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深耕知识产权书写“荆门特色”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创新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原动力。而知识产权的发展水平,则是这座城市创新能力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迫切需要发挥好知识产权对创新的驱动力和支撑力。

近年来,全市知识产权系统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努力提升我市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在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彰显“荆门特色”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统筹协调,

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

2017年4月,我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的创建,不仅为我市争取了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的直接指导和支持,分享国家知识产权工作资源,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支撑作用,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营商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年试点期间,我市将以“专利质量提升”为主题,重点实施知识产权创造提升工程、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工程、知识产权大保护工程、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知识产权生态建设工程、知识产权管理升级工程六大工程。

今年,是我市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我市将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主线,落实好《荆门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和《荆门市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发挥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坚持创新活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自主创新的激励和保障作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我市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

县域知识产权试点取得新突破。沙洋县、东宝区入选湖北省知识产权强县(区)建设项目,截至目前,5个县级行政区实现知识产权试点全覆盖。省知识产权局重点推荐荆门高新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钟祥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

近三年,在全省市州知识产权工作绩效考评中,我市两次位列第二,一次位列第一。

提质增量,

知识产权创造水平进步显著

我市知识产权发展情况如何?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今年1—10月,全市完成专利申请总量4350件,居全省第5,同比增长31.9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728件,居全省第5,同比增长24.86%;专利授权总量1838件,同比增长74.71%,其中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69件,同比增长110.16%,增幅全省第一。

我市专利数量快速增长,说明科技创新正处于相当活跃的状态,也见证着经济转型发生了质的飞跃,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搭建平台、创造环境、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保护知识产权。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规模企业专利“扫零工程”,采取“调、提、补”的方式调优专利结构,不断提升专利质量。即调大发明专利占比、调大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利申请和授权比例,提高专利授权率;补规模企业“零专利申请”的短板、补高新技术企业“零发明专利”的短板。

11月30日,以“培育高价值专利

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周活动拉开帷幕,我市顺势而为,积极筹划相关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宣传普及专利知识,大力营造知识产权宣传氛围,扩大知识产权的社会影响力。

“实现荆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产业发展有效融合,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全面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综合效益。”市知识产权局负责人在采访中如是说。

多措并举,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专利,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当专利有了市场孵化器,才能使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了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我市积极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找出专利技术与企业、市场的对接点,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2018年,我市获批湖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试点城市。

今年11月,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政银企对接会暨签约仪式举行。会上,市知识产权局分别与中国银行、工行及建行荆门分行签订了“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达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额9亿元,银企签订6项专利权质押贷款协议,授信额度达1.17亿元。

持续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行国家、省、市三级梯次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领军企业。今年,我市新增国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6家,其中金汉江精制棉、叶威粮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固润科技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57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20家。

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宝源木业、楚大机电等7个企业项目入选2018年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占全省项目总数的10%,获得省级经费支持100万元;启动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叶威粮机等6个企业项目入选,安排支出经费30万元。深入实施发明专利转化奖励,2018年,对中心城区14项新授权发明专利转化给予奖励,奖励金额达70万元。

当前,荆门正处于新旧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在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高速路”上,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越来越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新引擎。一方面,得益于政府指导意见、奖励政策的助力,极大地点燃了企业高涨的创新热潮;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要靠知识产权引领支撑,也已成为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识。像湖北梦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红利”——拥有了专利技术就等于拥有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切实增强了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为创新发展“护航”

知识产权被视为战略性资源,只有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和激励创新,要实现创新发展,离不开一个尊重知识、保护产权的环境。

为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保障作用,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荆门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专利执法维权的工作措施。

实行打击与防范相结合、常态执法与专项治理相结合、重点整治与营造环境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以展会、电商领域及家电、药品、农资市场等领域为重点,组织开展专利执法维权护航行动,办理各类专利案件126件,成功调解一起专利侵权纠纷,为专利权人挽回经济损失8万元。

建立市、县两级专利行政执法体系,开展县级专利行政执法委托执法,将专利执法工作任务列入县(市、区)专利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定期进行督导检查,有效提升了县级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创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发起建立了全省首个跨区域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机制,联合荆州、孝感等六个城市知识产权局成立江汉平原城市群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构建了跨区域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机制。

开展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京山轻机、格林美新材料、宝源木业等10余家重点企业建设湖北省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工程,推动企业开展专利布局、专利预警分析,指导企业建立海外风险预警及纠纷应对机制,提高涉外企业应对知识产权风险和纠纷的能力。

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强化执法力度、完善执法措施,全市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在2017年度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专利执法维权工作绩效考核中,我市专利执法维权工作在全国161个副省级城市及地级市中排名第29位,居湖北省前列。

本版文字:袁敏

肖路华

本版图片:市知识产权局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