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梅
调研文章是一种用途广泛且十分重要的公文文种,学写这类文章可以说是众多党政干部的必修课,企业在开拓市场等关键时期,也需要有详尽的市场调查与分析研究。令不少人头疼不已的调研文章写作有没有规律可循?答案是有。
今年74岁的陈方柱,从事调研工作50年,不仅写出了大量有分量的调研文章,还通过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对调研写作理论的深入思考,发表调研文章及调研写作理论研究文章500多篇,形成了《调研写作学习丛书》专著6部,在当代应用写作理论界独树一帜,被公文写作理论界誉为我国调研写作理论研究的奠基人。
说起调研工作的机缘,要从陈方柱早年在当时的沔阳县(今仙桃市)三伏潭公社工作时说起。农民出身的陈方柱,高中肄业后利用劳动空余时间自学了大学中文系的课程,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后被推荐到公社当上了国家干部。从此,他与调研结下不解之缘,把调研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一直心无旁骛,矢志不渝。
陈方柱在调研写作方面崭露头角,是1982年前后。他的一篇题为《价值规律与生猪生产问题初探》的调研文章,参加了全国第四次畜牧经济理论研讨会。当时,国务院拟给生猪提价,但是提多少为宜?农业部畜牧总局的专家学者没有人能够提出可供参考的第一手资料。陈方柱当时家在农村,每年养几头猪,一头猪需要多少菜、糠、工,他一清二楚。工作上,他分管多种经营,他从公社几十个猪场、销售公司了解到更多资料,又参考当时县、乡各单位提供的档案、文献,期间数度易稿,从粮猪比价、肉料比等几个方面回答了前面的问题。这篇文章在会上受到参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其中不少内容在会议的总结报告和纪要中摘录。
也正是藉由此篇文章,1985年,陈方柱被作为人才引进荆门,到荆门市委办公室工作,多年从事调研文章写作和调研写作理论研究。2004年退休后,他退而不休,仍专注于调研文章写作和研究,2006年创办荆门市经世调查研究所,调研服务覆盖多个领域。
多年调研写作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尤其是对许多年轻的党政干部来说,能帮助他们在公文写作方面提高能力,有助于推动工作。退休之后,陈方柱连年受邀到全国各地党政部门和知名院校讲座。在讲课过程中,他不断思考怎样将课讲得更好、更有针对性,在不断完善讲义和对比、点评学员习作的同时,有关调研写作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充实、更新。不少朋友劝他把40多年的调研成果结集出版。他想,如果能够留下一点文字,让他人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不也是一件好事?于是,陈方柱的第一本专著《怎样写好调研文章》问世了。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一本本著作接连出版。如今,《调研写作学习丛书》专著6部相继出版发行。其中,《调研写作分类精讲》获第五届中国公文论著一等奖,《创新调研写作三十六讲》分别获得第一届方放秘书学奖(著作)三等奖和第六届中国公文论著“开山杯”三等奖。
陈方柱说,退休后,他的全部兴趣和热情都在“文字”上面。“写”,于他而言,是一种习惯和乐趣,也是一种运动。他更乐于见到自己的文字能对他人有一点帮助。不少外地学员、读者,都受到过他的真诚指点。云南省的一个乡镇农技站干部,是他的读者,要参加公务员考试,觉得在调研文章写作方面能力欠缺,电话联系到陈方柱,想请他给与一些指点。陈方柱给他传授了几条关键的要点。一个多月后,读者来电致谢,说感觉到自己的写作能力明显提升。再后来,这名读者如愿以偿考上了公务员。
如今,陈方柱虽已70多岁高龄,仍笔耕不辍,不仅参与湖北群艺编辑部的工作,为省市智库写文章,参与课题文章评审等工作,对调研及调研写作理论的研究还在深化,还有新著已完成期待出版。
“留取文章立永言,要留思想在人间”,于陈方柱来讲,学无止境、思无止境、调无止境、写无止境,正是对他50多年调研文章写作与调研写作理论研究生涯的最好写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