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故乡的年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
-->

锟檄

窗外的阳光,明媚而温暖。桃树上盛开的花朵儿,引来蝴蝶空中欢舞。街市的人渐少,临近的城里人,已早早回乡下老家了。在往年,我也早回到那个遥远的地方——故乡。

离春节还有一个月,我妈就去村里问了。我如果回家过年,除了要提前报备,还要做两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14天,家里人也不能出门。

“算了,你还是别回来了。”我妈发微信说,“安全最重要,回来没几天还要隔离,万一路上遇到个感染的,那就是天大的事了。”

我工作生活的城市赣州,距离故乡两千多公里。早晚气温还很低,春节大多数时候,会下一场雪,门口堆个雪人,手冻得通红,屋里烤下火炉,又跑出去滑雪了。

大年二十九,是我的生日。赶到春节时出生,每年的生日都能和家人在一起过。这一天,我妈会早早和好面,尽量擀成很大的面张,切很长的面条。煮熟的面盛在海碗里,浇上一大勺羊肉香菇臊子,寓意长寿吉祥。生的紫皮大蒜,加上西北味的凉拌酸菜,吃一口大蒜,吸一口面条,再吃一口酸菜…….

今年的生日,我早早起床,就看到我妈发的信息,“今天是你的生日,别忘了吃长面。”还发了一个红包给我,还有亲朋的祝福,心里暖暖的。叶子煮了长寿面,放了菜和鸡蛋,还有鸽子汤,是南北结合的味道。吃完寿面,我们带上年货,也下乡了。过年的地方,是距离城区100多公里的小山村。叶子感慨说,很久没有回家过年了,山村里的年味更浓。

村庄有很多年轻人,门口大都停着一辆车。窗外阳光依旧,独自在房间里,看朋友圈里很多人晒回家。家里的亲人、朋友,每一份感慨,每一张照片,都能让我浮想联翩。索性到县城,约了几位故友,晚上小酌几杯,不一会功夫,就成了“醉翁”。老友说,借酒消愁愁更愁啊!

大年三十。微信上的拜年短信,大多数是“通发版”,也有特别的祝福语,还有人打电话问候。下午的时候,很多人去祭祖,山坡上有星星点点的火光。年夜饭很丰盛,一大家子人,举杯祝福。夜色降临,外面爆竹响彻山间,站在楼顶上看烟花,夜空,星光,群山,丛林,被点缀得五光十色。有欢呼声响起,是孩子的快乐。

翻开微信,我妈问我在干什么呢?我说才吃完年夜饭,你们有没有吃?配了图,她说挺丰盛的,给了一个满意的表情。然后说,就我和你爸两个人,炒了两个菜,多了吃不完。眼前浮现出老家的场景,一台老式电视机前,桌子上摆着两盘菜,爸妈在边看电视边吃,炉子上的铁壶嗡嗡响,炕洞的柴火燃尽后,灰烬忽明忽暗……

小时候,年三十,是个特别的日子。我和爸爸到爷爷家,给我们的祖先烧纸钱上祭品,妈妈给外婆烧纸上祭品。天黑后,就不让孩子出门了,吓唬说有幽灵出来过年。那时候没有年夜饭,吃饺子,鼓励可以多吃,吃完看联欢晚会,睡得越晚越好。

这一晚,睡得很晚,和很多亲朋,发微信聊天,送祝福。翻手机通讯录时,看到了最前面的名字“大爹”,突然觉得心里很难过,他去年离开了我们,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给堂姐夫发信息,祝福新年快乐,并向大妈堂姐问好。他回复说,新年一切都会好的,过了年我找机会去江西,一定会给你带来惊喜的。家族振兴,需要你这样的人。

突然很感动,夜色中泪水夺眶而出。感动和忧伤,在那一刻汇集成泪水,洗刷着压抑已久的心情。这两年,我们这个家族,被别离笼罩着,也被多事困扰。堂姐夫说,“一定会振兴,一定会好起来的!”

晚上多梦。一会在故乡的乡村,一会在赣州的小山村,很多久违的面孔,重现在梦境里,成为梦醒后新的思念和忧伤。

大年初一,年俗是不出门。年轻人可以互相串门,喝酒,聊天,吃饭,是一种全然放松的状态。看到一个视频:一个戴着帽子的年轻人,在院子东走走,西瞧瞧,一会逗逗狗,一会撸撸猫。视频的文字说明是:如果在村口看到陌生年轻人,看到别人打招呼或聊天,不说话只会憨笑,不要以为是小偷,他们是外地女婿。

我突然笑了。

给爸妈,长辈们打电话,问候节日,他们也都理解,不能回家的无奈。姨奶奶年过70,是奶奶最小的妹妹,听到我的声音她就哭了,然后说很想念我大爹,才60多岁就走了。我有些控制不住情绪了,匆匆挂了电话。

拜年,请客,吃肉,喝酒,这是春节的常态。最大的不同是心境,突然发现故乡的春节,是童年的记忆,是家文化的寄托。阳光尚好,到竹林里挖笋,摘蘑菇,沐浴着阳光,钓鱼。尽管收获不大,却也自得其乐。水库的水很清澈,近处丛林叠翠,水中倒影呈现出一副山水画,心情豁然开朗。安静的山水间,突然顿悟《易经》里“兑为泽”的自然之道:当你心情不好时,站在水泽旁,心情会变的喜悦,所以兑旁加个心,就是悦。

小山村的夜,如果没有月光,伸手看不到五指。朦胧中,一个短头发的老太太,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她说是我的邻居,可我分明看到了奶奶在世时的样子。夜半惊醒,肠胃开始翻滚,跑了一晚卫生间,早上已处于虚脱状态。两勺乡村土药方,竟然也疗效显著。也许是饮食过于辛辣,也许是半夜着凉,又也许是思绪过多吧。

一家人结伴到附近的丫山景区,游人如织。一片活动场地上,有手推车、高跷、滚铁环、擂鼓台……阳光很足,踩着高跷走了几步,又拿起铁环滚了两圈,也许是疾病初愈,一会功夫已大汗淋漓。场地上有不同年龄的人,操着不同地方的口音,寻找着各自童年的回忆。

农家小吃街的人很多,要了一碗煮烫皮丝,口味倒也别有一番情趣。耳边响起山野的乡歌,一位中年男人在深情演唱,一曲结束后赢得阵阵掌声。他说,想唱的游客可以上台一起唱,我竟走上舞台,唱了一首齐秦的《大约在冬季》:“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逝去……不是在此时,不是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这首歌喜欢了很多年,很多时候特别应景。19岁的时候,我独自南下,火车开动的时候,看到妈妈流泪的容颜,齐秦的这首歌把我带入了别离的忧伤。十多年了,每次离家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不舍,也会充满力量。

赏山,听水,寻找童趣。再次回到小山村,落日的余晖,已洒满天际。一觉醒来,已是大年初五了。告别亲朋,回到城市的家园,街市还是很安静,店铺还封闭在年味里。

家里没菜了,去逛超市。想起手机里有优惠劵,是留赣过年的福利。提回一个大“福利包”,自己下厨做家乡美食——西红柿鸡蛋面、韭菜鸡蛋饺、炒地三鲜……

每次烹制美食,都习惯拍图给爸妈,然后赢得一个点赞。爸爸是名厨师,从小对美食烹制耳濡目染的我,这些年出门在外,闲暇之余总喜欢做两道家乡菜。小时候,爸爸不让我进厨房,总鼓励我好好读书,以后进办公室。如今,他看我下厨,倒也没有说什么,只说在外吃饱肚子不想家。有时,我也会向他炫耀,“大丈夫,是能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他会欣慰地笑笑。

关于故乡的春节,我想那是父母的牵挂,也是童趣童味的一次拾寻。“好男儿志在四方”,早已取代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古语。人生,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重逢和别离,当你回忆过往的时候,才会发现一路走来,尽管沧桑或悲苦,但也雕满力量的印记。

故乡,是你生活过的地方。有时是童年的地方,有时是成长的地方,有时是奋斗的地方。

古城虔州,有一天,也会成为我的故乡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