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市二医成功抢救一心肌梗塞年轻女性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郑琴清)11月26日,在随州工作的刘女士和同事到荆门出差,一行人驱车行至钟祥胡集路段时,刘女士突感胸闷,接着昏厥,同事发现情况不对,连忙将她送至荆门二医,好在经过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务人员紧急抢救,刘女士转危为安。

刘女士今年41岁,在随州一家通讯公司工作,当日和同事到荆门出差办事,对自己突发心梗已记不起太多细节,只知道当时在车上感觉不舒服、胸闷,随后就昏厥不省人事,醒来后发现躺在医院里。

据当时接诊的市二医急诊科医生杜国军介绍,11月26日下午5时30分左右,刘女士被送到该科。“当时她的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了,我们马上做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大约5分钟后,患者恢复了心跳。”杜国军介绍,患者恢复生命体征后,经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会诊,诊断患者为突发性心肌梗塞。随后,专家为患者做了介入手术,将其冠状动脉发生堵塞的血栓取出,患者的血管得以重新畅通,各项生命指标恢复正常。

市二医心内科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心梗引发大脑缺血、缺氧超过15分钟,人醒过来的几率就很低了,即使救活了,也会留下后遗症。刘女士能够得救和恢复,得益于送医及时,医院接诊后确诊、治疗也都干脆果断。

心肌梗塞又叫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根据发病情况,可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中发生血液凝块(血栓),导致心脏冠状动脉血管阻塞,从而造成心肌急性的严重缺血,持续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者会发生心肌梗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如果胸痛发生在12小时(尤其是6小时)以内,最早开通冠状动脉堵塞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而在这些治疗措施中,介入治疗优于静脉溶栓治疗。今年,该院接诊了4起此类病例,患者平均年龄在30多岁,就诊人群年轻化是一个显著特征。

专家称,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往往比老年人更危重,甚至发生猝死的几率也比老年人更高,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

造成年轻人心肌梗塞发病率增长的原因有工作生活节奏快、生存和心理压力增大而依赖抽烟,使自己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体力劳动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及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等。久而久之,即使是年轻的身体,其心脏血管壁内皮也会受损、血管内膜逐渐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明显加快,从而诱发心肌梗塞。

医生提醒,熬夜、过度疲劳后一旦出现典型心肌梗塞的表现,如持续胸痛、胸闷、冷汗等,一定不能自认年轻力壮、休息一下就好了,而忽视了身体的“警告”,应立即拨打120,以最快速度到医院就诊。

链接

除了胸痛这些心梗症状别忽视

说到心梗,很多人会想到胸痛,其实心梗也有许多非典型症状。专家提醒,有时上腹痛、恶心呕吐,突发头晕、头疼等症状,也可能是心梗。

心梗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是目前最危重的心脏急症,也是导致中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心梗患者最典型的表现是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同时伴有发热、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等症状。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症状持续大于15分钟以上,要高度怀疑急性心梗。

但是,还有一些非典型的心梗症状,容易让人忽视:

1.腹痛。上腹痛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消化道溃疡、胰腺炎、胆囊炎等。老年人如在上腹痛的同时伴有呼吸困难,皮肤、手指、嘴唇等处颜色发青,心律不齐等,需要考虑急性心梗的可能。

2.牙痛、下颌痛、颈肩痛。由心脏疾病引起的牙痛,医学上称之为“心源性牙痛”,常表现为牙痛剧烈,但疼痛部位不确切,且服用止痛药不能缓解,颈部放射痛或者胸背部刺痛也常有发生。患者如伴有大汗、面色苍白、濒死感,应马上送医。

3.无痛性心梗。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心梗发生时,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心悸、憋气、低血压、休克等。主要原因为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植物神经功能减退,疼痛敏感性差等。

还有一部分表现,以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患者会伴有头晕头痛、肢体瘫痪或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类似脑卒中的临床表现,这种情况下也不应忽略心梗的可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