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余“十个名点”之20个候选名点新鲜出炉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
-->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由市商务局、市餐饮烹饪协会联合各县区组织开展的新余“十道名菜”“十个名点”推选工作现正式启动。经前期专家初审,本着公平、公正、公开,20道新余候选名菜、20个新余候选名点已经产生(20个名点名单现予公布)。

新余发布官微今天发起投票!还有宣传口号征集福利来袭!详情请关注新余发布官微踊跃参与。

分宜土扎粉

分宜扎粉是江西省著名的小吃,以色白如银、条索柔韧、入口爽滑著称,手工扎粉生产可上溯至明朝。分宜人早饭是扎粉,夜宵也是扎粉。一碗美味的土扎粉,离不开提前切丝的瘦肉、切碎的葱姜,与仔细清洗过的青菜和豆芽,现加上必不可少的干辣椒末,在滋啦作响的油锅里逐渐成熟出味,待夹杂着食物香气的烟火升腾起来,将松散的粉条迅速倒入锅里,在翻炒中融合各类食材最鲜美的滋味,最后撒一把青葱起勺出锅装盘。

江东油饼

江东油饼历史悠久,如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每逢八月初三赶集日,江东油饼总能出售一空,甚至远在有外地的食客赶赴而来,只为品尝这一口地道的新余味道。油锅升腾的热气,也象征着江东人热情好客的内心,白净的面团被拉伸成一个个薄饼,伴随着手腕的轻旇,快速转入热气腾腾的油锅中,轻薄的面饼被热气顶成一个个小鼓包,在老师傅的拨弄下,面饼被滚油充分温润,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变得金黄油亮。尝一口江东油饼的爽韧香甜,有家乡美食,便是清欢。

良山锅贴

“一元复始,二三点许/只见四五人和面掺馅/待到六七晨时开门迎客/八九锅贴下肚十分满足”。算起来,产自良山的名小吃锅贴,却有着江沪的鲜明印记与味道。良山,因矿闻名,六十年前,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产物,江钢设立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碰撞。执掌锅贴店的老板1989年来到良山。他的姨父是有名的锅贴大师,年少时曾在上海杨浦区松潘路拜师学习锅贴技艺。1986年随钢厂来到良山,也把锅贴手艺带到了良山。现在每每爆满,一位难求。

水北腌粉

新余人爱吃水北腌粉,经济实惠又美味。水北腌粉采用当地纯天然优质稻米和山泉水经过浸、磨、滤、煮、团、榨、晒等一系列手工工艺制作而成,在打粉前还增加一道上笼蒸的工序,从而保证米粉柔软、劲道的口感。米粉经过水煮冷氽之后入碗,拌入店家秘制酱料、剁碎的桔子皮及剁椒,洒上葱花,浇上牛肉或其他类的浇头,桔子皮嫩黄,剁椒鲜红,葱花青绿,酒菜鲜香,米粉洁白,仅颜色就令人馋涎欲滴了。水北腌粉辣味独特,辣中带香、香中透辣、回味悠长。

仙女湖小鱼干

小鱼干放入清水洗净,沥干水分。锅里适量油烧热,倒入小鱼干用中火慢炸2-3分钟;接着放入蒜末和辣椒粉炒香;最后加入酱油2小匙、料酒2小匙、白糖1小匙拌炒入味后即可,小鱼干本身有咸味,就不需要再加盐了。此菜干香微辣,开胃下饭。干爽一点的小干鱼比较新鲜。

糖醋大蒜

糖醋蒜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西汉功臣张良晚年多病,辞去官职隐居城父县。当地盛产大蒜,百姓每餐必食,个个身体康健。张良也开始吃蒜,没多久,多年缠身的疾病竟然祛除了!鹄山正宗糖醋大蒜为传统制作的土特产品,具有降脂降压,温中健脾,消食理气,解毒杀虫之特殊功效。有专家称,如每天食用半个丁香大小的生大蒜,就能产生一定的抗癌作用。

马洪油面

马洪传统挂面的历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相传,清代初期即清康熙二十三年,长江流域水灾患难,有几个民间油面匠人携妻带子,远离家乡湖北黄石来到江西新渝马洪库陂村一带。自此,经代代相传,马洪油面已成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挂面制作选料考究,原材料为精选优质小麦粉添加花生油、食用盐和山泉水,经悬挂干燥后切制成一定长度的干面条丝,再精细加工而成。

酒糟饼

早年期间,有个秀才带着老母亲逃荒到了新余城东一带,当时正值寒食节,无处可求连续饿了3天,一个老伯见秀才很孝顺,母子可怜,就把家里仅有的酒糟做了饼,秀才母亲终于得救了。此后,秀才高中状元。在寒食节吃酒糟饼,叫“救娘饼”,后来又可称“酒娘饼”。米酒水、面粉、糯米粉调和成糊状,静置自然发酵,待发酵到有蜂窝状的糊,用小勺均匀勺在煎锅里,煎至两面金黄即可,酒糟清香、香甜劲道。

水北挂面糊

水北挂面糊,珍美甘香,鲜香扑鼻,风味独特,既可做菜也可做主食,营养丰富,养气色,有安神益脾之功效。相传很久以前,水北有一胡户人家,夫妇俩生有一对双胞胎小子,妻子体弱奶水不足。但一对双胞胎却白白胖胖。村民一探究竟,原来这位妻子每天都将挂面剪成小小段,放在锅里清煮,舀上鸡汤,挂面成糊后撒上一点葱花。面条熟烂,色泽油亮洁白,鲜香扑鼻,别说孩子,大人看上几眼都口水横流,自此,水北挂面糊由此得名。

仙女湖咸鸭蛋

一湖清水,最适宜人放天养家鸭了。产自仙女湖的咸鸭蛋,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在市场上也备受喜欢。仙女湖咸鸭蛋以新鲜鸭蛋为主要原料,经过腌制而成的再制蛋,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钙、磷、铁、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易被人体吸收,咸味适中,老少皆宜。蛋壳呈青色,外观圆润光滑,又叫“青蛋”。咸鸭蛋是一种风味特殊、食用方便的再制蛋,咸鸭蛋是佐餐佳品,色、香、味均十分诱人。

高岚油货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最通俗的说,润肠通便是最好的。红薯糯米饼在高岚被叫做“油货”,它由红薯、糯米粉和白糖加工而成,是当地历史悠久的传统小吃。新鲜出炉的“油货”色泽鲜黄、焦香酥脆,一口咬下去,糯米的香、红薯的甜竞相迸发,盈盈美味起舞舌尖,阵阵香甜席卷全身,人们共品家乡美食,共忆儿时欢乐。

分宜腌豆腐

腌豆腐是分宜北乡的传统小吃。农村人喜欢腌制豆腐,除了咸豆腐本身入味下饭之外,还应该腌制豆腐的成本低廉,食用方便豆腐,物美价廉。以前人们生活水平没有现在这么高,豆腐买回来之后就晒成豆腐干或腌成咸豆腐留到冬天吃。用自家做的油豆泡,加上酒娘和辣椒面再来点盐拌均及可。然后用坛子装好,随吃随取,简单方便。成菜特点:颜色诱人,口味辣甜,酒香浓郁,是餐前很好的开胃小吃。

共青米糖

年纪稍大些的新余人都知道,从上世纪初开始,观巢镇共青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糖这门手艺,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共青米糖味道甘甜,质地黏软,可拉出丝,就像甜蜜幸福的绵长岁月。制作初期的麦芽糖金黄、半透明,制作完成后成品洁白。米糖粘性很强,要放在洒满米粉的盆中用线进行切割,裹上米粉才能装好。在很多新余人记忆中,米糖代表的是一种家乡的味道,一种对旧时光、对童年的回忆。

蜜桔饼

新余马洪物产丰富,这里有“新余水果第一乡”盛产的新余蜜桔,新余蜜桔色泽美艳,无核,大小适中,皮薄肉嫩,含糖量高,果味清甜,入口化渣;远销市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蜜桔饼以新余蜜桔为原料,经腌制、调味、风干后,精制成蜜桔饼,色泽透明,美似琥珀,果味浓郁,嫩糯细腻,口感独特。

分宜电厂粽子

电厂粽子是分宜的老品牌,其制作工艺和市场知名度,有些年头和历史了,一直很受消费者青睐。当然,最受欢迎的是板栗鲜肉粽和蛋黄鲜肉粽。其特点是,蛋黄很好,油多,够粉,粘在糯米上,舌尖触感极强。肉是有点像火腿的,很香甜,比普通的肉偏硬,里面还会有一小块肥肉,这给粽子增加了油脂,令粽子更柔软嫩滑,美味难忘。

分宜艾米果

慢工出细活,越是美味的佳肴,越是要耐心等待。分宜的传统美食艾米果制作方法不难,却有些琐碎。首先,把摘来的野艾放清水里洗净泥沙,再放至沸水中煮,加点食用碱。这样即使艾叶煮烂,又可以保持艾叶的青绿色,还能增加香味。把煮好的艾叶捞起,自然滤掉一部分水分,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混合米粉,即一半糯米粉、一半米粉,像做馒头一样揉成粉团,待艾叶均匀分布,一个一个椭圆形的米果就宣告完成了。

良山烫皮

米香十里,八九行人,听得柴火噼啪作响,便引食客口舌生津,待得蒸屉响动,碗筷乒乓,三二烫皮就一勺蘸醋,堂中皆是吞咽之声。

锅盖一揭,腾腾热气缭绕,护着面皮,面皮则像是披上一袭黄色的外衣,外酥里嫩,一口下去,唇齿间,溢出来飘香的汤汁。良山烫皮,作为前来支援“三线”建设的又一“舶来品”,成为良山镇众多小吃的代表,在和地方饮食文化的相融中,也成为承载往昔记忆的纽带,触动着每位食客的味蕾。

双林凉粉

“喜欢吃凉粉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新余人,喜欢在大暑这天吃仙草。仙草,是一种能消暑的植物,煎其汁,与米浆融合,则有了黑凉粉。相传这是一个叫“大只威”的人发明的。他开着一家凉茶铺,因为小孩多不喜欢苦,他就用仙草加上葛粉调煮,冷冻成糕后加入糖胶。孩子们都爱吃,又能解暑祛病。双林凉粉具有软韧爽滑,草香甘甜的特点,有消暑、清热、凉血、养胃、解毒、缓解痛风等功效。

分宜红薯丸子

在许多分宜人家里,红薯丸子也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小零食。其做法很简单,用蒸熟的红薯去皮压成泥,加上适量糯米粉后搓成可爱的小丸子,最后用油炸定型。金黄色的丸子薯香扑鼻,引人口水,外脆内软不粘牙,一口一个,那味道让人留恋不已!

分宜糖醋姜

分宜糖醋姜在传统名点里,也是一绝。选用新鲜嫩姜,洗净去皮,切成5毫米厚的姜片,用重物压一压,用盐腌24小时后沥干盐水放入缸中。取白糖、醋,盐和水,混合煮沸后即为卤汁,冷却后将此卤汁倒入姜缸中,以完全淹没姜片为止,姜面上用竹网盖住,并用石块压好,以免生姜片脱卤。然后密封缸口,腌渍15~25天左右,即成鲜嫩适口的糖醋姜片成品原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