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周小丹
胡晓莉
何成峰
熊东东
徐含钰
图片:许中华
张
艺
袁昌新
美编:郑海州
阅读提示:AG600的故乡,首个“国家级”3500立方米民用载人飞艇研制项目启动,全国第一个爱飞客镇。这一张张独特的名片,成就了荆门的翘楚地位,引领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为提升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核心竞争力贡献着澎湃力量。
像鸟一样飞翔,是人类古老的梦想。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众多与飞行有关的美妙传说,人类关于航空的梦想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人一直都对天宇、太空有着不凡的憧憬和梦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传说流传至今。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话中,众神都长有翅膀,这些神话中的记载都是世界对于飞行的初步畅想。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只能在传说中寄托对天空的渴望。
无数先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冲上云霄。他们前赴后继做出了无数种尝试,终于在现代社会中将飞行逐渐变成可能。
心向往,遂筑梦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历史上一大批敢于挑战创新的航空奠基者都在为航空事业的发展做着自己的努力。
近代航空史的开端是在1783年11月21日。20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进行了1000多次滑翔试飞后,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史上取得的巨大进步。
在世界航空业起步阶段,中国曾是唯一与西方相提并论的亚洲国家。在1911年,中国就拥有了自制的飞机,比俄、德等国都早。中国航空的初步发展阶段涌现出了不少对飞天梦想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航天者,中国最早的机场、最早的航空工厂、最早的航空学校都是中国航空发展的见证。
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民航的发展过程中,通航也在逐渐萌芽。
早在北洋政府时期,我国就开始筹办民航事业。1920年开辟了第一条航线。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民航事业也从这时起步。“两航起义”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人才、设备等多方面的条件,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国家陆续将飞机用于工农业生产,揭开了通用航空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民航初步开拓了通用航空业务。1951年5月,中国民航首次执行通用航空作业,在广州市上空喷洒DDT乳剂消灭蚊蝇。此后,逐步开始承担农业、林业、地质等部门少量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森林巡护任务以及航空摄影、航空磁测试验等作业。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数据的变换上非常显著。1958年,中国仅有1个通用航空大队,即航测飞行大队。此后,通用航空的队伍日益发展壮大。通用航空政策的不断发布让未来通航的发展更值得期待。
埋头干,梦腾飞
2014年,荆门爱飞客小镇的建设正式拉开大幕。
2015年,第一届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召开,4天观演人数达到22万人次。
2016年,第二届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举办,4天观演人数达到29万人次。
2017年,荆门爱飞客航空小镇一举揽下两大国字招牌:全国特色小镇(首批全国特色小镇入选127个,湖北省有5个,宜昌、襄阳、荆门、黄冈、随州各1个)、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全国首批入选26个,荆门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地市)。
今年,AG600将在漳河迎来水上首飞。荆门作为AG600的故乡,正在突破性发展通用航空,做大做强通用航空产业,全力打造全国通用航空新城、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荆门,作为全国第一个爱飞客镇落户城市,通用航空产业支撑作用逐步显现,新兴航空消费市场初步形成。凭借雄厚的通航产业基础、良好的空域条件、先行先建的品牌效应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荆门通航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最重要的九大通航制造基地中,湖北荆门航空产业园属于其中之一。湖北荆门航空产业园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以漳河机场为核心,以中航工业特飞所为依托,建有特种飞行器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等。
AG600是中国三大飞机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在研的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
AG600飞机的研发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以下三大用途:海上飞行、水上救援以及森林灭火。海上飞行的优势体现在它的最大航时达到12个小时,并且实现了从三亚到曾母暗沙4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另外它的机身情况可以适应南海75%—80%的自然海况;水上救援的优势体现在它的高效率,最多一次性可以救援50名遇险人员;森林灭火的优势体现在它的特性,水陆两栖飞机可以贴着海面起飞,在起飞的过程中可以实现20秒内汲水12吨,并在4秒内将其全部投下,实现快速高效率的森林灭火。
目前,我国航空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传统航空工业重镇。截至2015年底,全国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10家,各地方航空产业园100多家,基本形成了依托哈尔滨、石家庄、珠海、成都和荆门等优势地区发展大中型通用飞机、公务机、特种飞行器;依托景德镇、哈尔滨和天津发展大中型直升机,多地航空产业园区和企业发展轻小型通用飞机和直升机的航空制造布局。
产业强,雄风展
1976年,由中航特飞所研发设计的水轰-5在漳河首飞成功。
1998年,中国第一代实用型地效飞行器——天翼一号在荆门研发设计并首飞成功。
2004年,湖北省内首个获得型号设计批准书和生产许可证的超轻型水上飞机A2C在荆门下线。
2010年,由中航特飞所研发设计的中国第一架水陆两栖飞机海鸥300首飞成功。
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不断发展,荆门开始为更多人所知。在荆门试验、生产制造的超轻型水上飞机、地效飞行器、水陆两栖飞机和浮空器等远销各地。
2014年7月5日首飞成功的AG300(“领世”AG300的前身为“领航”150),是一款6座公务机。该型飞机最高飞行时速可达600千米,最大航程2500千米,是世界同类飞机中飞得最快的机型,改写了我国同类型飞机依赖国外引进的历史。
2018年8月26日,航空工业通飞在我市组织召开3500立方米民用载人飞艇研制项目启动会。这是我国民用载人飞艇领域首个“国家级”的破冰之旅,预计2020年实现首飞,2021年获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
3500立方米民用载人飞艇是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依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艇的型号合格审定》(AC-21-AA-2009-09R1)要求,采用“一艇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想,自主研发的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有人/无人驾驶新型飞艇。其成功研发和投入使用,将有效缩短我国与国外先进载人飞艇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差距,提升我国在国际浮空飞行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建立我国载人飞艇的设计、制造、运营和适航技术体系,推动我国浮空飞行器事业跨越发展。
荆门通航产业以漳河机场为核心,在荆门各县市域:钟祥、京山、屈家岭、沙洋建设四个通用机场,在各大水域建设水上码头,在荆门市域内建设若干个直升机起降点和停机坪,力争打造一个完备的通航交通运输网络,更好地为荆门通航产业发展做支撑。
荆门通航产业发展的战略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地处中部、通航制造基础扎实,上个世纪70年代,特飞所和宏图飞机场落户荆门、优质的空域条件、通航+产业示范显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等,因此入驻荆门的通航企业越来越多。
在已入驻荆门航空产业园的12家通航企业中,囊括了通用航空多种业态。
飞行家是一家从事航空体育运动、航空旅游项目投资与运营的公司,在荆门投资建设了飞行体验中心,主要经营娱乐风洞体验、室内外跳伞训练、比赛和跳伞体验、热气球观光、航空科普以及航空器材展览销售等自营业务,配套的有跳伞基地、房车营地;泊鹭航空主要生产海王飞机;晨龙飞机主要生产通勤类的飞机,大家所熟知的天使飞机就产自晨龙飞机。
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中,我市坚持以通航研发制造、“通航+新兴服务业”为主体,荆门爱飞客镇、浮空飞行器和轻型飞机研发制造、爱飞客飞行大会、水陆飞机飞行体验、娱乐风洞体验、高空跳伞、模拟飞行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尝试,推进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是我市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特色和亮点,是我国拥有世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话语权的重要支撑。
古井无波,老神在在。50多年前,荆门就致力于发展通用航空产业,走过了一段丰富而曲折的闪光历程,为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写下了绚丽篇章。今天,荆门又肩负起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湖北大任,必将不辱使命,勇毅笃行。我们坚信,随着我市通用航空产业的不断发展、通用航空技术的不断优化,荆门通用航空的未来值得期待。荆门云端的精彩如同一幅绝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