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陶贵彬通讯员胡武鸣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今日渝水,在脱贫攻坚这项“头号工程”中,致力产业扶贫,农业产业兴旺,品牌、规模、发展实力水平可圈可点:
罗坊镇的高科技循环水养鱼基地年内布点已有10个,计划到明年4月与45位创业致富带头人学员合作,共落地50个村;
珠珊镇的洪泰肉牛养殖基地二期已于今年10月完工,年总存栏达8000余头,年产值破亿元;
下村镇的欣欣荣香菇产业基地已在全市范围内建设食用菌种植大棚2000余个,流转土地2500亩,实现年产值1.5亿元。
今日渝水,农业产业发展效益、质量、带贫益贫效能亮点纷呈:
南安乡的润昌果冻橙产业基地已在全市形成3700亩发展规模,带动全市其他致富带头人发展种植面积超5000亩;
人和乡的蒙泉润瓜蒌产业基地已迅速发展拥有上千亩规模,年均产值突破500万元,带动全乡261户494名贫困人口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罗坊镇绵山村的钰羚黑山羊养殖基地以上万头规模,一举成为全省养殖规模最大的羊类养殖基地,带动全镇1400余名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连日来,记者行进在金秋收获季的大美渝水,感受这块充满希望与热力的红土地上,阵阵收获的喜悦与甜蜜扑面而来,体味到脱贫攻坚收官关键期,农业产业扶贫之光,正普照在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以产业选能人以能人拓产业
产业兴旺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近年来,渝水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带贫为核心,积极探索、创新作为,探索出一条“以产业选能人、以能人拓产业”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形成了“能人与产业相互促进、政策与服务跟踪保障”的产业培育新机制,发现培育了一批有市场眼光、有兴业能力、有扶贫情怀的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实现了全区扶贫产业高水平、脱贫成效高质量。
该区确定了瓜蒌、香菇和果冻橙种植,牛羊养殖和高科技循环水养鱼等6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扶贫产业。投资5300余万元,安排70个产业项目予以扶持,已形成以胡小青、付小华“牛蘑王”金牌创业导师创办的肉牛、蘑菇现代化种养殖扶贫产业示范基地。果冻橙产业创业导师廖润根,仅用3年时间就将种植面积从110亩发展扩大到3700亩,创造了全国最大的果冻橙种植基地。
截至目前,该区已培育有信念、有情怀、有实力、有技术的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48人,带动4195户9183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在创业导师的引领下,当地能人大户纷纷参与到扶贫产业中来,采取“统一提供种苗、统一培训技术、统一负责销售、分散生产管理”的“三统一分”模式抱团发展,降低单独经营的风险,形成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的良性合作体系,形成了“一个扶贫产业、一名创业导师、一批致富能人”的“导师+产业人才”聚合效应。
2020年,渝水区新增果冻橙大棚1679个,香菇大棚429个,工厂化育秧大棚1.1万平方米,蔬菜大棚40个,黑山羊养殖2万头,工厂化循环水养鱼6000平方米,米粉加工厂房800平方米、药材加工厂房460平方米,瓜蒌产业1021亩,全区贫困户从产业中户均年获益预计1500元左右。以商会搭平台凝聚乡贤合力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对新余市通过成立民营企业家商会和在商会建立党组织,引导本土民营企业家回馈故里、支援乡村建设等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渝水,以水北商会为代表的各乡镇商会致力于凝聚乡贤力量,助力脱贫攻坚。8年来,累计捐赠和投入扶贫资金1.8亿元,除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外,还建立了高产油茶基地、花卉苗木和水北养殖基地。在“十三五”省级贫困村琴山村打造5000亩油茶深加工项目,年收益近30万元,2019年底,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余元;渝水区人和商会会长、创业致富带头人彭九根之前是个矿老板,了解到安徽岳西的瓜蒌产业全国知名,联合17名商会会员投资750万元主动引进,带领全乡13个村委、230多户贫困户种植瓜蒌1000亩,每年可为每个村集体增收3万元、每个贫困户增收1000元以上……
渝水区通过商会这个平台,引导商会会员转换思维、转变身份、转型产业,一大批商会会员认识到农业产业项目大有可为,主动从企业老板转变成家乡创业致富带头人,从房地产、建筑、矿山等行业转型回家乡发展农业扶贫产业,带动家乡贫困户脱贫增收。
以政策作支持提供“保姆”服务
产业良性发展离不开政策加持。渝水区从金融、政策、服务等方面支持和激励致富带头人发展扶贫产业,成效明显。
金融定心。为了解决致富带头人在资金投入方面的后顾之忧,该区与金融、保险机构开展合作,为产业发展引来金融“活水”。引进高科技循环水养鱼项目时,致富带头人孔晓东等人一度现金流不足,区扶贫办及时协调农行为5名致富带头人提供每人50万元以内的纯信用贷款,由市国信担保公司担保,由财政补贴50%利息,解其燃眉之急,推进项目顺利落地;为发展推广香菇种植产业,又协调市人保财险公司为产业量身定做香菇价格指数保险,并给予保费补贴,给创业致富带头人吃下“定心丸”,有效降低了产业风险。
政策强心。为提振致富带头人的产业发展信心,该区严格落实市里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全程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位处罗坊镇的高科技循环水养鱼项目刚启动,区委分管领导第一时间召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镇政府负责养殖场地“三通一平”,并为每个点提供20万元用于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创业导师潘健章负责传技术、教管理、包回收,提供种苗、饲料,保证2年内以保护价收购、2年半回本,并为每个养殖点提供20万元回本保证金,为产业迅速铺开奠定扎实基础。
服务暖心。在服务扶贫产业发展上,该区把问题想在前、工作做在前、政策落在前,提供“保姆式”服务,指派专人负责产业落地中的行政审批等政务服务。了解到罗坊镇黑山羊养殖项目扩建用地尚未落实,区委分管领导带着自然资源、农业、环保等部门同志上门召开协调会,促进项目顺利开工。来自广东佛山的高科技循环水养鱼项目创业导师潘健章深有感触,“我没有见过一个地方的领导有这么平易近人,我到渝水区搞高科技循环水养鱼项目,没有找过一个行政审批部门的领导,全都是区委领导一站式服务到位”。
以机制作保障力促产业脱贫
——学习培训机制。该区坚持“外培”与“内育”相结合,提高致富带头人技能。2019年,与粤桂创业致富带头人(佛山)培训基地合作,分2批组织160人到粤桂创业致富带头人佛山基地培训,联合办学,资源共享,促成了高科技循环水养鱼项目落地。今年,该区依托市里的培育中心,建设6个实训基地,举办了首批香菇种植、工厂化养鱼、黑山羊养殖等培训专班,共培训致富带头人172人。前不久,区里选派黑山羊项目致富带头人张忠平赴江苏参加省里组织的培训,促成其与江苏某公司达成新的合作意向,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投入增长机制。该区财政保证每年投入的产业扶贫资金持续增长。今年全区投入产业资金5300余万元,占财政扶贫资金总投入的81.8%。设立1000万元产业奖补基金,支持扶贫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充分利用扶贫政策,利用扶贫资金发展壮大自己的产业。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富带头人付小华,抓住扶贫政策“窗口”期,利用扶贫资金带动村集体和贫困户共同发展,建设食用菌种植大棚1000个,实现食用菌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建成现代化食用菌生产流水线,今年达到年产菌棒1200多万根、年产值突破1亿元。吸纳周边农民和贫困人口300余人就业,培育了70余名创业致富带头人,为周边农民每年增收80余万元,有效帮助218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与三年前相比,实现产值翻番,公司也成为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今年,又新增香菇种植基地22个,新建温控大棚70个、普通大棚400余个,覆盖全市四个县区,实现了“小蘑菇”到“大产业”跨越式发展。
——利益联结机制。培育致富带头人、发展扶贫产业,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渝水区健全产业收益分配机制,将扶贫产业与贫困户紧密联结,深度融合,推行“保底+分红”收益模式,采取“1+N”产业利益联结方式,因户精准施策,确保贫困户长期受益。致富带头人张忠平,通过领养发展方式,企业免费提供羊羔、饲料,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回收,由贫困户进行领养,中间差价给贫困户,预计每只黑山羊的收益500元,带动12个村7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珠珊洪泰肉牛养殖产业,充分利用山间闲置土地,在全区发展肉牛养殖小区50个,破解了养殖基地固定,不便于就业的难题,同时还发动贫困户种植皇竹草,每亩收益1200元,使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扶贫产业中来。
带贫益贫成效抢眼,产业扶贫的“民生答卷”,渝水区答得很精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