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牵住这个“牛鼻子”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本报记者

彭文洁

通讯员

万震

刘志红

阅读提示:在市、县两级畜牧兽医部门的帮助下,沙洋县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走上了发展种牛之路。近日,该公司1头西门塔尔种公牛获得CBI(中国肉牛选择指数)单项冠军。这意味着,荆门种牛正式进入国内牛业市场的顶级圈!

8万、9万、10万……随着拍卖槌的三响落定,来自沙洋县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的1头西门塔尔种公牛,最终以高价在全国首届种公牛拍卖会上拍卖成功,并获得CBI(中国肉牛选择指数)单项冠军。

“做梦都没想到,能卖这么高的价!”该公司总经理刘波激动地说。

也许刘波还没意识到,这次拍卖获得的不仅是高价,更是荆门种牛业打开国内市场的钥匙。

从这一天起,荆门种牛正式进入国内牛业市场的顶级圈!

听起来很简单,可谁又知道从最初决定养种牛到获得单项冠军,刘波和畜牧兽医部门整整努力了5年。

创业之初,刘波和大部分肉牛养殖户想法一样,购入母牛自繁自养,出售肉牛获益。

原因无他,肉牛养殖时间短、回本快。

2013年5月,刘波在沙洋县注册成立沙洋县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信心十足地建基地搞起了养殖。

可事与愿违,由于不懂技术,没过多久,花高价从北方买来的近百头母牛陆续发病死亡。就这样150万元打了“水漂”。

有了想法,他便四处考察。经过考察,他了解到当前我国南方的牛源非常紧缺,基本上都是“北牛南运”,从遥远的北方引牛,不仅有很大的动物疫病风险,而且长途运输价格高还影响牛健康。

“母牛繁育是发展肉牛产业的前提和保证。”“北牛南运”存在的诸多弊端,似乎让刘波发现了巨大商机。

经过一番打听和网络查询,刘波发现湖北缺牛,尤其是母牛。

在朋友的帮助下,刘波了解了国外市场,决定发展冻精胚胎移植。前期摸底时,市畜牧兽医局的专家来了。

“这个投入相当大,而且回本慢,你看是不是搞种牛基地。”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廖仁芳建议道。

先定品种。在廖仁芳的建议下,刘波选择了肉、奶两用的西门塔尔牛。

想发展种牛是一回事,能不能发展又是一回事。

“整个中部地区都没有进入国家级层面的种牛基地,要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不能盲目行事。”廖仁芳说,市畜牧兽医局向省畜牧兽医局提了一个“不合理”的要求:要省畜牧兽医局草业处副处长梅俊到刘波的养殖基地“帮忙”。

让省里的专家专门服务一个刚起步的养殖基地,这在全省都没有先例。周边地市的同行都劝:这个项目太不好做,还是放弃吧!

有市场就有发展的动力。简单的市场规律,坚定了刘波的心。

在市畜牧兽医局的坚持下,省里的专家来了。一个团队扎进了汉江牛业,从基地建设情况到周边气候,从当地品种到饲料青贮……梅俊的笔记本里详细地记录着各种专业分析。

与此同时,在市畜牧兽医局的帮助下,刘波递交了进口种牛的申请。

2015年,汉江牛业花大价钱从澳大利亚引进100头纯种西门塔尔母牛,成为湖北省第一个从国外引牛的养殖场。

有了好的母牛,再加上来自省种公站提供的优质冻精,强强结合,还愁育不出好牛?

话虽这样说,可要把一粒粒精卵变成一头头牛娃,用什么饲草?牛群怎样管理?系谱怎么建立?性能如何测定?牛病怎样防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沙洋县畜牧兽医局当年从不多的办公经费中,挤出20多万元,用于支持汉江牛业进行基础建设。

市、县两级畜牧兽医部门带着刘波跑省进京。2015年12月,汉江牛业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科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农科院的专家在选育技术、性能测定、选种选配、建设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等方面给予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犊牛的成活率提高到了96%,年总受胎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

随后,汉江牛业在畜牧兽医部门的帮助下,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牵手华中农业大学建立起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一年4次免疫和8次监测,确保了牛场安全无疫;牵手市农技推广中心,种植饲料玉米8000余亩,修建青贮池16000立方米,解决了养殖饲料不足的难题……

从中央、省到市、县,每一级的畜牧兽医专家都汇集到汉江牛业,大到选育方向、育种目标,细到精液的选择、育种方法和技术路线制定、各性状评价性能测定、饲养管理、档案管理,逐一由专家审核把关,逐项由技术人员实施,定期检查,适期指导。2016年—2017年,汉江牛业为种牛建立了系谱档案,并进入国家西门塔尔育种联盟。这意味着,国内有购买需求的商家,只要打开相关专业网站就能查到汉江牛业种牛的信息。

2018年5月2日至8日,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专家到汉江牛业开展生产性能测定、体型外貌评级,并采集血样进行基因组遗传评估。很快,这头选育的西门塔尔种公牛在全国种公牛拍卖会上获得CBI单项冠军。

一串串科学的数据,一位位畜牧兽医专家……都见证着汉江牛业的发展。目前,汉江牛业已成为湖北省最大的种牛育种场、全国5家西门塔尔育种联盟企业之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