不上了”。说完她脸转向我说“我看着这么东西扔在这里心像钻子在钻一样痛,这都是我和你爸爸积攒的家业呀!”说过之后她眼角又流出了泪水。创造财富的人知道财富来之不易,经历过饥饿的人知道粮食的重要。这里的一切她都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对它们的感情不亚于她的子女。之后她又说“变化太快了,像做梦一样,就这几十年时间。”九十多岁的老人,见证了中国由弱到强、由简到繁、由贫到富的全过程。“就这几十年时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这就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100年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还实现了小康目标。我劝导她说“不要难过,你不是经常讲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吗?”她听我说完可能觉得有道理没再吱声。
“妈,时间不早了回去吧?”我说。“再到厨房看看。”我扶着她向厨房走去时,她用手摸了摸放在转角处的风车,并用手摇了摇,说“真是舍不得这些东西呀!”到了厨房,锅碗瓢盆还是她离开时放置的那样,只不过上面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它们现在没有她在使用它们时的热情,一个个用冰冷的面孔对着她。母亲看着冰冷的厨房突然发出撕心裂肺的痛哭“我不走了,我不走了,我死,也要死在这里。”我把她扶到灶前板凳上坐下,让她情绪平静下来。我掀开锅盖看了看,锅底有点锈,其它部分还是油亮油亮。打开碗橱,大碗小碗整齐地摞在层板上。母亲情绪平静后在厨房的灶前灶后走了几步,说“回去算了,你弟还在等我们吃饭呢。”
我们从厨房出来后,又到父亲的遗像前向他告辞。母亲说“老伴,我走了,走得动我还会来看你。”我又向父亲遗像鞠了三个躬。母亲走到门口时又回过头说“屋里这么多东西你看中了哪样就拿去。”我摇摇头表示不需要。中国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可谓是日新月异,这屋里的东西在二十年前还是好物品,现在就变得不适应新生活的需要。像墙边那台缝纫机,过去属于家庭的高档用品,能拥有一台缝纫机的家庭算是较好的家庭。现在就变成多数家庭不适用的物品。现在有几户人家做衣服穿?都是买成衣制品。在我锁门时,母亲用手抹了一下锁上的灰尘并说:“我真希望你们能拿些东西去用。你们拿走了我心里就好受些。”把门锁上后,我挽着她的胳膊走向汽车,在路上对她说“年后我和兄弟姊妹一起过来,一起来挑些用得上的东西”。
回到弟弟家吃过午饭,我躺在睡椅上想睡一会却怎么也睡不着。我在想上午的事情,想母亲的内心世界,想母亲离开老家时的那份恋恋不舍之场景。人是感情动物,对倾注了自己心血的人和物,就会产生难舍难分的感情。她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会太长,很希望寄托自己情感的物质有人继承,这份继承表面上看是物质的,实质是精神的。她亲手创造的财富能够传承下去就是她精神的享受,说明她的血汗没白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母亲的恋恋不舍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没有快速发展的社会,她屋里的的许多用品还是适用的,如缝纫机、风车等都可以使用。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间奇迹,短短的几十年就把中国建设成了世界一流国家,让中国彻底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